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的转型模式
15407200000032

第32章 目标与手段

实际上,公平与自由一样,既是一种目标也是一种手段,既有效率的意义,也有价值的意义。在历史上,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一直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和核心价值,也是社会主义的魅力所在。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不仅仅要有发达的生产力和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发达的生产力和物质财富用于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所谓的共产主义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邓小平也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因此,不能离开人的主体性仅仅从技术的角度讨论效率问题,而必须把提高效率与满足人的目的联系起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不断地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经济效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人的需要和全面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和提高效率是手段。只有把目的与手段辩证统一起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的发展观体现的就是这种目的与手段的和谐统一。当然,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绝离不开经济的不断增长与效率的不断提高,没有手段保障的目的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另一方面,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率或提高经济效率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发展问题。因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虽然是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但又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增长,还要取决于社会的制度安排,如人权是否保障、政治是否民主、法制是否严明、社会是否安定、机会是否公平、公共设施是否完善、收入分配是否合理,等等。没有合理的制度安排和社会公平与正义原则,就会妨碍正当市场竞争,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挫伤人们的积极性,导致两极分化,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无法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社会主义的目的难以得到充分的实现。当然,这样的经济增长也是不可能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