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
15432400000019

第19章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人吃了有毒食物而引起的急性疾病,总称为食物中毒。食用带病原菌毒素、霉菌毒素,或含有毒成分的动植物食物常引起中毒。

有毒食物形成的原因有:食物在加工、贮运、销售等过程中受致病性微生物(细菌、病毒、霉菌)的污染;某些食物本身含有有毒的物质(如毒蕈、毒鱼等);食物被有毒化学物质(如农药、重金属和其他化学物质)污染。

食物中毒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潜伏期短,集体暴发;病人都有相同的中毒表现;发病与某种有毒食物有关,一般发病范围和中毒食物分布的区域一致;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直接产生传染。

食物中毒按致病物的不同,可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霉菌毒素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和化学毒物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有明显的季节性,气候炎热的季节发病率较高,病死率较低。中毒食物主要是肉、蛋、奶和水产等动物性食物,少数是植物性食物(如剩饭、发霉面包等)。因为动物性食物营养丰富,水分多,细菌可繁殖产毒。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多由动物性食物引起,大多发生在5~10月。因沙门氏菌在肉类中不分解蛋白质,受污染的食物通常没有感观变化。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潜伏期多为12~36h,中毒后多表现为急性肠胃炎症状,开始头痛、恶心、食欲不振,以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较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昏迷、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经治疗,一般2~3d可逐渐好转。

对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预防:加强对宰前、宰后的卫生检验;生熟食品分开;降低温度,缩短贮存时间;食物加热灭菌;加热肉类,内部应达到80,持续12min以上;禽蛋在食用前,必须彻底煮沸8min以上。

引起中毒的葡萄球菌能产生肠毒素。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有剩饭、牛奶及其制品、鱼虾、肉类等。肠毒素不耐寒,耐热性强。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潜伏期很短,一般2~3h。症状主要是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或疼痛,继而腹泻。经治疗,多在1~2d内恢复。可采取下述预防措施:各种易腐食品,应在较低温度(5以下)贮存;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感染型食物中毒。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海产品,如海鱼和贝蛤类,如熟肉类、禽蛋类交叉污染亦可发生。以6~8月发病多。中毒潜伏期为11~18h,一般症状为急性胃肠炎,腹痛较重。经治疗,在2~4d内恢复正常。

对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有:接触海产食物的手、容器和用品等应及时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海产品在加工前应用淡水冲洗干净;海产品应煮熟,同时蘸芥末、醋一起食用;严格执行生熟食品分开。

肉毒杆菌在食物中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主要中毒症状是神经麻痹,眼肌、咽肌、胃肠肌等麻痹,严重时会引起中毒身亡。引起肉毒杆菌中毒的食品,有豆酱、臭豆腐、面酱、豆豉、腊肉、香肠、熟肉等。肉毒杆菌毒素不耐热,食品一般在80以上加热30~60min,毒素可被破坏。

二、霉菌毒素性食物中毒

食物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一般蒸煮加热都不能破坏其毒性。霉菌毒素有致癌作用。贮存不妥产生霉变的食物,如花生、玉米、甘蔗等均可引起中毒。中毒症状开始是胃部不适、食欲减退、腹胀、恶心、无力、易疲劳。

黄曲霉毒素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做好粮食在贮藏期的防霉工作。要通风,含水量不超过10%~13%;粮食加工时要注意拣去霉粒,烹煮前应淘洗干净;熟米饭不宜隔夜存放,如已发霉,应废弃。

三、有毒动物的食物中毒

有毒动物的食物中毒,例如河豚鱼中毒。河豚鱼又名气泡鱼,该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河豚鱼中毒主要是由河豚毒素、卵巢毒素等引起,以卵巢毒素的毒性最强。河豚鱼肉无毒,其他组织则有毒,如脑、眼睛、血液等都含毒素。毒素比较稳定,不易被破坏(盐腌、烧煮等都不能解毒)。河豚鱼中毒发病快而症状重,潜伏期多在0.5~3h内。最初表现为口渴、唇舌和指头等神经末梢发麻,后四肢麻痹、全身软瘫,心率由过速而变缓慢,血压下降,瞳孔先收缩而又放大,重症因呼吸困难而窒息致死。

还有鱼类组胺中毒。组胺是蛋白质的分解产物。鱼肉中的组氨酸在脱羧酶的作用下,脱去羧基即成组胺和秋刀鱼素。不新鲜鱼含组胺增高,是引起组胺中毒的主要食品。主要表现为头剧痛,面部潮红似醉酒,血压下降,心跳加速;重症腹痛、喘息。预防鱼体组胺中毒要注意:青皮红肉鱼类应新鲜,切勿淡腌存放后再烧煮;组胺是碱性物质,烹调时加醋、油炸可减少其含量。

毒鱼类中毒有肉毒鱼类、血毒鱼类和胆毒鱼类。肉毒鱼类是指生活于热带流域,肌肉或内脏含有“雪卡”毒素的鱼。“雪卡”毒素对热十分稳定,不溶于水,溶于脂肪,是神经毒素,其毒理与有机磷农药相似。如花斑裸胸鳝、棕点石斑鱼、云斑节缎虎鱼等。

血毒鱼类是指血液中含有鱼血毒素的鱼。鱼血毒素能被热和胃液所破坏,故煮熟后食用不会中毒,只有大量生饮鱼血才会有毒,如鳗鲡和黄鳝。生饮鱼血的中毒症状为腹泻、恶心、呕吐、皮疹、紫绀、麻痹和呼吸困难。

胆毒鱼类是指鱼胆有毒的鱼类,如青鱼、草鱼、鲤鱼和鳙鱼等。它们的胆汁有毒。

四、有毒植物的食物中毒

有毒植物的食物中毒,例如毒蘑菇中毒。毒蘑菇一般分为胃肠毒素型、神经毒素型、血液毒素型和肝损害型等。一种毒蘑菇可能含有多种毒素,中毒症状较为复杂,死亡率较高。如颜色鲜艳,菌盖上不生蛆,不长虫,有腥、辣、苦、酸、臭味,碰坏后容易变色或流乳状汁液的蘑菇有毒,煮时能使银器或大蒜变黑的蘑菇有毒。但如白毒伞有鲜味,色不艳,碰坏后又不变色,也不能使银器或大蒜变黑,却含有致命的毒素。

食用发芽马铃薯也会引起中毒。发芽马铃薯中含有龙葵碱毒素,含量达0.3%~0.5%。龙葵碱毒素对人的胃肠道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对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并可引起脑水肿、充血,对红细胞有溶血作用。为防止马铃薯发芽,应将其贮藏在低温、无直射阳光的场所。对发芽少的马铃薯,应挖去芽和芽眼,但这种不宜炒丝或炒片吃,应煮或烧。烹调时加醋,可破坏龙葵碱毒素。

炒得不熟的四季豆食后有中毒的可能。四季豆又名豆角、梅豆等,引起四季豆中毒的物质有皂素(皂苷)和豆素。豆素具有凝集、溶解红血球的作用,该毒素经长时间煮沸可被破坏。生食四季豆可引起吐泻和出血性肠炎。

食用鲜黄花菜可能会引起中毒。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含有秋水仙碱,在体内被氧化成为二秋水仙碱,有剧毒。鲜黄花菜必须用开水烫,沥水,再烹调,或先用水浸泡,然后再彻底加热。干黄花菜是将鲜黄花菜蒸后晾干而成,无毒。

食用毒芹也会引起中毒。毒芹又称野芹菜花,叶和花很像水芹,食后中毒症状是口、咽喉、胃有烧灼感,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手脚发冷。毒芹根的纵剖面有较密的片状方隔,而水芹无此形状,可由此分辨。

含亚硝酸盐类植物,如叶菜类蔬菜(菠菜、小白菜等)中含有硝酸盐和极少的亚硝酸盐。蔬菜中硝酸盐在硝酸盐还原菌(如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的作用下还原为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新鲜蔬菜开始腐烂后,亚硝酸盐含量就有显著的增高。蔬菜腌制的2~4d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7~8d时为最高。烹调后的蔬菜如存放过久,菜中的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类中毒的表现是头晕、头痛、乏力、心跳加速、嗜睡或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皮肤青紫是本病的特征,尤以口唇青紫最为普遍。预防此类中毒要注意:不吃腐烂的蔬菜;不用苦井水煮饭和做莱;腌菜要腌透(至少腌20d以上再吃);不饮过夜的温锅水,也不用过夜的温锅水做饭。

还要注意含氰苷果仁中毒,如苦杏仁、苦桃仁、枇杷仁、梅仁、李仁和苹果仁等含有氰苷,如误食,即可发生中毒。以苦杏仁中毒较为多见。含氰苷果仁水解后,生成剧毒的氢氰酸,遇热易挥发。可将杏仁磨浆再煮熟使氢氰酸挥发,苦杏仁炒熟后也可去毒。甜杏仁因含氰苷量很小,可放心食用。

五、有毒化学物质食物中毒

有毒化学物质的食物中毒,例如铅中毒,主要是含铅的容器污染食物,如锡铅合金制作的锡酒壶盛酒、醋或其他有机酸,使含铅量增加,劣质陶釉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过量的氧化铅(降低其熔点,使制造简便)。

锌中毒是由于镀锌容器或机械的锌溶入食品。锌易溶于酸,醋酸、柠檬酸等都可溶解锌。锌中毒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重者可致休克。

砷的化合物一般都有毒,如三氧化二砷(砒霜)有剧毒。三氧化二砷为白色粉末。若化学酱油生产中使用不纯的盐酸和碱,将使酱油中含砷量过高。

碳酸钡是制灭鼠药的主要原料,其颜色与食碱相同,易混淆而引起碳酸钡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