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科普乐园·用车轮走遍地球村
15420000000035

第35章 我国古代交通的“骑乘权”

假期归来的当当兴奋地对叮叮炫耀道:“小豆芽,我这次出去玩,终于圆了我坐轿子的梦。不过,看轿夫在进行传统礼仪表演的时候,我越发对古代坐轿礼仪好奇了!”

当当双手抱胸,叮叮高举魔盒面对远方大喊:“回到古代!”

一阵风响,“陆地蟹001”已到了古代社会的上空。

叮叮低头一看,下面骑马的坐轿的各行其道,虽然风尘仆仆,但显得井然有序。尤其一顶大轿,外罩杏黄色贡缎,上绣九条盘龙,以翡翠为莲花踏脚,由24名身材一样高的壮汉抬着,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地位。魔盒显示:慈禧太后出行……

我国古代交通“骑乘权”,即对车辆、马匹、舆轿等交通工具的使用上有贵贱尊卑之分,有的人可以乘车、坐轿、骑马,有的人却不准享有这种权利。

对于骑马和坐轿各朝代都有明确的规定:汉朝,商贾不准乘车、骑马;唐朝,工商、僧道、贱民不准骑马;元朝,娼妓不准乘坐车马。坐轿方面的等级制度更为森严,唐朝规定,士庶不得坐轿,当朝一品宰相、仆射只有在身患疾病时才能坐轿;其余朝官,不论品位高卑,不许坐轿;即便朝廷命官出差途中患病,必须经批准后才能乘轿。明朝初年规定,京官三品以上方能乘轿,在京四品以下和在外官员只能骑马,不许坐轿。清朝初期,为了保持军队的战斗力,清政府规定,武官只能骑马,不许坐轿。

享有“骑乘权”的人群内部,彼此间等级高低和身份差异是通过所乘交通工具的类型、数量、制造材料及其装饰、颜色、游兆(车上插的旗帜)的差别反映出来的。

周朝时,辂车是天子专用车。辂车有玉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等类型。秦朝时,秦始皇的专用车是温凉车,这种车有4个轮子,车型大,上有顶盖,四面有帷,车后有门,3面有窗,打开车窗会有凉风徐徐吹来,关闭车窗内部则温暖如春。汉朝,把金根车作为皇帝的专用车。汉朝以后,历代帝王大都把玉辂、金根车、步辇作为皇家专用交通车。

历代车舆典制对王公大臣和有“骑乘权”的庶民,用车都有相应的规定。北齐时,七品以上官员准许乘偏幌车,车内可用黄铜装饰;正一品执事散官及仪同三司者可以乘通幌车(幌是罩车、遮阳、防风、避雨的设备),车内可以用黄金装饰。隋朝时,六品以下官员或有“骑乘权”的人,所乘车辆不准拖幌,五品以上官员乘亘幌车,三品以上官员乘通幌车。

有骑马权者的等级是通过马饰和鞍饰表现出来的。宋朝,只有京官三品以上外任者才允许以缨饰马;明朝,官民都能以缨饰马,但官民都禁用红缨,只许用黑缨。骑马所用的鞍辔,历代王朝都有详细规定。唐朝规定,未上任官员不准用银及黄铜饰鞍,只能用乌漆鞍;宋朝规定,五品以上官员才能使用闹装银鞍,六品以下官员及庶人只能使用乌漆素鞍;元朝规定,一品官可用金、玉饰鞍辔,二三品官员可用金饰鞍辔,四五品官员可用银饰鞍辔,六品以下官员只能用钢、铁饰鞍辔。

坐轿人的等级还通过轿子的结构、用料、装饰、抬轿人数等表现出来。清朝尤为突出,清朝廷规定,民间花轿、市轿不准起拱,只能平顶;官轿才能有起拱轿顶,只准官轿外罩绿呢。一品文官至七品县官坐4人抬绿呢大轿,亲王、郡王乘8人抬大轿,皇帝、太后乘24人抬大轿。清朝最富丽堂皇的轿子是慈禧太后的“鸾舆”,它是以上等紫檀木为架,以黄金装饰轿顶,外罩杏黄色贡缎,上绣九条盘龙,以翡翠为莲花踏脚,出行时,由24名身材一般高、年纪一样大的太监抬着,以彰显慈禧太后至高至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