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可以与中国餐馆在数量与欢迎度上并驾齐驱的只有意大利餐馆。历史上,意大利是由众多不同的小邦国组成,各有其独特的文化,这种历史背景也使得意大利各地菜式各自发展出自己的风味。另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造成了不同地区不同的风味特产,也是造成各地风味不尽相同的原因。
各地区的风味和材料各有差异,但意大利菜仍有一项共同的特色,就是烹调者与享用者的品位,对意大利人来说,“吃”不仅为了求饱,更是生活中的重要构成元素与内容,因为尊重与讲究美食的态度,造就了意大利菜的卓绝魅力,更进而成为意大利的文化内涵之一。
意大利餐馆很多,在罗马和米兰等大城市,每个城市都有各种大小餐馆上千家。正式餐馆包括意大利本国具有民族风味的餐馆和各式外国餐馆,规格不一,风味也不同。去高级餐厅穿着要正式,点餐要点全套,费用较高,人均消费至少在100欧元以上。大众餐馆的规矩较少,可以随意穿着,点菜方式也较自由,人均消费一般约20~30欧元。酒吧和咖啡馆是最平常的餐厅,咖啡馆从早到晚供应咖啡与小点心。酒吧里除了酒之外,还供应简单的食物如三明治等,价位相当大众化。快餐店则几乎在所有重要景点附近都能找到,在快餐店,可以直接向店员点陈列在柜台上的菜品,店员会帮你用微波炉加热,结账后即可端着盘子找座位。酒吧、咖啡馆及自助式的家庭餐厅可能从早上营业到深夜。
最早的意大利面约成型于13~14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后,意大利面的种类和酱汁也随着艺术的发展逐渐丰富起来。在意大利本地,意大利面条被明文规定须采用100%优质小麦面粉及煮过的良质水制作,都不可添加色素及防腐剂,除了原味面条外,其他色彩缤纷的面条都是用蔬果混制而成的。
意大利面的形状千奇百怪,扁平形的如意大利宽面、意大利扁平细面、波浪宽扁面等,通心粉型的有如水管的葱管面与斜管面,像小猫耳朵的耳形面、像螺丝钉的螺旋面,像饺形的方形面饺、馄饨般的卡佩拉奇面饺、像飞碟般的贝壳形面饺等等。
那不勒斯是比萨饼的故乡。16世纪早期,探险家们把番茄从美洲带回欧洲,但人们一直以为这种果实有毒。直到两个世纪以后,才有人发现它的美味。后来,以面包为主食而很少吃到其他食物的那不勒斯农民,把这种新配料加到了面包上。于是在17世纪晚期,比萨饼出现了。1830年,世界上第一家比萨饼店开张,这家饼店的比萨饼是在烤炉里烘制的,炉膛用维苏威火山的熔岩砌成。据统计,现在意大利总共有两万多家比萨店,其中那不勒斯地区就有1000多家。大多数那不勒斯人每周至少吃一个比萨,有些人几乎每天午餐和晚餐都吃。食客都习惯将比萨折起来拿在手上吃,这便成为现在鉴定比萨优劣的依据之一:比萨必须软硬适中,即使将其折叠起来,外层也不会破裂。
到20世纪初,在美国东海岸定居的那不勒斯移民开始在家里制作比萨饼了。而战争中一些曾在那不勒斯及其附近服役的美国大兵,回国后也渴望吃上比萨饼,他们的热情也感染了亲朋好友,产生了对比萨饼的需求,比萨饼热潮开始席卷美国。今天,比萨饼在美国每年的销售额已达320亿美元。1958年,在堪萨斯州创立的必胜客,40多年后分店已遍布全球。馅料也由意大利比萨饼简单的番茄和乳酪增加到了海鲜、腌肉、火腿、蘑菇、青椒等等。
意大利农业部制定了一整套那不勒斯比萨饼制作准则,对比萨饼的大小、用料、烤制工具乃至柔韧程度都作出了详细规定。根据那不勒斯比萨饼协会的标准,制作比萨饼的面必须用手揉,烤炉必须用砖或类似材料砌成,用木头作燃料,面饼必须熟透,但表面不能有硬皮,面饼的边缘要高而柔软。更严格的标准例如,只能使用意大利两个地区出产的用水牛奶制成的莫扎里拉乳酪。这样看来,在美国销售的比萨饼,几乎全都明显地不符合那不勒斯的标准。
上等比萨饼必须具备4个特质:新鲜饼皮、上等乳酪、顶级比萨酱和新鲜馅料。饼底一定要现做,面粉则用甲级小麦研磨而成。再选用纯正的莫扎里拉乳酪。将面粉加上配料和匀揉好做成底坯,在上面铺上一层由鲜美番茄混合纯天然香料制成的比萨酱料,再撒上莫扎里拉乳酪,均匀地放上海鲜、意式香肠、加拿大腌肉、火腿、蘑菇等各种新鲜馅料。放入烤炉,几分钟后,一个美味的比萨饼就可以出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