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
15432400000020

第20章 与饮食有关的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间相互传染的疾病。传染病的流行有三个基本条件:有传染源,有适宜病毒、寄生虫传播的途径,有易感人群。人们的日常饮食是传染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与饮食有关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包括肠道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一、肠道性传染病

肠道性传染病主要有传染性肝炎、痢疾、伤寒、霍乱。

传染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型等。病毒性肝炎有甲型、乙型、丙型。甲型肝炎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乙型、丙型肝炎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各方面接触传染。前期肝炎患者多有低烧或高烧、周身乏力、疲劳、食欲不振、恶心与呕吐、大便秘结或腹泻等症状,后期患者渐感右上腹和右腰背程度不等的胀痛和不适、肝区胀大、皮肤和眼球角膜明显发黄。

预防肝炎可采取以下的方法: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患者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治疗;患者不应从事食品工作;做好餐具消毒工作,患者使用过的餐具应沸煮15~30min。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蚊子,减少传染机会。

痢疾是夏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痢疾有痢疾杆菌传染的细菌性痢疾和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痢疾。和病人接触,或吃了被污染的食品,都可能产生传染。手和苍蝇是主要的传播媒介,也有通过注射血清、输血等方式传染的。病菌常随病人的粪、尿排出。

预防痢疾可采取下述办法:发现患有慢性痢疾,应立即停止从事食品相关工作;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不吃生食;生的瓜果、蔬菜要用清水彻底洗净,或用开水烫洗后再吃;各种餐具应按卫生要求做好洗涤、消毒工作;食品加工间、销售点及餐厅内,要有防蝇设备。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所致。此菌的抵抗力较强,在粪便中可活1~2个月,在流水中可活5~10d。一般消毒剂可将其杀死。伤寒菌进入人体消化道以后,先出现菌血症,当细菌离开血液再度回肠时,则引起肠淋巴组织的坏死和形成溃疡。伤寒病初期起病缓慢,症状逐日明显。开始出现头痛、低热、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等,随后下胸、上腹和背部会出现几个或几十个呈浅红色的丘疹,2~3天后消失。但接着又出现一批新疹,并持续高烧和胡语。严重时可导致病人肠穿孔,造成内出血而死亡。预防伤寒应采取下述措施:针对传染源及早发现患者,并进行隔离治疗;带菌者不能从事食品工作;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蝇、蛆、蛹及其孳生场所。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霍乱弧菌侵入肠道后病人出现剧烈上吐下泻,数小时即严重脱水,肌肉痉挛,并出现休克,甚至衰竭死亡。霍乱多在夏秋发病,吐泻物能污染水源,易造成流行。

预防霍乱最重要的是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和不清洁的食物;要消灭主要传染媒介苍蝇。

二、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主要是由囊尾蚴、旋毛虫、肝吸虫、肺吸虫、蛔虫等引起的。

囊尾蚴是绦虫的幼虫,寄生在宿主的横纹肌及结缔组织中,呈包囊状,俗称“囊虫”。能直接对人有危害的有猪囊尾蚴等。人食用了带有囊尾蚴病的猪肉,囊尾蚴进入人体,寄生于肠壁发育为成虫——绦虫。人患有钩绦虫病时,出现贫血、消瘦、腹痛、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症状。囊尾蚴若寄生在人体肌肉中,可使肌肉感到酸痛、僵硬;若寄生于脑内,脑组织因受到压迫而出现神经症状:抽搐、癫痫、瘫痪甚至死亡;若进入眼部,可影响视力,甚至失明。至今尚无治疗囊尾蚴病的特效药物。为了控制和消灭绦虫病及猪囊尾蚴病,应不以人粪饲猪。

旋毛虫是一种很细小的线虫,一般肉眼不易看出。其成虫寄生在宿主的十二指肠及空肠内,人若吃了患有旋毛虫病的动物肉,亦感染成病。它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人感染了旋毛虫病,初期有头痛、发烧、恶心、腹痛等症状;中期持续高烧、四肢浮肿、肌肉酸痛、精神不振;浮肿消退后,全身脱皮。旋毛虫在70以上时可被杀死。预防旋毛虫病的办法:改变生食或半生食猪肉及其他哺乳动物肉的习惯。

肝吸虫病的发育可分为成虫、虫卵、毛蚴、雷蚴、囊尾蚴等阶段。本病常因食用未煮透的淡水鱼虾引起,案板、菜刀等用具污染也会造成疾病的传播。人体感染此病后,表现为慢性消化机能紊乱,如腹痛、便秘、食欲不振、肝肿大、胆囊炎等。儿童若有大量肝吸虫寄生,可妨碍发育,甚至患上侏儒症。预防肝吸虫病的办法:加强卫生教育;烹饪人员加工鱼虾后及时洗手;防止交叉污染;杜绝各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的习惯。

肺吸虫的虫体肥胖,卵呈透明圆形,全红棕色。成虫常寄生在人、猪、狗、猫、牛、羊的肺脏内。虫卵随宿主从体内排出而入水,遇螺侵入螺体发育成尾蚴,遇虾、蟹侵入其肌肉组织和肝、鳃,发育成囊蚴。如果人们吃了半生不熟的感染肺吸虫的虾、蟹,就会患上肺吸虫病。人体感染肺吸虫病后,最初症状不明显,而后出现寒颤、发热、咳嗽、咯血、肺部疼痛等症状。不吃生虾和腌制不透的醉蟹、炝蟹等是预防肺吸虫病的主要措施。

人畜粪便中常带有蛔虫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幼虫。人喝了含有蛔虫卵的生水或吃了沾有这种卵的生菜,或者用沾附着感染性蛔虫的手拿食物吃,可能感染上蛔虫病。虫卵到达人的小肠并孵化;幼虫穿过肠黏膜进入淋巴管或小静脉,经血液循环至肺,同时穿过肺泡,产生肺炎的症状。如咳嗽、咯血、发热,甚至气喘或呼吸困难,还会发生腹痛、腹泻,造成肠梗阻。预防蛔虫病的有效措施: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生食蔬菜、瓜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并加强粪便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