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如何当好小学校长
15441900000080

第80章 校长应掌握教育管理技术(1)

(第一节)教育管理技术贯穿于教育管理全过程

一、教育管理技术的概念

教育管理技术是教育技术中的一个领域。教育技术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的总和。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两大类。”一般说来,教育管理技术大多属于行为学上的技术、智能形态类的技术;它是人们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从事教育管理研究所使用的操作性程序和手段。教育管理内容的安排,教育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的运作,都要解决技术问题,教育管理技术贯穿于教育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

教育管理技术与教育管理方法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两者都是教育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和手段,有时方法即技术或技术即方法。但在严格意义上说,教育管理方法是管理人员为顺利完成教育管理任务,实现教育管理目的而采取的实践活动方式;而教育管理技术不仅是教育管理的活动方式和方法,而且是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从事教育管理研究而采取的科学化手段,它着重于借助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处理、控制,从而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

二、教育管理技术的研究对象、任务和领域

教育管理技术是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中的技术,主要是“智能形态的技术”。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育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操作过程和方式方法,启发人们去掌握和运用这些技术及有关理论、知识,去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去认识教育管理现象,探索教育管理规律,提高现代教育管理活动的科学化水平。

教育管理活动一般包括教育管理工作和教育管理研究,因而教育管理技术的研究领域又包括教育管理工作技术研究和为了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科学化程度而开展的教育管理研究活动所必需的技术的研究。因此,教育管理技术的内容体系由教育管理工作和教育管理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构成,其具体内容包括:教育管理技术的方法论;统计,测评;预测决策规划,实验,调查;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计算机。教育管理技术以一定的方法论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各种技术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统计技术是最基本的技术。

三、教育管理技术的基本特征

教育管理技术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针对性。它是针对现代教育管理领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出来的,这些技术不但是教育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技术,而且是当前教育管理人员所急需的技术,对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重要作用。

(二)工具性。它是教育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具有使用价值,是具体的、可操作的东西,而不是抽象的概念。任何一项技术都有其具体的工作规程,给人以明确而具体的活动指向。

(三)规律性。技术本身有其客观规律,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若不按技术的要求去做,就会碰钉子、出差错。因此,使用时要尊重客观规律。

(四)即效性。教育管理人员一旦掌握教育管理技术,即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有立竿见影之效。因此,要注意学以致用。

四、教育管理技术日益复杂化趋势

教育管理技术具有日益复杂化的趋势,从整体上看,现代教育管理的复杂性,要求教育管理人员掌握多方面的管理技术。因此,其他领域的新技术要引进或移植到教育管理领域,以丰富教育管理技术体系;同时,这也导致教育管理技术的复杂化;此外,教育管理人员在学习和运用多种教育管理技术时,务必要努力寻找一般原理方法与具体的教育管理工作实际的“结合点”,以解决教育管理上的技术问题,而寻找“结合点”并非轻而易举,因而也是一项颇为复杂的任务。从单项教育管理技术看,技术总是不断革新的,新技术的开发和原有技术的完善发展,必然引起现代教育管理技术的复杂化。总之,教育管理技术日益复杂化是教育管理的客观现象,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管理已经进入到现代化科学管理阶段,随着教育管理技术日益复杂化发展,作为教育管理人员如果不懂得现代教育管理技术,是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管理科学化发展需要的。目前许多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都要求教育管理人员懂得现代教育管理技术,以实现科学化的管理。以后,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教育管理研究的广泛开展,教育管理技术的重要意义将更为突出。

(第二节)运用教育管理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学习和运用教育管理技术有一定的难度,这里提出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必须有严格的客观态度和科学精神

要尊重客观事实,不抱任何偏见或成见;对观察和搜集的事实要如实记录和反映;在处理材料、阐述结果和概括结论时,严格地根据客观实际,做到有一是一,有二是二,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既不夸大和不缩小事实,也不颠倒黑白和歪曲事实。例如,有的人在运用教育管理技术进行教育管理研究时,一开始便根据“想当然”的道理,预先作出了自己的“结论”,不把教育管理研究过程看作从积累丰富的客观事实中去发现支配事物的规律性的过程,而把它看作“证实”自己事先臆造的“结论”的过程,他们有意识地去寻找那些符合自己的愿望的“事实”,甚至阉割事实,断章取义,歪曲情况,伪造材料,以便达到目的。这种反客观性科学性的作风只会产生反科学的结果。

二、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从教育本身特点出发,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要生搬硬套。教育管理中的许多技术是从其他学科的领域中移植过来的。目前作为具有教育特色的管理技术体系还很不完善。某些技术是其他各学科领域都可以共同运用的,还未具备在教育管理领域单独运用的特殊优势,即许多技术还停留在共性的和一般的水平上,有待于在教育管理中发挥其优势。因此,要从教育的实际出发,在选择和运用管理技术时,要充分考虑教育实际情形、教育自身的特殊性。例如,运用实验法,物理学的实验,大多数情形可在经过严格控制的实验室里进行,而关于人的教育的实验则不能这样做。又如,有些技术在这一教育情形是这样运用,而在另一教育情形就不一定是这样运用。因此,运用时决不能生搬硬套,而要结合教育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

三、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视在管理实践中学习管理技术,加强作业和实际训练,把学与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许多教育管理技术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必须经过自己反复实践才能牢固掌握。技术、技能、技巧必须在实践中培养、训练才能形成。有的管理技术的具体程序,光看书本,往往理解不透,掌握不牢,一旦做一做,就会明白,一边做也就一边学会了。有时还可验证自己是否真正掌握。

四、学习与管理技术有关的科学知识

由于现代学科之间出现了互相渗透的现象,加上某些教育管理技术是从其他学科中移植过来的,所以教育管理技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牵涉的知识面甚广。因此,要学好这门技术,除了掌握该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外,还要学习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知识技术。包括教育理论、管理学、教育行政学、学校管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督导学、心理学、方法论、哲学、社会学、人类学、逻辑学、数学、教育统计学、计算机、教育测量与评价、预测学、决策学、科学技术发展史等学科和有关知识。缺乏全面广泛的基础知识,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就受到限制。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工具

利用现代化工具是解决教育管理技术问题的重要手段,与教育管理技术关系密切的工具有电子计算机、录音录像、摄影、各种量表、数学统计用表等等。要善于利用现代先进科学仪器设备和现代化通讯传播器材来解决教育管理中的技术问题。

(第三节)哲学方法论对教育管理技术的影响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然而,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因为,当我们用它去说明世界时,就是世界观;当我们用它去指导认识和改革世界的活动时,就成为方法论。可见,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不能绝然分割。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与教育管理技术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普遍的方法论,它讨论的是一般认识理论和原则问题,它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对教育管理技术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对教育管理技术影响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实践第一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第一,意识第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认识过程是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往复而不断提高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要求我们研究和运用教育管理技术时,注意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坚持在教育管理实践中探索教育管理技术。教育管理技术又要应用于教育管理实践,解决教育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在反复的实践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检验技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从而使我们进一步修正、完善和提高教育管理技术。

(二)群众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不仅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社会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的观点对从事教育管理技术的研究和运用是很有启发的。在技术的研究、改进、完善、创新等方面,令我们注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技术的运用方面,令我们注意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倾听群众呼声、尊重群众意见、考虑群众的可接受性。只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拥护,教育管理技术才能发挥其更大的功能。

(三)实事求是观点

马克思主义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观点是教育管理技术运用中客观性原则提出的理论依据。教育管理技术是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但它不是刻板的、僵化的、机械的、教条主义的东西,它的运用是有条件的,决不能从主观意志出发,脱离具体的客观实际,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生搬硬套其原理和公式。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技术运用的具体条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根据不同情形,选用不同的技术。还要根据我国情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具体的教育管理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尊重客观事实,遵循客观规律,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技术。

(四)普遍联系观点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教育事件或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普遍存在的、必然的,这种联系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既有结构的联系,又有功能的联系;既有数量的联系,又有质量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运用教育管理技术时,必须首先善于用联系的观点去考察各种教育现象,在充分认识各层次、各方面的普遍联系性的基础上,去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育管理技术。其次,要善于根据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深入考察各种教育管理技术之间的内在相互联系性,从而探索各种技术优化组合使用或互相配合使用的有效途径,尽可能避免某种技术单独使用、孤立而行。

(五)对立统一观点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又认为,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但他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事物充满着矛盾,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关于对立统一的观点,使人们在运用教育管理技术时能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地评价各种技术的功能,既看到优点,又看到其局限性,正确衡量各种技术之利弊,以免过分夸大某种技术的作用而滥用技术。例如,质和量是对立统一的,没有量就没有质,没有质也没有量,教育管理中的定性分析技术与定量分析技术两者各有利弊,互相依赖,应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

(六)发展变化观点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还认为,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着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变化的观点,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考察技术运用的对象,从而注意教育现象不断发展变化这一规律而灵活多变地运用教育管理技术,同时又使我们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考察教育管理技术本身,从而根据科技发展、教育改革深入、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改革创新我们原有的教育管理技术,使技术本身得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此外,还使我们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考察整个教育管理技术体系,从而注意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技术不断产生,因而要善于吸收其他领域的新技术到教育管理领域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教育管理技术体系。

二、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方法论与教育管理技术

教育管理技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为理论基础,但并不排除借鉴现代西方哲学方法论中有用的东西。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的哲学方法论虽有其局限性和缺陷,但也有某些积极因素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发掘和借鉴。

(一)实用主义的方法论,为我们研究教育管理技术提供了一定的方法论基础

实用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詹姆士和杜威。实用主义认为,科学法则“真”的程度,只限于它的“有用”的程度为止,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真理是人在周密地调查研究了根据之后推断出来的结论,它依据于研究得出来的数据、资料及研究的方法。空洞抽象的想象不能够真正取得研究的成果,只有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取得量化数据后,成果才能有说服力、震慑力。实用主义强调有用即真理,把真理等同于真理的检验是错误的,但实用主义推崇科学方法,重视证据和验证效果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此外,实用主义者皮尔士提出的“怀疑--信念”的探索方法,杜威提出的“思维五步法”对于教育管理技术的研究也有一定的价值。

(二)逻辑实证主义提出逻辑分析法和证实原则是值得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