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科普乐园·用车轮走遍地球村
15420000000041

第41章 京杭大运河

空中飞行时间长了,“陆地蟹001”想到京杭大运河里畅游一番。

在叮叮意念的指示下,“陆地蟹001”就地一旋,一阵烟雾过后,“陆地蟹001”变成了一艘小潜艇,载着叮叮、当当潜入水底。

突然,他们发现河底累累白骨。叮叮大惊,连忙发出指令,“百变搜索……”结果很快显示:隋炀帝派遣了酷吏麻叔谋主管修筑京杭大运河,强制15岁以上的男丁都要服役,共征发了360万人。同时又从5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担负供应民工的伙食炊事。因为劳动负担很重,再加上5万监工的棍棒毒打,所以不到一年,360万民工死者竟达250万人。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途经北京、天津两市,跨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4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它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世界。

京杭大运河集灌溉、航运、防洪工程于一体,历经2000余年,一度成为古代中国沟通华北、中原与江浙地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促进了所经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沿河千百座城镇商阜的发展和商品贸易的兴起,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统治的巩固、军事防务、文化交流等各方面都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还没有出现以前,中国古代社会里,交通运输靠人们肩挑背扛牲口驮,运载能力极其低下,而且费用极高。根据我国的地理特点,北部旱地产麦粟,南部水田产水稻,需要南粮北运,北盐南运,水路运输也就成了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但是南北方向上却没有天然河道供开辟水上运输,这就极大地束缚了古代中国南北方向上的物资流通与交换、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打通南北交通大动脉已成为必然。

京杭大运河开凿历史久远,早在春秋末年,处在长江三角洲的吴王夫差战胜楚国、越国以后,雄心勃勃,企图北上中原争做霸主,于公元前486年,在今扬州市西北的蜀冈尾闾,修建邗城,并在城下开凿运河,即邗沟。邗沟为吴国运兵北上打败齐国帮了大忙。

隋炀帝为解决京都长安和东都洛阳的交通与供水,于公元605年开成通济渠,从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河,又从黄河南岸的板渚引河入汴,至开封近郊与汴渠分流,经商丘、宿州、泗县至盱眙道上入淮。公元608年,他又在黄河北岸引黄河水,开挖永济渠。永济渠北引黄河水入沁水,至淇县利用曹操所开的白沟,于馆陶另开新路,流经今清河、德州、泊头、沧州、青县、静海至独流口折向西北,经信安、永清与今永定河相接,直抵蓟城(涿郡治北京)。与此同时,隋炀帝还下令又挖山阳河(即古邗沟)和江南运河(即六朝的古运河故道),开阔后使其从京口过江,绕太湖之东而达余杭(今杭州)。至此,一条南起杭州、北至北京的大运河在隋朝建成。这条途经洛阳的南北大运河,后来为唐、宋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虽然京杭大运河至今有一个世纪不能全线通航,但作为贯穿我国南北五大水系的唯一南北水上交通大动脉,仍然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的绝大部分渠道都是沿用了京杭大运河的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