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如何当好小学校长
15441900000014

第14章 小学校长要具备的领导水平和管理艺术(7)

1要做好充分准备。领导者主持会议不要仓促上阵,毫无准备。应知己知彼,打有把握之仗。准备工作包括:调查研究,掌握必要的情况;熟悉有关材料;起草讲话稿等。要弄清开会的目的和要求,估计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采取的对策。

关于讲话稿的准备和起草工作,要视会议内容和重要程度而定,属于一般性会议,主持者列个提纲就行了;属于大型会议,如布置总结学期工作,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就要起草有关文件和讲话材料。领导者最好要亲自抓材料,亲自部署,出题目,出思想,自始至终充分发挥领导作用,使讲话材料既饱含着自己的心血,又是集体劳动的结晶。一般情况下,不要等别人把材料弄好了,自己到会上念一通。那样自己不动脑筋,讲出的东西也不见得合自己的心意和满足群众的要求。

2要善于调动群众情绪。领导者主持会议,总希望吸引群众,调动听众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多地接受会议精神。如何针对不同的会议,把群众的情绪鼓动起来,这是主持会议者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重要课题。

会议不同,激励的语言艺术也不同。例如在庄严的会议上,语言则应注意严肃性,规范性,在欢庆会上,语言则应热烈欢快;在工作部署会上,语言运用应清晰、准确、鲜明;在动员、誓师会上语言就必须富有感情色彩,有鼓动性。总之,不同的语言运用,应与不同会议的气氛和内容相协调。

在会议上,调动群众情绪,要靠真情实感来引起共鸣,不能靠大喊大叫,不能靠巧言令色,甜言蜜语,博取同情。要靠深刻的思想,语言的力量;要靠群众的信任、理解和尊重。

3要设计好开场白和结束语。会议开场白一般有两个作用:一是打开场面,引入正题;二是沟通讲者与听者的关系。主持人的开场白,应根据演讲人讲话的内容,会议要求,会场情况等,作灵活精心的设计。

但是,一般开会,主持人往往忽略这一点。习惯用的开场白是“现在开会啦,请××校长讲话。或热烈欢迎××同志做报告。”这种陈旧、死板的开场白,不能真正起到鼓动听众,集中群众思想的作用。

设计开场白,一般要注意三条:一是能安定听众情绪,形成专心听讲的气氛;二是能恰当介绍会议内容、讲话人的身份,以吸引听众;三是讲究形式,不落俗套。如某校邀请话剧《光绪变政记》中慈禧太后的扮演者郑毓芝同志作演讲,主持人是这样开场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好不容易把“老佛爷”慈禧太后请来了!(掌声、笑声不断)“老佛爷”郑毓芝同志在戏台上盛气凌人,皇帝、太监、大臣见了都诺诺连声,磕头下跪;在台下却和蔼可亲,热情诚恳,她方才和我谈起,还曾扮演话剧《孙中山》中的宋庆龄。她是怎样把这些截然不同的人物演得栩栩如生的呢?下面就请听她的演讲。”(听众专注主席台,热烈鼓掌)这段开场白,既让听众了解了演讲人,又有极大的吸引力,一开场便把听众的思想情绪抓住了,为开好会打下了基础。

主持人,设计好会议结束语也十分重要,好的结束语,会使听众受到鼓舞,回味无穷,而差的结束语,则会使人感到厌烦,犹如白水煮豆腐没有味道。如××同志的讲话很重要,要认真领会,好好学习”,或“感谢××同志在百忙之中光临……让我们再次鼓掌表示感谢!”

这都是枯燥乏味的客气话。

下面两段结束语与上述不同。一次报告会,会议主持人是这样说的“××教授不远千里来此做报告,使我们获益匪浅,我不由想起孔子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这乐就乐在“诲人不倦”。××教授的报告使我们领略了诲人之乐,散会!”这段结束语,既对报告做了评价,又对报告人表示谢意。还有一次表彰优秀教师会,主持人这样结束:“听完××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使我想到一件事:有人问球王贝利哪个球踢得最好?回答是:

下一个!有人问导演射晋哪部戏排得最好?回答是:下一部!看来我们的表彰,庆功也应牢记:下一个,下一部,散会!”这个结束语,新颖脱俗,令人深思不止。

二、校长作报告的语言艺术

在学校里,领导者作报告是常事,其中有工作报告(总结、部署工作性质的)、形势报告(宣传国内外政治、经济、教育形势的)、辅导报告(解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教育理论等)和述职报告(领导者向教职工报告自己的工作情况和今后设想)。要使报告达到良好效果,必须讲究语言表达艺术。

(一)突出情理性、知识性、准确性

所谓情理性,就是报告的语言必须观点正确,情况真实,真正做到言之有理。同时,要注意情理交融,虚实结合,这样才能收到台上台下相通,喜忧同感。如果领导者讲的不在理,听众就会摇头,不信服,达不到教育人的目的。如果领导者讲的与大家的思想感情格格不入,他们就会认为领导是在打官腔,言不由衷。

所谓知识性,就是领导者作报告,要具有知识性要求,这样才能透彻、条理清楚地阐述报告内容,使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

所谓准确性,就是领导者作报告时,善于用丰富、精炼的语言表达思想、说话通顺流畅,声情达意,不拖泥带水。用词精当,不读错字环不发错音。

(二)注意口语化、大众化、自己话

领导者作报告,是通过口头语言,把信息传达给听众的,这就要求说话必须“上口”,如果不“上口”,听众就难以“顺耳”;报告的内容再好,也会使听众听起来别扭。报告语言的口语化,主要是要求说话要多用短句子,多用正装句,少用倒装句,尽量把难懂的词语改换成容易听明白的词语。如“易于”改为“适合”,“即使”改为“就是”等等。报告语言的大众化,就是要求采用通俗化、规范化的说法。避免用一些生疏的行业俗语和专业名词,或者方言土语。目前,有些领导者作报告,好追求“时髦词”,想以此博得喝彩,结果适得其反,这点应引以为戒。报告语言的运用还应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具体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这样的语言朴实,使人听起来亲切。当然,提供口语化,大众化,决不是要反对讲究文采。根据内容需要,恰如其分地引用名言妙语,诗词典故。往往也会激起师生共鸣,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三)要注意克服两种倾向

有些领导在作报告时,爱犯两种毛病。一是好用套话应付局面,本来作报告是为了说明问题,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必勉强。然而,有的人却不然,总想把别人用过多少遍的套话搬来,滔滔不绝的泼给群众。倒如在做工作总结报告时,总是说“成绩是主要的,错误是难免的”,在分析形势时,总是说“形势大好,问题不少”,等等。使人听起来,没有新意,翻来覆去还是那些看法。

再一种毛病就是好题外发挥,有的领导者认为作报告不同写文章,想哪可以说到哪。因此,作报告时就往往“跑题”,造成喧宾夺主,该讲的没重点讲、不该讲的却节外生枝,讲的天花乱坠。或者让听众牵着走,有人递条子提问题,领导者就一一作答,结果冲淡了报告中心,变成乱谈及其他。

三、校长同下属和教师个别谈话的语言艺术

领导者同下属和教师个别谈话,是沟通思想、交谈工作,相互帮助的一种好形式。领导者谈话的语言运用,直接关系到领导活动的成效,也是领导者获得信息、恰当地处理问题的良好机会。

(一)个别谈话的基本程序

领导者同下属的领导、教师或职工别谈话,一般由三个阶段组成:即谈话的准备阶段、进行阶段和谈话后问题的处理阶段。

1谈话的准备阶段。领导者要找下属或教师谈话,首先要考虑好谈话的题目,这是有的放矢地了解某些情况、解决某些问题的前提。其次要了解和掌握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问题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有关因素的范围。再次是要弄清对方的心理、动机、欲望、情绪等方面的特点,以便在谈话时能适应对方的心理变化。

2谈话的进行阶段。这是个别谈话的主体部分,是能否达到预定目的的关键环节。此段要求领导者在谈话进行中,要主题明确,层次清晰,有条理地围绕中心进行。针对谈话对象的具体特点,可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

3谈话后问题的处理阶段。此段是谈话的延伸阶段。领导者要针对谈话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对策,进行妥善处理,其中包括对新老问题的处理,不明确问题的调查处理和预计问题的处理设想。

(二)个别谈话的语言艺术

1态度亲切。个别谈话不同于领导作报告,上大课,它是领导者处理工作、解决矛盾、征求意见等的个人之间的沟通,应具有情感上的亲切性。

有经验的领导者在谈话时,在想好要谈的问题之后,接着就是选择适当的谈话地点,属于重要问题一般安排在办公室或会议室进行,属于交换个人意见的,在同行路上可谈,也可到对方家里拜见,以表诚意。谈话开始,领导者要以平等的身份,轻松愉快的心情坐下来,不一定马上步入正题,可通过简短的唠家常,谈生活趣事。设法解除对方的戒备心理。

然后在和平的气氛中引出要谈的问题。

2方式多样。个别谈话由于对象、目的、任务、内容不同,谈话方式也应灵活多样。

一般可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主导式谈话。即以领导者为主多发表意见。如鼓励性、批评性、慰问性的谈话都属于这一类。学校每学期有人事变动,有的班主任需要调换,有的任课教师要从毕业班重新安排到起始年级,对于这样的工作变动,领导者要找有关老师谈话,向他们说明领导的意图,变动的原因,接新任务的重要性,分析有利条件,鼓励其充满自信心干好工作。如本人提出不同意见,要耐心解释,没有特殊情况,组织的决定不能改变。一时想不通,可多谈几次,最终要让老师心悦诚服地接受工作。批评性的谈话也是一样,有的老师在工作中出现错误,或因发生矛盾不便在会上批评,领导者可通过个别谈话进行帮助教育。对平时表现不错,性情爽快的可单刀直入的提出问题,指出错误的危害,责其迅速克服或纠正。

对性格比较内向,自尊心比较强的人,要注意肯定其工作成绩和进步,然后启发对其缺点和错误作自我批评,领导再适当点上几句就可以了。

二是商讨式谈话。即以双方相互研究为主,如预防性、解疑性、研究性的谈话都属于这一类。有的老师教学很好,可是和学生关系处不好,经常讽刺、挖苦学生,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为了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领导者找这个老师谈话,从师生两方面,从主、客观入手分析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商讨解决的办法,这种心平气和的,不是指责性的谈话,往往也收到很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