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
15432400000002

第2章 大学生营养保健研究内容

生命出现的同时就有了营养,营养与生命的关系密不可分。离开了营养,生命无法存在;万物生长离不开营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倍加关注。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它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的标准:健康是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逸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不衰弱。具体标准如下: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臂位置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睛不发炎;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心理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与行为、饮食因素。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亚健康状态的特征:体虚困乏、胃口差、易疲劳、头痛失眠、注意力不易集中、适应能力减退、精神状态欠佳、情绪不稳定,甚至不能正常学习和工作;经医院全面检查,并无指向性的疾病提示。

人的素质是由遗传、营养和环境(包括学习、锻炼)三大要素决定的。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经常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营养因素。适当的营养是人类的社会、智力和身体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先决条件。保健是指保养身体、增进健康、防病治病以及为此而采取的综合性措施。营养保健的内容包括养生保健、食疗保健。养生保健又称饮食养生,简称食养,是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包括不同体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和区域及人体在适应外界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生理反应、不同职业人群、不同疾病康复阶段等的饮食养生,进而达到防病、强身、健体、益寿的目的。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民的营养状况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工农业生产、资源、环境、卫生、收入等社会经济状况的综合反映。健康和营养适当的人,既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又是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主体。人们的营养状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合理营养是提高人口素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居民的营养健康状况是人的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国家经济、生产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美国经济学家R。Fagel通过对工业革命时期英格兰、威尔士和北欧国家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证明北欧在这一时期的长期经济增长有一半以上应归功于其人群的体格发育(身高、体重)的增长。体格发育的增长使脑发育增长,生长迟缓减少,免疫功能增强和寿命延长,从而为经济发展的增长创造了条件。现代社会生产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脑力劳动,居民智商的高低对生产效率有着极大的影响。人的营养状况不仅与其体质发育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智力发育,关系到人力资源的文化、科技、心理等综合素质。研究证明,儿童时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使智商降低15分,导致成年收入及劳动生产率下降10%。因此,营养是反映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应当成为社会发展战略、政策和计划的中心内容之一。虽然随着经济发展,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蛋白质和能量缺乏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有些营养素缺乏问题却仍很严重。在我国,钙、铁、锌、碘、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等营养素的缺乏问题仍相当普遍地存在,近年来,我国慢性疾病尤其是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也呈显著增长趋势。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2%左右,但在城市知识阶层的发病率则高达10%~29%。虽然这是由生活方式中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但膳食结构不合理、肥胖、营养不均衡是其中特别重要的因素。为了尽快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并于1997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后开始贯彻实施。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计划对提高我国人民及子孙后代的身体素质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未来国力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今天的大学生是21世纪建设的人才。营养是培养健康人才的物质基础。大学生时期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迅速,是体格和智力发育的最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膳食是否科学、合理,营养摄入是否充足、均衡,对每个人一生的健康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物资丰富了,经济的发达又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生长发育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膳食营养摄入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由于营养不足引起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例如学生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钙摄入不足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而另一方面,今日大学生由于“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的重要问题。以上问题的出现,食物供应是一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是营养知识的贫乏和对营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为了改善我国大学生的生长和营养状况,学点营养知识、提高营养意识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愿本书能在营养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指导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