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轻松养育你的宝宝
15453700000079

第79章 宝宝的护理

宝宝的睡眠时间与质量

在这一阶段的宝宝虽然已经进入到幼儿阶段,但是仍然不能忽视宝宝的睡眠状况,因为良好的睡眠质量能够更快更好的促进宝宝的健康生长。那么在1~1.5岁宝宝的睡眠时间应该以多长为宜呢?专家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宝宝每天需要13~14小时的睡眠时间,而白天要睡1~2次为宜。

到了1岁多的宝宝,睡眠的习惯慢慢地也就会趋于正常了。在这个年龄阶段宝宝的骨骼骨质较软,可塑性大,如果睡床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因此在为宝宝选择睡床时,要软硬适度,而且应该以不冷为宜,床上少铺褥子,特别是新的褥子。相对来说比较适合宝宝的是棕绷床,因为棕绷床柔软并富有一定的弹性,睡眠时可以使宝宝的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又不会对宝宝的骨骼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

另外房间要布置的舒适温暖,不能太热,也不能太杂乱;灯光要柔和;用温柔的声音,轻松的语调给宝宝讲个故事容易使宝宝入睡,提高睡眠质量。有时候宝宝夜里老不入睡,这样的话家长千万不要表现出忧虑重重,这将对宝宝产生一种负面的效应,使他更加难以入睡。如果宝宝夜里醒来后,家长记得不要开灯,也不要抱起,设法让他重新入睡,保持环境的安静,尽可能不要刺激宝宝,这样可以强化宝宝夜间睡眠的习惯。因此,宝宝的睡眠质量家长不容忽视,一个良好的睡眠质量和适度的睡眠时间是宝宝健康成长必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注重这一时期宝宝身体机能的充分体现

宝宝在这一时期全身的各种机能已经表现得十分活跃。

宝宝这一时期的一双小手越来越灵活了,已经能够把两块积木摞起来了。个别动手能力强的宝宝,还能把三四块积木摞在一起。宝宝学会了自己拿匙吃饭,可以两手端起自己的小饭碗,能用一只手拿着奶瓶喝奶、喝水。宝宝对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物品变得也敏感起来,想通过手去触摸物品。以前,宝宝还不能通过用手指向某种物品来告诉家长他要什么,因而常常无缘由地哭闹,而在这一阶段,宝宝会用手指向他想要的东西了。

刚刚学习走路的宝宝,两只胳膊总是不会自然地垂放在身体两侧,这是因为宝宝此时还不懂得如何把握平衡度,只能将胳膊和手都张着,不平稳地往前走,这就是在这个阶段的宝宝特有的走路姿势。

小脚丫这时候也长本事了。刚学会走的宝宝,在这个年龄段总是会想着去体验走路,由于走不稳,就会经常扶着一些其他的物体来协助身体的平衡,已达到走路的目的,还会用小脚踢一些轻软的东西,比如皮球等。

满15个月了以后,宝宝大多能够行动自如了,走路也稳当多了。但也有很多宝宝并不是到了这个月龄就能够自如的行走,此时家长一定不要着急,一般宝宝从开始学走路到行动自如需要经过6个月的时间,所以说走路比较晚的宝宝到能够自如的走路也相对会比较晚。有的宝宝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之中,刚开始会只有一只脚尖着地,看起来姿势有些跛,其实这是宝宝在发育过程中的正常表现而已,家长不必着急,慢慢等待,宝宝很快就会用脚掌代替脚尖正常走路了。在这阶段由于宝宝的发育差异,有的宝宝已经能够自己蹲下捡起东西了,而有的宝宝可能还要等上两三个月才能蹲下。在这过程中宝宝可能会在蹲下的时候摔了跟头等,这些都没有大碍,只是宝宝练习走路学会弯腰的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这一时期说话早的宝宝已经能说出三个字的语句了,但仍然不能说出一个字的宝宝也算是正常的。在儿童学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宝宝身体能力发育的很好,在语言发育上就可能会落后;而语言发育很好的宝宝,在身体能力发育上就相对落后一些。专家不反对对宝宝的潜能开发和智力训练,但告诫父母的是,切莫急于求成,宝宝需要的是循序渐进的学习,而不是对其拔苗助长。

在心智方面,这时期的宝宝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育,比如已经能够指认一些物品,能做出一些简单的提示动作等;模仿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喜欢学习大人的一些简单动作;这时候宝宝也表现出了某些明显的个性,如喜欢拒绝别人,对一些不让他做的事情尤其感兴趣等。

家长在这一时期应该让宝宝接触一些开发智力的游戏,以便让宝宝更加聪明的健康成长。比如可以给宝宝积木,让他自由想象,随意地搭;给他们喜欢的玩具,男宝宝就给小汽车、小飞机,女宝宝就给布娃娃等,让他去玩、去想象;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带宝宝玩沙、玩水。另外宝宝的玩具最好放在便于宝宝拿取的地方,而且玩具也要时常的更换,这样可以满足宝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岁以后宝宝喜欢到室外玩,因此带宝宝到公园、广场、游乐场等就再好不过了。那些活泼的宝宝们到了1岁多时特别想钻到大宝宝群里玩耍,但大一点的宝宝却感觉到他们碍手碍脚的,但这种场合却能使宝宝真正懂得必须保护和克制自己。因此经常带宝宝到室外去玩、去感受外面的生活,对宝宝自身的各种潜能都能起到很好的挖掘和开发作用。

对宝宝的日常护理以及意外伤害预防与处理

这一时期的宝宝已经进入到幼儿期,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还是有很多方面需要家长的细心关爱和呵护。而且还要警惕在生活中意外伤害对宝宝的影响。

家庭日常护理方面的要点

首先,在穿衣方面,需要家长的细心呵护。满1岁以后宝宝已经能够自由的行动,户外活动也相对比较多,但这时的宝宝对卫生常识却一无所知的,随便什么地方都会坐,如果穿的是开裆裤,地面上的细菌会很容易侵入宝宝体内,容易感染肠道性疾病,因此穿开裆裤的健康宝宝在公共场所游玩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卫生。专家表示应该逐渐的让宝宝穿满裆裤,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还有利于培养宝宝的独立生活能力。

其次,宝宝的睡床要软硬适度。前面讲到宝宝的骨骼发育状况,骨质比较软,可塑性大,如果睡床不适当就会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所以对于宝宝的睡床一定要软硬适度。

意外伤害的预防以及处理方法

随着宝宝日常活动范围的扩大,受到意外伤害的几率也在提高,因此家长一定要掌握一些宝宝在受到意外伤害后的处理措施。

★关于误吞异物的处理以及预防措施

当发现宝宝吞下异物后,只要当时未发现呛咳、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等窒息缺氧的表现,就不必过分紧张,不必非要使误吞的异物吐出,有时候越是催促宝宝吐出,反而容易使异物误吸入到气管而发生窒息。在一般情况下异物进入到消化道以后,大多数异物都能随胃肠道的蠕动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为防止异物滞留于消化道,家长可多给宝宝吃一些含有维生素的食物,比如韭菜、芹菜等,以促进异物的排出。

因此,再给宝宝食物吃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食物的种性以及软硬程度,尽量给宝宝喂食柔软的食物,此外还要看护好宝宝的饮食,不要让宝宝误吃其他干硬的东西,把一些不利于宝宝食用的东西放在宝宝看不见的地方。

★对烫伤的宝宝的护理以及预防措施

如果宝宝烫伤,应该立即把宝宝烫伤的部位浸入到干净的冷水之中,水温最好不能低于6度。浸泡时间要持续半小时以上,这样就能够起到散热的作用,还可以减轻宝宝的疼痛。

如果烫伤不算严重的话,直接用冷开水或者加一点盐冲洗表面,再涂上烫伤膏药,用纱布包敷,然后送往医院就诊即可。

对于特别严重的烫伤,应立即送往医院。

对于防止宝宝烫伤的措施就是家长应该监督好宝宝,不要让宝宝独自在厨房,卫生间等地方,让宝宝远离有热水的地方。

★磕碰伤的护理

在生活中,宝宝难免会磕着碰着,尤其是在这一阶段的宝宝,由于刚学会走路,往往会很兴奋,会时刻的要求自己走路。一旦宝宝磕碰到,应先看一下严重程度。程度较轻的磕碰伤,家长就可以细心的处理宝宝的伤口,如果磕碰较为严重,甚至出血等应该立即送往医院。

要合理有序地安排宝宝的生活内容

这些内容里面包括宝宝的睡眠,吃饭,大小便以及玩耍运动等内容。科学研究证明,合理有序的生活制度尤其对宝宝来说意义重大,非常有利于宝宝神经系统与消化系统协调工作,对宝宝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宝宝以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是在就餐上,因为宝宝的消化系统还是很薄弱的,每次食量不宜过多,因此为了保证宝宝平常饮食中的营养汲取,应适当增加就餐次数,一般就16~18个月的宝宝而言,每天的就餐次数应当为5次,包括饮食、吃奶以及甜点等。两餐之间应该隔3个小时左右。还有为保证宝宝有良好的食欲,防止偏食、厌食,要让宝宝有一定选择食物的自由。大人在做食物时,要兼顾宝宝的这种特点,做到既要有原则性,也要讲灵活性。宝宝在这个时候对食物的色、香、味已有了初步的要求,因此根据宝宝的生理特点,妈妈要掌握一些常用的烹调方法,这样对宝宝的愉快进食很有帮助。

其次是在睡眠上,在这个年龄的宝宝,每天一般需要睡眠13~14个小时,每天可以睡1~2次,每次两个小时。晚上睡觉时间为10个小时左右。在睡眠质量上,宝宝这时候应该有自己单独的被褥,被子厚薄要适宜。宝宝睡觉时不要给他盖太厚的被子,以免宝宝受热出汗而踢开被子,容易着凉生病。为了保持清洁卫生,宝宝的被子也要经常的晒太阳,床单也要经常换洗。宝宝的枕头一定不要太高,太高会影响宝宝的颈椎发育与生长,也不要太硬,枕头的填充物以荞麦皮、木棉、芦花等为宜,有的家长会用小米、绿豆或者羽绒棉等填充物作为宝宝的枕头,其实这些东西都会对宝宝造成不利的影响。要让宝宝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睡前不讲紧张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等。因此家长在宝宝的睡眠方面要做到合理的安排,给宝宝一个良好的睡眠规划,这样才能保证宝宝的睡眠时间和质量,使宝宝更加健康的成长。

宝宝在这个时候的神经和膀胱都已得到了很好的发育,白天能控制大、小便,但整个系统仍需进一步的协调。所以当他不能控制大小便时,家长不要批评他,要多给他鼓励,还有要让宝宝平常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以免宝宝养成尿床的习惯。

平常的活动规律也要合理化

由于宝宝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比较迅速的时期,因此家长应该保证宝宝在室内以及户外的活动时间。在室内活动的时候家长要注意,这时候的宝宝虽然能够自己独立的行走了,但是由于宝宝刚走路没多久,对跑、跳很是好奇,所以会很喜欢跟着妈妈在屋子里转来转去,稍不留神,他就会独自爬上椅子、沙发等家具上面,所以家长一定要看护好宝宝,防止宝宝发生意外的伤害。另外,家里的电路插座要注意,以防宝宝爬上爬下时触电,发生危险。家长带着宝宝户外活动的时候要时刻注意宝宝的周围环境,外面的任何事物对于现在的他来说都是新鲜好奇的,所以,他都会想去尝试,尤其是看到很多其他宝宝在玩的一些没见过的玩具等,这时家长要陪同宝宝一起游玩,这样宝宝会很高兴的。户外的新鲜空气也会对宝宝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要经常带宝宝去户外活动,有利于宝宝的身心发育。

宝宝良好习惯的培养

宝宝已经逐渐长大,家长为了宝宝以后的发展,应当逐步开始培养宝宝的一些良好的习惯。但是在培养良好的习惯的同时,也要继续纠正宝宝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好的习性。比如偏食。

偏食对于大多数宝宝和父母来说都不陌生。儿童营养专家表明我国大约有2/3的儿童都有严重的偏食行为。这种偏食行为如果不及时进行纠正,会造成宝宝严重的营养不良,甚至会导致体弱多病。作为1~1.5岁的宝宝来说,如果出现严重的偏食现象,会对宝宝以后的身体状况会产生很坏的影响。因此家长应该及时纠正宝宝的偏食行为。

比如,妈妈可以改变一下食物的外观特点。很多宝宝可能由于以往对某种事物的拒绝,下次就很难再尝试。此时妈妈可以根据食物的特征,改变一下做法或者外观,让宝宝在不知不觉中将食物吃下。

宝宝虽然在这一阶段已经基本能够控制大小便,但是还是会经常尿床,所以家长要培养宝宝独立排便的习惯。

科学研究表明,1~2岁的宝宝是接受大小便训练的最好时机。这时候的宝宝对大便的先兆和排泄有了更加准确的意识。有时候会玩着玩着突然停下来,然后显现出不太舒服的样子,这种表情或者动作就意味着他可能尿裤子了。要想完全的控制大小便,还有待于宝宝对肠运动的先兆产生充分的意识。要实现这一点,不仅需要父母适当的鼓励,更需要一个过程。要教会宝宝使用便盆,刚开始要让他觉得这是一种新奇的事物,对它产生好感,如果宝宝不愿意使用便盆就马上停止,以免让他产生厌恶的心理。这只是过渡期,以后慢慢的进行培养,宝宝自然就能够自己控制大小便了。

在这期间应当开始培养宝宝的动手能力。有的宝宝在这一阶段就已经学会任性、撒娇等。因为他刚刚建立对世界和周围人的认识,造成小宝宝以为全世界都围绕着他转的印象。宝宝一旦过于性急,家长往往就是随叫随到,这样使得宝宝更加恃宠而骄,哪怕是最简单的事情自己也不愿意做。所以家长对宝宝过渡的保护会造成宝宝很强的依赖性,让宝宝养成懒惰的坏习惯,不利于宝宝的身心健康。所以要适当的让宝宝主动做一些他喜欢做的简单的事情,比如让宝宝自己握匙吃饭、脱鞋袜、放玩具等。再让他学着帮助别人做事,可以让他开灯、挤牙膏等;还可以给他大量的纸、彩色笔或蜡笔让他画,给他转转盘或类似的玩具,让他的手指做翻转、拨号及滚动物品的练习等。培养他自己独立的去完成某项简单的动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宝宝独立的性格,还反而会给他带来很多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也可达到锻炼宝宝智力的效果。

要让宝宝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睡前不要让宝宝太兴奋,不要看电视或电影,不要给宝宝讲紧张可怕的故事,也不要玩新玩具。可以给宝宝唱催眠曲或洗个热水澡。睡前要让宝宝养成洗脸、洗脚、排空小便的习惯。

书籍是我们生活中的智慧老师,要培养宝宝从小养成喜欢看书的好习惯,这样对宝宝增加知识、开拓智力有很大的帮助。父母要多给宝宝看一些图画书,用宝宝能理解的语言讲一些简单的道理。可以训练宝宝集中注意力去倾听,并反复向宝宝提问,以加强宝宝的记忆力。

在宝宝逐渐长大的日子里,为了促进宝宝语言的发育,可以经常给宝宝念一些儿歌听。儿歌里的很多句子是宝宝能够理解的,而且儿歌里押韵的字音可让宝宝学习发音。特别是配有图画的儿歌,格外能引起宝宝的兴趣。在重复多次听了某首儿歌后,宝宝会对它留下很深的记忆。此时的宝宝虽然还不能完整地背出儿歌,但会记住其中一些重要的字音,当家长下次念到这些字音时,宝宝就会跟着家长一起念了。这时父母可有意识地不把儿歌念完整,启发宝宝接着背,这样既教宝宝学习了语言,又促进了宝宝的记忆能力。

在生活与交往上,父母也应该注意培养宝宝的一些良好的习惯。例如,戴帽、脱袜等。父母可以从训练宝宝自己戴帽子开始,起初宝宝可能会把帽子戴歪,这时父母可以让宝宝对着镜子练习,慢慢就学会自己戴正帽子了;睡觉前可以教宝宝自己脱袜子,也可把鞋带解开后教宝宝自己如何脱鞋。家长不要觉得这样做是给宝宝压力,其实研究表明,宝宝这种为自己服务的愿望是很强烈的,这是宝宝学习独立的过程,父母此时千万不要挫伤他的积极性,以免养成宝宝懒惰的坏习惯。

理解与沟通最重要

这个时候的宝宝渴望了解和学习周围的一切,作为家长应该告诉宝宝身边的人正在做的事情,如妈妈在厨房做饭、爸爸在看书等。每当宝宝接触新事物、体验新情感时,家长都要教给他相关的词语,并且跟他谈论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还可以谈谈最近发生过的或即将要发生的事情,注意在谈话的时候要用简短的句子告诉他。宝宝此时也许还不明白,但是家长千万不要不跟宝宝说话,因为这是家长跟宝宝之间一个很重要、很关键的理解和沟通方式。

这个阶段的宝宝随着语言和理解能力的加强,平常最喜欢的事就是让妈妈讲故事,尤其是睡觉的时候。这时如果宝宝自己选择讲哪本书中的故事,那么即使这个故事已经讲了很多遍,家长也要给宝宝再讲一遍,因为宝宝依旧会很喜欢听,家长还可以顺便教宝宝认识故事书中的一些事物的名称等,让宝宝更加理解这个故事。这种反复讲故事的方式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

宝宝在18个月的时候学会了新的交流方式——经常会拿着各种各样的东西给父母看,并且会用简单的语言告诉父母一些讯息。这种方式就是宝宝最主要的社交手段,并且这种方式给宝宝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增加了新的实质,同时也让宝宝对外界的沟通有了更加丰富、清晰的方向,作为家长应该继续帮助和支持宝宝发展这种能力,给宝宝充分的时间和展现的机会,让宝宝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

久而久之,宝宝接触到的积极、愉快的情感增多,就会考虑到人多的地方去玩,并且开始控制自己的某些行为,如等待吃饭时不再吵闹等。

1岁多的宝宝的个性已经特别明显,会时常有自己的情绪和小脾气。

宝宝在这一阶段不管在玩耍还是日常生活中做的一些努力,哪怕是为很小的事情所做的努力,他都希望能够得到家长的赞同。当家长对宝宝不满意或者不同意他的做法时,宝宝就会变得郁郁寡欢。当宝宝不高兴时,他就需要发泄出来,会常常发脾气,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容易入睡,躺在床上东看西看,还会吮吸手指等,有时还会大哭大闹,这时候如果家长想让又哭又闹的宝宝马上停止哭泣或让发脾气的宝宝立刻消除怒气都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宝宝目前只有这一种方法可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这时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要理智。可以抱起宝宝,在屋子里面来回走,一边轻轻地拍打宝宝,一边说一些安慰宝宝的话语,要让宝宝感受到此时的怀抱是最安全、温暖的,这样可以缓解宝宝的不满情绪;再有就是冷静的处理,暂时让宝宝一个人哭一会儿,允许宝宝把自己的坏情绪通过大哭宣泄出来,哭过了自然就会缓解情绪了,这也是非常理智的做法。

宝宝在这个时候变得很容易淘气。很多家长整天都在为这个连路都走不太稳的宝宝而提心吊胆,甚至眼睛一刻也不能离开。有时候家长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告诫自己的宝宝不要碰这个,不要碰那个,而这时的宝宝却并不把大人的话放在心上,刚被说过,转身又会去顽皮,这令很多家长很是为难,脾气不好的家长甚至为此大发脾气。其实宝宝并非不懂,只是想借此来试探一下大人的忍耐极限和他自己在大人心目中的影响力。所以说,不管宝宝是什么样,犯了怎样的错误,家长都要一一接受,因为只有这样宝宝才能渐渐学会如何去爱。其实家长的任何一个动作或者语言、表情都会给宝宝带来不同的感受和认知。如果是表扬,宝宝就会觉得很高兴,因而学会感激;如果是赞许,宝宝就会很喜欢自己,变得自信。所以家长在跟宝宝相处的过程之中,应该懂得如何做到大方得体,理智宽容,从而让温暖时常伴随宝宝幼小的心灵。家长平常还要多注意观察宝宝,多跟宝宝谈心,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加强与宝宝之间的沟通,才能使宝宝更好的成长。

如果宝宝有时候很不听话,非常倔强,家长也要对宝宝进行适当的斥责。这里所说的斥责并不是指蛮横无理的训斥,是一种在培养宝宝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到的一种教育行为。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斥责宝宝呢?当宝宝做危险性的动作的情况下家长应该对其进行斥责。比如,宝宝拿着碗碟从饭桌往地上扔,或者玩打火机、火柴等易燃物品时。这时候家长就应该制止宝宝的行为而进行斥责。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让宝宝制止当时的行为,同时也能够让宝宝记住以后不要这样做。家长在斥责宝宝的时候要注意讲话应当明确,还要声色俱厉,因为这样才能够给宝宝心目中留下一个印象深刻的教训。

有些家长会因为一些微小的事请就对宝宝加以斥责。比如,宝宝无意间尿湿了裤子,妈妈就会斥责;宝宝拿着纸屑扔在地上,也会受到斥责。这些状况的发生大都是因为宝宝没有满足家长的意愿。对于一个不满2岁的宝宝来说,要想做到懂得保持室内清洁卫生等事情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家长不要对宝宝要求过高。

值得提醒的是,家长在处理一切事情的时候要灵活,不要使用暴力,也不要批评和嘲笑宝宝,不能让宝宝感觉到敌意。更不要让宝宝感到害怕。要懂得如何跟宝宝更好的交流,家长要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教宝宝学会耐心,让宝宝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在宝宝的成长环境中,一个轻松愉悦的情绪对宝宝和父母都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好环境不仅能够让宝宝有足够的心情去探索、发现一些新的事物,还能够激发宝宝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快乐和自信。宝宝快乐,父母自然也就高兴,整个家庭气氛也会变得轻松愉悦,这很有利于宝宝的成长。但是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发生。例如,宝宝生病的时候,如果父母的关怀不够,又加上病痛的感觉会使宝宝感到很不安,于是就会哭闹,这时候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会对宝宝的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让宝宝产生安全感。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玩游戏,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比如一起玩一些需要向后退步走的游戏,让宝宝多练习倒退着走,或者给宝宝一些可以推拉的玩具,鼓励宝宝掌握更多的动作,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宝宝的肢体机能,还能促进宝宝的智力发育,增加宝宝与家长的友好关系,这对宝宝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意义。在这一阶段,家长对宝宝的理解以及与宝宝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宝宝在这一时期,身心发育得到了很好的完善,尤其是在心理上更加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理解。家长只有主动去了解宝宝,宝宝才能更好的认知这个社会。家长与宝宝的沟通到位,那么宝宝在以后的生活里就能更加容易的去与别人沟通,更快的融入社会生活,才能更好的发展。

不要拿鸡蛋代替主食

宝宝长到1岁,鸡蛋仍然不能代替主食。有些家长认为鸡蛋营养丰富,能给宝宝带来强壮的身体,所以每顿都给宝宝吃鸡蛋。可是,这时候宝宝的消化系统还很稚嫩,各种消化酶分泌还很少,如果每顿都吃鸡蛋,会增加宝宝胃肠的负担,严重了还会引起宝宝消化不良、腹泻。

少让宝宝吃盐和糖

1岁之前的宝宝辅食中不应该有盐和糖,1岁以后宝宝的辅食可以放少量盐和糖。盐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构成的,如果摄入过多,而宝宝肾脏又没有发育成熟,没有能力排出多余的钠,就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对宝宝的身体有着极大的伤害,宝宝将来就可能患上高血压。并且摄入盐分过多,体内的钾就会随着尿液流失,宝宝体内缺钾能引起心脏衰竭,而吃糖会损害宝宝的牙齿。所以家长要注意最好给宝宝少添加这两种调料。

如何哄宝宝睡觉

每个宝宝的性格不一样,睡觉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宝宝很容易就睡觉了,有的宝宝困了,还得哭闹一会儿,好不容易才睡觉。睡觉的难易不是靠训练来调解的,是天生的,只有协调好宝宝的天性和家庭氛围,才是哄宝宝睡觉的好方法。

有的妈妈因为宝宝很难睡觉感到很苦恼,为了能让宝宝睡觉,让宝宝疲倦是比较好的办法,白天让宝宝在外边多玩一会儿,洗澡也安排在晚上宝宝睡前进行,也可以缩短宝宝的午睡的时间,在宝宝没有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要让他躺下,困了宝宝就容易入睡了。

蔬菜巧加工

蔬菜含有丰富的营养,是维生素的重要来源,能提高宝宝的免疫力,而且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宝宝还可以从蔬菜中获得足量的叶酸。对于一些容易处理的蔬菜,如土豆、南瓜,可以先蒸熟,然后用匙子捣碎,平均分配后用保鲜膜包好,然后冷藏,使用时用微波炉解冻即可。而对于深色的带叶的蔬菜来说,要用热水先把蔬菜烫软,烫软后放在冷水中浸泡,最后将蔬菜叶切细,要根据叶子的纹路从纵向往横向切。

如何教宝宝说话

宝宝的说话能力要经过父母的训练,否则就不会有提高。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不让宝宝说话,或者宝宝听不见声音,就会影响宝宝说话的能力。

如果家长不跟宝宝说话,而只是让宝宝听电视的声音,宝宝也是学不会说话的,因为其中没有感情的交流,同时,还会影响宝宝和家人之间的交流,所以在教宝宝说话的时候,不要打开电视机。

妈妈在和宝宝说话的时候,要让宝宝看清妈妈的嘴形,妈妈的发音要清楚、准确。要有意识地教宝宝说话,宝宝才能学会说话。

喂食动物肝脏要适量

动物肝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是宝宝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但又容易缺乏的营养素,可是肝脏也是解毒的器官,含有的有毒物质要比肉高出几倍,因此不能过量吃动物肝脏。对于1岁的宝宝来说,每天吃12克动物肝脏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