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比巴菲特更真实的草根发家史
15388300000048

第48章 炕头猫变成华南虎

2003年7月,刘刚所在的商场动迁,他来到了开发区连发五交化商场。刘刚后来告诉我:“我到连发的时候库存商品一共是18万元,手里一共有5万元存款,应收款大约也有5万元,加上一点简单的设备,一共有30万元资产。这就是我的全部家当了。”

2007年7月,刘刚的腰变粗了,连发公司已经装不下他了,于是刘刚离开了连发公司,自己注册了一家公司,叫欧亚特轴承有限公司。一共在连发公司待了整整4年,走的时候资产是多少呢?库存商品150万元,银行存款30万元,应收货款20多万元,两套住宅,自用一套,出租一套,现代伊兰特轿车一台,合计总资产达三百多万元。仅仅4年的功夫,一只炕头猫变成了一只华南虎,资产膨胀到4年前的10倍。

我想起一个故事:

有一日,毛泽东问黄炎培有何感想?

黄炎培回答:“我生六十多年,耳闻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于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同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然环境渐渐好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能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

现在刘刚的事业可以说“其兴也勃焉”,但是我真的不知道这个刘邦的第N代玄孙能不能也找到一个跳出这个周期律的办法。

在此,本人对他是否也会“其亡也忽焉”本人不予探讨,只对刘刚的事业“其兴也勃焉”总结以下这么几条:

第一,敬业。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刘刚虽然没有学习过《论语》

但是社会这所大学使得他懂得了这样的道理。刘刚从一个16岁流浪儿发展到今天,他深知这一切的来之不易。因此刘刚把自己的这个小店当成自己的生命一样,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一次我们一个朋友中午举行结婚典礼,大家都到了,唯独刘刚没到。另外一个朋友给刘刚挂电话,刘刚说“我走不了,办公室没人。”结果,那天刘刚的份子钱拿了,婚宴却一直没去参加。刘刚后来和朋友们讲述他的“刘氏理论”:“办公司里任何时候都不能离人,无论你有什么事情,办公室里没有人我是绝不会离开的。来人就是来钱,来电话就是商机,也许你在屋里待了一上午都没有买卖,但是也许你离开十分钟的功夫,客人来了、电话来了,结果生意没了。”

第二,管理到位。刘刚的生意是不大,但是他从干轴承那天起就想着要把生意做大,这是刘刚今天成功的重要因素。当时刘刚的总资产也就5万元,可是他不惜投入1万元购买了电脑,花1万元购买了《管家婆》软件,一开始就引入了微机管理。他把所有商品按进、销、存分别录入计算机中;其次,把所有商品按规格放置到编有号码的包装箱中。这样,顾客要什么规格的轴承只要在计算机中把编号输入进去,马上轴承的价格、库存数量、产地、存放地址等等信息都一览无余。虽然只有五万元左右的资产,刘刚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规模小就放任管理。

第三,不断学习。孔子说:学不可以已。就是说学习不能停止。刘刚的文化水平不高,只有小学文凭。但是现在他可以和很多轴承方面的高级工程师、专家一起交流,为外资企业的技术人员讲解轴承方面的技术、知识,指导企业的技术人员选型、配号、替代……这些东西来源于哪里?就是不断学习,不仅从社会这所学校学习人生的经验,也从书本里获取科学和技术知识。

第四,商品规格全。客户要过的规格刘刚一律记录在案,什么时间要的,需求量多大,要货周期大致是多长时间,联系人是谁……能记录多少记录多少,定期联络。

第五,有定力。干的时间长了,有了一些同行的朋友,大家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常常听这个说谁谁赚了多少,又说谁谁发了,再就是说做什么什么最来钱,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有些朋友就把持不住,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这一耙子那一扫帚,始终不能做大。刘刚自从1997年干起轴承之后,没变过样。他的理念是:一着鲜吃遍天。

第六,守法经营。这可能是刘刚多年流浪生活总结的重要一条经营理念。

……

我的总结是比较枯燥的,其实刘刚很多的经商实务远比我的文字精彩得多。生活永远是鲜活的,而而文字永远是呆板的。

对你而言也是如此,临渊羡鱼远不及退而结网。如果你也想使自己的生活精彩起来,也想来一个从炕头猫到华南虎的惊人蜕变,那你就只能拉出来遛遛了,这样一遛你就知道自己到底是骡子是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