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科普乐园·用车轮走遍地球村
15420000000039

第39章 郑和下西洋

此时为1405年7月,叮叮、当当低头一看,只见锦旗飘展,郑和站在船头,拜别国都就要启航远洋。正在这时,一股黑气直冲向指挥船,三名倭寇忍者就要行刺郑和,旁边警卫慌忙迎战。怎奈技不如人,节节败退,眼看郑和就要被剑刺中。

叮叮、当当高举万能电子魔盒齐声喊道:“万化神通!”刹那间叮叮、当当化为两个金刚战士挡在郑和面前。只听“嘣”的一声,三柄倭剑齐刷刷折断,目瞪口呆的倭寇来不及反应,“陆地蟹001”变成的利剑已刺向三个人的心脏。

船上一片欢呼,郑和代表大明王朝向叮叮、当当表示感谢。

1405年7月11日,中国历史传奇人物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的船队,从江苏太仓刘家河出发,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远洋航行。在1405年至1433年的近30年中,这位中国最伟大的航海家先后7次下西洋,扬帆穿越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足迹遍及东南亚数十国,最远抵达非洲东海岸。因为,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首航的日期,这一天记载了中华民族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对中国的航海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所以,后来把这天定为中国的“航海日”。

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玛绕过好望角早98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他是世界航海先驱。郑和航海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已超越国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随着郑和的远航,海上丝绸之路从南中国海不断向前延伸,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通过郑和的船队输送到国外,同时也给中国带回了大量的新奇物品,乃至一些新技术、新的工艺,使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达到了繁荣顶峰。

郑和船队每次下西洋,船舶数量多,人数过万,技术先进,装备优良,组织协调有力,这些都令世界称奇。留存于世的《郑和航海图》更是凝聚了中国人、阿拉伯人及东南亚人航海的智慧。图中对地标的利用、针路的运用、过洋牵星术的运用等,集中展示了中国人对海洋的精确认识。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船队航行中队形的科学布局,以及通讯联络、安全、营养、疾病预防等问题,都引领着当时世界航海科技发展的潮流。

在郑和航行前后近30年的时间里,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地,郑和都赠给各国国王厚礼,以示友好。船队带去丝绸、瓷器、铜铁器、金银和其他手工业品交换当地特产。随行官员随时记录所见所闻。回航时,各国派使节同来,赠送奇珍异宝、当地特产给明朝皇帝,并与中国商人交换。友好的交往扩大了贸易,也增进了了解。郑和出色地完成了他的使命,至今南洋等地一直纪念这位和平友好的使者,在一些城市里,还保有纪念郑和的寺庙和胜迹。

郑和7次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推行了和平外交,稳定了东南亚国际秩序;震慑了倭寇,牵制了蒙元势力,维护了国家安全;发展了海外贸易,传播了中华文明,开拓了海洋事业,铺平了亚非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