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如何当好小学校长
15441900000008

第8章 小学校长要具备的领导水平和管理艺术(1)

(第一节)要掌握的公关艺术

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管理者,校长不仅要协调好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关系,使其整体效能得以最佳的发挥,而且还要主动理顺学校与社会的外部关系,以争取社会公众的认同与支持。

一、公共关系

所谓公共关系(以下简称公关),是指通过传播沟通,建立组织与公众的良好关系,塑造组织形象,促进组织发展的一种管理活动。那么,校长应如何强化公关技巧呢?

(一)变革思维方式,谋求发展

长期以来,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学校教育总是在封闭、孤立、单向的状态下进行。

学校要求社会公众、社区为学校办事较多,而学校发挥智力优势为社会公众、社区服务的事则较少,学校自觉不自觉地将自身封闭、孤立起来,校长思维方式亦被“考试--分数--考试”的思维空间所框定,难以自拔。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多元化、多层次、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的开放体系,如果校长还是沿袭传统思维方式,变单向式思维方式多维性思维方式,变守成式思维方式为创造性思维方式,不敢跳出“圈圈”呼吸新鲜空气,仍然关门办学,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校长要适应当前形势,提高办学效益,就必须变封闭性思维方式为开放性思维方式,从而形成和发展新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与质量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掌握公关方法,精心调控

美国者沃森·邓恩认为,公关是一种有计划的管理工作,也是某机构或某个人与公众有计划地交流的过程。一个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求校长正视这一“过程”,掌握公关方法,以调控学校内外部关系。

择其要者而言,校长应掌握的公关方式主要包括:(1)宣传性公关,即动用新闻传媒、会议、成果展览及名师、校友效应等,向社会展示培养成果,扩大学校影响;(2)社会性公关,即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性、协作性活动,同社会、家庭建立良好公共关系;(3)交际性公关,校长要广交多识,联络感情,增进了解,建立广泛的、正常的社会关系网络;(4)征询性公关,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询表等形式,了解公众意向,以利决策与管理;另外还有维系性公关、服务性公关、进攻性公关等。

同时,校长还要注重公关语言与公关礼仪。语言是校长公关活动的得力工具,它对于调谐人际关系,影响公众态度,树立学校与校长个人形象具有重要作用。而礼仪是礼节、仪式和风俗的程序性、应酬性行为规范,它在公关中可以沟通思想,联络感情,表现修养,增进了解。校长在公关中应充分发挥语言与礼仪的重要作用,进而“内求团结,外求发展”。

(三)疏通外部环境,注重协调

学校和与它有联系的外部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学校的外部公共环境。校长如果通过艺术的公关,处理好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关系,就可以用较少的人、财、物、信息、时间,获得办学育人的最大效益。故而,校长应注重走向社会,不断扩大与社会的物质、信息、能量交换,从而形成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局面。

疏通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教育行政部门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管机关,校长应经常保持与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联系,主动接受其领导与指导,并及时汇报学校的有关情况,沟通信息,增进了解。

疏通与社区的关系。与社区的关系是学校各种外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只有搞好与社区的关系,才能使学校在当地站稳脚跟。这就要求校长要注重与所在地区的社会组织如政府、公安、供电、供水、城建、工商、财政以及左邻右舍、单位、市民(村民)等经常联系,主动沟通,以赢得各方面支持。同时,还应充分利用自身智力及场地、设施、设备等优势,对外开展协作与服务。

疏通与家长的关系。校长应善于运用家访、家长会、联欢、升学及毕业典礼等形式,不失时机地与家长进行接触,使家长了解学校,熟悉师生。

疏通校际之间的关系。校际之间在办学目的、方向等方面都是一致的,因而建立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有益竞争的关系,以使校与校之间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四)理顺内部关系,形成合力

有人由于对公关活动不甚了解,因此误认为公关就是针对社会、针对单位外部而言的。其实不然,校长的公关活动同样也包括校内关系。并且,内部公关是整个校长公关长作的基础,是校长外部公关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对此,校长绝不能漫不经心或置若罔闻。

学校内部关系由领导者、教职工、学生三大要素共同构成,要处理好这种既协作又竞争、既规范又复杂的多重关系,校长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注重健全组织机构,培养良好心理,选择沟通方式,通过会议、谈话、广播、墙报、展览、联欢等多种形式,经常向师生通报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动作情况,通报社会及学校的新信息、新问题,向师生介绍人事变动、计划决策及福利情况,及时传播师生员工中的新闻,并有意识地向师生介绍公关常识,提高他们的公关意识,从而形成一个上情下达、下情上述、思想活跃、精诚团结的学校内容教育环境,形成最佳的教育合力。

(五)提高办学质量,取信于民

教育是生产力的再生产过程,这就从本质上规定了学校必须以育人为主,以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终级目的。因而校长必须注重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树立良好的形象与信誉。上乘的办学质量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是取信于家长、取信于社会的最集中的体现。这就要求校长有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正确态度,下大力气抓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全面发展学生诸方面素质与能力,为培养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唯此,才能在社会上产生一股不可抗拒的向心力,才能赢得社会的高度誉和广泛支持。这一点,也是公关活动得以成功的根本所在。否则,就是“磨破了嘴,跑断了腿”,也无济于事。

公关理论作为一门管理科学,它与学校管理学在运用一些学科知识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为人们带来了一展身手的良机,广大校长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充分运用学校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增强公关意识,学习公关技能,掌握公关艺术,从而为学校教育事业的极大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学校领导者的公关活动要比社会一些部部门少得多,规格档次低得多,但是毕竟比过去多了,因此,也需要注重和讲究艺术。

二、接待礼节

(一)邀请方式

邀请,包括发出邀请和答谢请。邀请形式,根据活动内容、性质和重要程序而定。如举办校庆活动,要邀请各方校友和有关领导参加,可采取发函电邀请、登门邀请,发请柬及电话、口头邀请等形式。发邀请时,要表明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聚会的理由、时间和地点。邀请的语言要简明、诚恳、有礼。适当使用征询性用语,如“如您方便。请于×月×日×时光临母校,共叙友情”。发出邀请时间,一般应提前数日。过早了,对方容易忘却失约,过于急促,则会令对方措手不及而显得失礼。

如果是领导者被别人邀请,在接到请柬或电话后,要立即答复,明确表明态度。或欣然同意赴约,或原则上同意,时间到时再定,如有事不去,可委婉谢绝地讲:“近日公务繁忙,难以从命,深致歉意”。

(二)礼貌用语

在不同场合,接待不同对象,可用不同礼貌用语,大致有如下几类:

1欢迎语。如“您好,欢迎您来”,或“老刘,多年未见,再次见到您很高兴”等。

2问候语。如“您好”、“早晨好”、“晚安”等。

3祝贺语。一是节日祝贺,如每逢新年、教师节时,校长要向教师表敬意,如祝您节日快乐、新年好。二是祝贺生日快乐。三是当某项工作取得成绩时,表示祝贺。

4道歉语。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满足对方的需要,又不便过多为自己辩护,要用相应的道歉语,如常用的“对不起”、“打扰您啦”、“让您久等了”等等。

5告别语。会见或办完事之后,要告辞,告别语要注意亲切、得体。如“祝您一路平安”、“祝您万事如意”、“愿您再来”、“后会有期”等等。

(三)施用礼节

1握手礼。握手礼是问候、祝贺、感谢及相互鼓励的表示,学校领导者施用这种礼节最多。在握手时,要注意保持一步距离,上身稍向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拔,拇指张开,握住时略用力微动,礼毕即松开,不要长时间交叉握在一起。再有要注意先后有序,一般是主人、年长者、身分高者及女同志先伸手。握手时还要注意双目注视对方,微笑、问候、致意,不要眼看别处,心不在焉,如戴手套,要脱下握手。

2举手礼。在双方距离较远时,要用举手打招呼致意。如学校开大会当领导步入会场时学生鼓掌欢,这时领导可挥动右手表示谢意。当客人乘车告别时,双方挥手以示再见。

3点头礼。用点头表示致意。一般是在同级或同事朋友之间,相见时以点头微笑表示碰面。

(四)介绍方法

1自我介绍。在交往中,初次见面需要彼此有个了解,知道姓什名谁,干什么工作,这就要有介绍。介绍一般有两种形式。比如有个外地的老师来到A校找王校长办事,敲门入校长办公室后,轻声问:“请问,哪位是王校长?”王校长闻声站起:“我就是,同志,你有事吗?边说边接过介绍信,看后说“欢迎你孙老师。我叫王××,是这里的校长。关于你的调转工作事宜,我们正在研究”。这段对话,十分简明有礼。而有的领导者则不然,不管和谁见面,谈起来没完没了,要么借机吹捧自己,要么把学校的成绩炫耀一番。其实,与事无关,大可不必。再一种是用名片介绍。名片可起“身份证”的作用,上边有姓名、职务、工作地址、电话号码等。对方一看,就知道了简单情况,便于打交道,谈工作,消除不少麻烦。

2介绍他人。在交往中,有人找某校长办事,而在座的还有其他领导,这时某校长把其他几位领导介绍给办事人,使之相识,这种对第三者的介绍是工作需要的。在介绍他人时,通常是把男方介绍给女方,把年轻的介绍给年老的。

(五)主客次序

迎客引路时,主人要走在前面。送客时相反。上楼时,让客人、长者、女同志走在前,下楼时相反。乘车时,让客人由右边上车。坐后排中位,右边和左边坐其他同志,走路时,如果是二人同行,让客人在右,主人在左,如果是三人同行,客人居中。

三、谈吐礼节

谈吐是指谈话时的措辞和态度。领导者在交往中是通过语言信息与人沟通的。有人作过统计,人们每天有10~11小时的时间用在交流信息中,其中谈话占最大比重。谈话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风度和礼节。

1会客谈话,要面带微笑。微笑有重要作用,它是打动人们心弦的最好语言。微笑人皆会之,但要笑得自然,亲切,笑出魅力,使谈话有个愉快的基调。表情要端庄大方,不要手舞足蹈,指手划脚。

2谈话内容要充实,切意。除谈工作、日常生活之外,一般不涉及疾病、死亡等不快的事情;不谈荒诞离奇、耸人听闻的事情;不询问女同志的年龄、婚姻状况;不直接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

3语言要简洁明了,语言亲切和善。不要粗声大声,夸夸其谈,或吞吞吐吐,羞羞答答,或言不及义,无精打采。

4要善于随机应变,处置得当。想和别人谈话,要事先打招呼;别人在谈话,不要趋前旁听;有人主动找谈话,不要轻易拒绝;谈话中有事外出,要表歉意;听对方谈话,要认真,不要东张西望;不要轻易打断人家的发言;遇到窘迫场面,要抓住转机,主动解脱;在别人批评责备时,要克制情绪,不要发火、反唇相讥。

四、走访礼节

在学校里,领导者除了处理日常工作之外,还要利用业余时间或工作时间搞些走访活动,解决一些在校不便处理的问题,或作些礼节性拜记。走访的对象主要有三类,一是看望有特殊情况的师生,二是探望病号,三是逢年过节看望退休干部、教师。走访这些人时,要有一定准备,要注重礼节。

1选择时间。走访退休干部、探望病号、一般要安排在节假日前几天,去时要二个人以上,带点礼品,不要在晚饭时间去,那样会给对方带来不快。

2讲究礼节。进屋要先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如果家里铺地毯,要换拖鞋入内。不经主人让座,不要随意落座,更不可乱动主人家的东西。当主人端茶、送烟时,要站起来双手迎接,表示谢意。不会吸烟说声:“谢谢,我不吸烟”。告别时,除向主人道别外,对其他成员也要打招呼。

3谈话要有针对性,适可而止。和教师谈话,可多唠些家常,少谈工作,如谈工作,要多鼓励,对提出的问题多听,少表态。和退休干部谈话,多介绍些学校情况,谈些养生之道,业余爱好之类。和病号谈话,要仔细倾听病情介绍,以和蔼亲切的表情表示理解和同情。多谈些养病常识,多介绍些校内外的新鲜事,探望时间10~20分钟为宜,不要太长影响病人休息。

五、宴请礼节

宴请是指盛情约请贵客用餐的聚会。在社会生活中,宴请是常见的交际活动之一。学校里近年来随着与外界交往的扩大,这类活动也逐渐多起来。这类活动,虽属吃吃喝喝,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组织的不好,不懂或不讲礼仪也会影响领导者的威信,甚至对工作造成不利。宴请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宴请类型

学校里宴请大致有三种形式,即宴会、便宴和工作餐。

宴会,有的是为招待贵客举办的,有的是为校内的庆典举行的。规格比较高,场面隆重。

便宴,属于非正式宴会,可以不排座位,不作讲话,菜类少一些。

工作餐,是档次最低的招待,吃喝比较简单,可以边吃边谈工作,研究问题。

(二)宴会前的准备

1确定邀请对象、范围和宴请形式。宴请形式取决于宴请的目的、性质和对象。例如举办的是校庆宴会,一般要请上级领导、校友代表、友好校领导和校内教师代表参加。

2确定宴请时间、地点。如果举行的是节日宴会,可在节日前夕进行,如果招待外来参观学习的贵客,可于当日晚上设宴接风。宴请地点,根据规格高低,供应特色和环境格调情况确定。有的可在本校,如本校不具备条件,可选择饭店、餐馆。

3研究菜单。主要根据客人的口味和当地的特点来定。酒菜安排,要尽量突出特色。

4座位安排。如果宴会,要将贵客安排在主桌,其他各桌有主有客。桌数多的,要写明座位卡,便于客人找到座位。

(三)进餐

引客入座后,如果有不熟悉的,主人要介绍一下。当第一道菜上来后,主人可主持开始,作简短致词,讲完后举杯向客人敬酒,不善饮酒者,可用饮料。主要给客人斟酒,要从主客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进行。为活跃气氛,主人可采取一些方法策略对客人劝酒。不管主客,饮酒要量力而行,不要失控。

(四)宴席上谈话

宴席上谈话要以活跃气氛为主,可畅叙友情,谈生活趣事,新闻之类。不要谈论公事,涉及工作问题。不要感情用事,互相吹捧。不要借酒发挥,贬损他人,大发牢骚。

(五)宴会结束

吃完水果,主人与客人起立,宴会即告结束。客人要向主人告辞,主人要送至门口,热情话别。

六、舞会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