书城文化《菜根谭》译解
15379700000068

第68章 不希荣达,不畏权势

原文

我不希荣,何忧乎利禄之香饵?我不竞进,何畏乎仕宦之危机?

译文

我如果不希望荣华富贵,又何必担心他人用名利作饵来引诱我呢?我如果不和人竞争高下,又何必恐惧在官场中所潜伏的宦海危机呢?

评析

常言道,“祸福无常,唯人自招”。荣辱祸福并不会无缘无故加诸任何人身上,大多都是世人自己招致的。

况钟是江西靖安人。他从“书吏”(办理事务的小官)做起,因有成绩,明成祖时,升到礼部做了个小官,以干练闻名,多次得到明成祖的嘉奖。据说,当时礼部要发一封公文到江南去采购皇宫中用的皮鼓,要求文书既说明白质量与制作的要求,又要简明。好几个官员拟的稿,不是啰嗦,就是意思含糊。况钟看过稿,仅加了“紧绷密钉,晴雨同声”八个字,就全都说明白了。

这次与况钟一道出京的,还有同时任命的另外八个府的知府。皇帝为他们设宴送行,又每人给一封诏书,要求他们到任后放手清理赋税,兴利除害,不怕威胁,不受利诱,不被欺骗。有违法害民的官员,立即逮捕送到京城治罪。

况钟公元1430年农历七月到达苏州。到任后,他首先整顿当地吏治,严惩贪官污吏,他自己做过多年的官衙办事员,熟悉奸差滑吏勾结地方豪强做坏事的各种手法。因此,他没有下车伊始,就指手画脚,而是观察环境,了解情况。头一个月,他一点不动声色,皇帝的诏书也被他藏起来,以免打草惊蛇。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况钟升堂,突然命令立刻召集府中的官员和属吏,又请来了地方上的长老,当众宣读了皇帝的诏书。接着就一个个地当堂问话:

“张三,你哪一天收了谁谁多少两银子,将他的仇人诬陷下狱。”

“李四!你又在哪一天私放了一个罪犯,得到多少肮脏钱……都有没有这些事?嗯?”

这批平时欺上瞒下,狐假虎威的贪官污吏们,个个心怀鬼胎,被问得胆战心惊,呆若木鸡,多数不敢分辩。个别胆大的还想狡辩,况钟取出他的记录,指出他在某件事上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在另一件事上又是怎么阻挠知府办案的,等等,证据确凿,难以抵赖。况钟当堂处死了六个罪大恶极的奸吏。其余的官吏都战战兢兢地退下,等待发落。

况钟的行动雷厉风行,震动了整个苏州府,贪官污吏,恶霸劣绅个个胆战心惊,不敢不有所收敛。

况钟在苏州还大力平反冤狱,兴修水利,设置“济农仓”,救济灾民,兴学育才,为苏州人民做过不少有益的事。当地人民称他为“况青天”。

况钟在苏州一连做了三任知府,每次任满,照例要迁升,全苏州的百姓都要挽留他,多次联名上书朝廷。朝廷不得已,只得让他连任,而将他的官衔从正四品,提升到正三品。长期的操劳,使他积劳成疾,公元1433年,他六十岁的时候,终于死在任上,这时他已经做了十三年的苏州知府了。

在执法除贪、锄恶济民的活动中,况钟有一个好伙伴、好上级,他就是周忱。周忱当时任江南巡抚,善于理财。他全力支持况钟的治理整顿。有许多措施,是他与况钟一道调查、研究、决定的。没有周忱的坚决支持,况钟对苏州的整治,不会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