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超越日本:中国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日本坐标”
15387100000020

第20章 汽车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乍的国家,有7000多年历史。上古时代有“黄帝造车”的传说。秦代造车工业达到巅峰。秦始皇用战车统一六国,贺崩时,以一辆锎车马殉葬,共3462个零件,用铸造、焊接、冲凿、錾刻、抛光等工艺制成,车盖最薄处仅0.1厘米。

19世纪末,德国人发明了汽车,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生产生活,推动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新中国多名领导人从事过汽车工业。留学法国的周恩来、邓小平在雷诺公司勤工俭学,江泽民、李岚清长期在汽车界工作。

长春孟家屯是日军第100部队所存地。1956年,新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此建立。当第一辆国产车开出厂时,大街围得水泄不通,人们将鲜艺向车上扔。欢呼的中国人也许不知道引进苏联斯大林汽车厂全套最新设备生产的解放牌汽车,竟是美国福特20世纪30年代的专利。

中国汽车业缺乏宏观规划和长远发展目标,高呼“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也没有认识到乘汽车会更快。1953~1982年,汽车工业总投资109亿元,仅占工业总投资的0.9%。照搬苏联汽车工业管理模式,生产方式是单一品种大量流水的福特模式,没有形成有效发展。汽车厂最多时800多家,世界最多,但是布局散乱,缺乏规模,重复建设。到1980年,红旗车共生产不到2000辆,为省部级以上干部专用,标志独特新颖,接待尼克松来访而声名远播,但耗油高,成本高,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无法打入国际市场。

50年代,日本丰田、日产等汽车企业艰难起步时,中国汽车工业水平超过日本,中国聚集全国力量支援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日本人也羡慕。20年后,丰田人到一汽指导生产,像看到了古董。中国车油耗是日本车的45倍以上,功率低8%~16%,首次故障里程是10%~15%,第一次大修里程14%~50%。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日,在日产公司看到每人年产汽车95辆,觉得十分惊讶。当时的中国一汽工人人均产量仅为1辆。当时访日的邓小平参观时无限感慨:“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他在日本乘新干线“光-81号”,时速210公里,他说:“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跑。”2010年,中国汽车业仍没有达到当年日产工厂的水平。

20世纪30年代,以纺织机工业为支柱产业的丰田公司老板丰田喜一郎认识到纺织机工业将日薄西山,于是他立下一个纯粹日本式的誓言:用毕生的精力创造出不亚于美国的轿车;一旦失败,剖腹自杀。1937年,丰田公司用手工敲出第一辆小汽车。日本汽车只能勉强维持本国需要,却又遭到战争惨重打击。1946年,美国军方命令,丰田、日产恢复生产军用卡车和轿车。日本于是开始学习美国先进的汽车技术和管理方式。但当时美国汽车界禁止日本考察人员拍照和记录,于是日本人分工协作,集中精力,眼看心记,回到旅馆马上记录下来。朝鲜战争中,丰田满足了美国军需,得到了巨大发展。

1954年夏日,一个热得几乎晕倒的日本修理工的皮包里塞满了摩托车零件,背着几只轮胎,摇摇晃晃准备登上从罗马开往东京的班机。乘客把他当作精神病,地勤人员见他携物超重,拒绝让他登机。他迫不得已,只好把衣服和其他物品丢掉,零件塞进衣兜。回到日本,已身无分文。他就是世界著名的摩托车大王和轿车大王,本田公司创始人——本田宗一郎。

汽车工业生产方式先后发生两次重大变革,深刻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并广泛应用于其它工业生产领域。一战后福特、通用汽车公司将单件生产方式转为大量生产方式,美国成为汽车霸主。二战后,丰田公司老板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首创精益生产方式。每道工序、每台机床由传统一道工序、一台设备一人看管,甚至多人看管,变成一人看管两三台甚至多台。自动化装配的零件恰好在必要时以必要的数量达到必要的生产点。生产量不是根据生产能力,而是根据需求。精益方式可以开发潜能和积极因素,消除无效劳动,减少人员、场地、设备、时间,使其合理节约,尽善尽美,精益求精。产品品种、质量、利润、产量,都高出大量生产方式几倍乃至几十倍。而今,丰田借此获得巨大成功,产量占全球10%。

日本汽车以无限的创意将人体生理感应与机械性能完美结合,成为驾驶者身体的人性化延伸,臻达车人合一的境界。

在丰田庞大的汽车家族中,如果说皇冠是至高无上惟我独尊的君主,雷克萨斯是一车之下万车之上的权贵,卡罗拉是婀娜多姿秀外慧中的公主,那么全新的中国规格丰田越野车则是英姿勃勃雄壮强劲的王子。据说,这款车是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使用过的,于是还有陆地巡洋舰、沙漠风暴、沙漠王、霸道等战争意味十足的名字,仿佛它的存在就是为了战争,为了冲锋,前进!撞击!不仅实践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理想和承诺,还做到了无路也有丰田车,无论是冰雪荒原、激流险滩,都可畅通无阻。三菱帕杰罗更是出类拔萃,在多次越野拉力赛中夺冠。

本田豪华旅游旗舰金鹰摩托车,长2.93米,宽0.9米,六汽缸引擎,排气量1500CC,车体外形厚实凝重,富丽堂皇,两湍有多种后备箱,可播放摇滚乐,是当之无愧的摩托车巨无霸,价格约20万元人民币。

1955年,日本轿车产量3万辆。1960年,产量76万辆。1964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德国,1980年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丰田、日产、三菱、本田、马自达等通过赛车检验性能,扩大品牌影响。从10万辆到100万辆,日本用7年,韩国11年,中国21年。从100万辆到200万辆,日本用4年,韩国5年,中国15年以上。

日本汽车技术性能先进可靠,价格、返修率、耗油率低,造型美观,成本比美国车低1500-2000美元,在石油危机中大获成功。从20世纪60年代起,向全世界胜利进军。1955年出口2万辆。10年后达到200万辆。1980年占有美国市场1/3,欧洲也频频告急,急忙筑起11%关税壁垒,才得以苟延残喘。1988年出口达670万辆,为同年中国汽车产量的16倍,超过美英法德意五国出口总额和中国全部出口商品总额。1992年1月,布什总统带着美国汽车老板们访日,强制性要求日本向美国减少出口,购买美国汽车。

美国尚有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中国既无招架之力,更无还手之功。1997年,日本出口汽车450万辆,中国仅出口1万辆,又是出口到“阶级兄弟”亚非拉国家。1999年中国汽车出口8010辆。摩托车产量占世界第一,但仅占世界贸易量10%,而日本占50%。1990~1999年,中国出口109万辆,仅相当于1998年日本出口量69%,创汇占40%。

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说:“现在我们只能坐外国车,想爱国也爱不起来。”当他坐进东风轿车时,自豪地说:“终于坐上自己的汽车了。”70年代,政治局委员用日本空调轿车替代红旗。

1977年10月22日,叶志强等到中南海向中央政治局汇报访日见闻和感受时说:

有一天日本人请客,服务员送来易拉罐啤酒和饮料,我们没见过,不会用。鬼才知道日本人竟能把钢铁轧制得像纸一样薄,还印上了彩色图案那个罐头,日本人用手指一拉就开了,所以叫易拉罐我们的铁皮罐头是焊制的,要用特制的锥子才能撬开它还有一次,日方安排我们到八幡厂去参观,中国驻日机构人员奉命随行,驻日机构人员代表国家形象,按照外交部规定必须乘坐中国轿车,并且车前要悬挂国旗 那天,由于安排的行程较紧,车队在高速公路上开得比较快,日本车前面开,我们的车怎么也跟不上去,日本车只得走走停停后来,中国司机不得不冒险加速,这一来,中国车受不了了,车子抛了锚,怎么也发动不起来了、最后,中方人员只得坐到日本车里,中国车让人家的清障车给拖走了。我们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啊!大使馆用的车是我们最好的轿车了,面板用的是热轧铜板,既厚又重还要生锈,涂漆后光洁度也不好,而日本用的是冷轧板,酸洗、镀锌、电烤漆,轻盈、透亮……

70年代末,广州公安局规定,不许两吨以上货车进入市区。丰田于是见缝插针,打政策“擦边球”,出口一批1.75吨客货两用车。中国禁止购买货轿,日本就推出面包车改装的工具车。当工具车又列入中国控购目录时,日本又推出双排座轻型货车。

1949~1979年,我国进口汽车用汇4.9亿美元。1983~1987年进口40万辆轿车。我国许多汽车厂滞销、减产、停产,产量由43万辆减少到1986年的36万辆,被迫走上依赖外债外资道路。长期供不应求的解放5吨载重卡车滞销两年半,直到1987年CA141新解放走下生产线才告缓解。

限制汽车进口几乎成了每届全国人大代表会上的传统提案。历次学潮都有砸烧外国轿车事件。歧视国产车现象无所不在。北京长安街不许北京吉普进入,据说为美化市容;高档宾馆国产车挡驾检查,进口车可长驱直入。北京奔驰车比东京还多。

一汽公司老总耿昭杰说“由于我们的历史失误,日本丰田、尼桑、马自达潮水般涌进中国,大大伤害我们的民族感情。作为一汽人,我的血真的要燃烧,挡住进口轿车,这是历史赋予一汽人的责任。”他在中宣部指出,要把树立民族意识作为经济竞争的动力,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改变乘外国车为荣的社会风气。

1995年前后,我国控制轿车进口,设立200%高关税,也导致国产轿车身价陡增,利润30%以上,国际市场仅为4%。日产蓝鸟有集中锁、举升窗等装置,在口岸价每辆仅为6万元人民币,一辆桑塔纳却为18万。在这种情况下,走私汽车遍及沿海各省市,走私日本车占一半以上。全国首富县山东荣成甚至全村出动走私轿车,政府执法部门也张开地方保护伞与走私分子勾结,海关被围攻冲击。

1993年上半年,10多万辆走私车占全国需求1/4.1996年上半年,我国海关统计,日本汽车出口到中国1.39万辆,而日本海关统计为3.74万辆,说明2万多辆未能正常通关,走私入境。1997年1~9月,日本出口到中国汽车6.7万辆,我国海关统计,全年进口日本车才2.17万辆。查获走私车仅占走私总量的1/10.日本卫星发现韩国汽车走私到中国,危及日本出口,于是把这一消息告诉中国。

中央一位领导到山东视察,感慨地说:“站在威海卫,好像又来一次甲午战争一样。再不抓走私的话,共产党怎么上断头台都不知道!”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向日本发出在中国生产汽车的邀请,但由于丰田等公司忙于欧美市场,竞争激烈,没有余力参与中国,日本新闻界也鼓噪中国不稳定,更何况中国大量购进日本车,也使日本人误认为卖车更挣钱,一旦帮助中国生产会威胁自己。日本人失算了。德国大众与中国合资,把落后的奥迪、捷达、桑塔纳等车种在中国生产,占领市场。丰田公司起大早赶晚集,一觉醒来,调整战略,把中国市场作为年产600万辆生产体制的最大目标,并提出口号“尽丰田集团之全力,助中国汽车之发展”。把设在亚洲部的中国室升级为一个独立的部,这在丰田组织结构中还是首例。丰田增加在天津投资,并控股夏利公司,设立技术培训中心。开发适合中国的发动机,达到21世纪初排放标准。合作合资的工厂30多家,投资300多亿日元。在天津开始生产单价10万元以下的低排量经济型家庭轿车。丰田在美国后来居上,产量已达数百万辆。丰田也坚信自己同样会在中国后发制人。

1999年,本田与广州合资生产中型轿车,从年产3万辆起步,级别与世界同步。

日本驻华机构中汽车业占一半以上,由此可见日本的重视。日产、日野、三菱、铃木也相继与中国合资,尤以摩托车工业最明显。中国台湾汽车工业也是在日本扶植时下发展起来,受制于日本。

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国际技术先进水平的差距几乎全是靠引进取得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低下。一汽建厂48年,生产430万辆汽车,不到丰田一年的产量。产品由单一中卡发展到重、中、微、轿、客全系列,共341个品种。红旗由单一品种发展到50多种车型,是我国唯一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轿车。吸收消化奥迪的整车技术,采用美国克莱斯勒的发动机技术,外型更象是“洋娃娃”。直到1998年,恢复纯粹大红旗民族风格,由原来至高无上的高贵车变成普通轿车。2000年,红旗世纪星也投入使用。奥迪A6是中国国产轿车的最顶级产品。

1987年,我国确立三大(一汽、二汽、上汽)和三轿(北京吉普、广州标致、天津夏利)的汽车布局。但汽车各种税费占整车价格35%以上。总价格比国际高2-4倍,相当于城市年人均收入30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大大限制了汽车走人家庭。

世界每10人拥有一辆汽车,中国100人一辆,每225人才一辆轿车。全球轿车生产能力达4000万辆,市场仅3600万,出口占产量40%,竞争十分激烈。日本汽车业发展也出现生产过剩、亏损状况,也被迫合资生产。

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成功超越了美国,跻身全球千万辆产销大国之列。现在,在国内市场持续井喷、国际市场持续上扬的大好形势面前,中国自主车企仅有少数企业能够实现自身品牌溢价,多数企业都处于低价格与低利润的双重压力下,产能的无限扩张更有可能加速价格的恶性竞争,从而使企业在销量和质量的抉择间失去平衡。

自2009年底以来,美国对丰田车辆提出质疑,认为存在刹车失灵问题,丰田已召回近1000万辆汽车。后来美国调查发现在汽车撞车时,司机错误地踩在了油门上而不是踩在刹车上。这无疑说明丰田被冤枉了长达半年之久。

自主品牌车型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召回事件,是因为国内中国汽车质量都在丰田之上吗?其实不然,诸如爆震、半轴异响、烧机油、刹车油管与悬挂连杆干涉等等更多相似的问题一直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如影随形”。

在民族汽车业希望做大做强、梦想走向世界的今天,“丰田事件”启示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跨国经营管理幅度加大,质量要求更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升管理质量、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包括企业文化的管理,以促进中国产品质量有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