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微量元素的小孩可以选择含有铁、锌等微量元素的牛奶――固定资产的核算
1.固定资产的含义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劳动资料。它能够在若干个生产经营周期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则由于损耗而逐渐减少。这部分减少的价值以折旧的形式,分期转移到产品成本或费用中去,并在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并不是将所有的劳动资料全部列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三个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期间。
(3)单位价值较高。
符合以上三个特征的可以视做企业的固定资产。否则,就应列为低值易耗品。
2.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
对固定资产的计价,传统上都以历史成本(原始价值)为基础,但是,由于盘盈或接受捐赠等原因增加的固定资产,因无法确定其历史成本,就要采用重置成本来计量固定资产。考虑到固定资产价值较大,其价值会随着服务能力的下降而逐渐减少,还需要揭示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因此,固定资产的计价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按历史成本计价。
历史成本亦称原始购置成本或原始价值,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企业新购建固定资产的计价、确定计提折旧的依据等均采用这种计价方法。其主要优点是它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也就是说,这种计价方法确定的价值,均是实际发生并有支付凭据的支出。正是由于这种计价方法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的特点,它成为固定资产的基本计价标准,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固定资产的计价均采用历史成本。
(2)按重置完全价值计价。
重置完全价值也称为现时重置成本,它是指在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下,重新购建同样的固定资产所需要的全部支出。按现时重置成本计价,虽然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现时价值,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其他问题,会计实务操作也比较复杂,因此,这种方法仅在确定清查财产中盘盈固定资产的价值时使用,或在对报表进行补充、附注说明时采用。对于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企业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也采用重置完全价值计价。
(3)按净值计价。
固定资产净值也称为折余价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或重置完全价值减去已提折旧后的净额。它可以反映企业实际占用在固定资产上的资金数额和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这种计价方法主要用于计算盘盈、盘亏、毁损固定资产的溢余或损失等。
3.取得固定资产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规定固定资产的购进也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具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还请读者随时关注相关法规。全书中涉及固定资产取得、盘盈、盘亏,以及投资等业务都需根据新的法规进行相关处理,在此不作详述。
企业购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购入的固定资产原价入账,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例37”某企业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买价为50000元,增值税额为8500元,支付的运输费为1000元,安装设备时,领用材料物资价值1500元,购进该批材料支付的增值税税额为255元,支付工资2500元。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①支付设备价款、税金、运输费合计59500元: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②领用安装材料,支付工资等费用: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55应付职工薪酬。
0③设备安装完毕交付使用,确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59500+4255=63755(元)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2)自建固定资产的核算。
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固定资产,除了外购等方式取得外,还经常根据生产经营的特殊需要利用自有的人力、物力条件自行建造,即称之为自制、自建固定资产。自制固定资产是指企业自己制造生产经营所需的机器设备等,如自制特殊需要的车床等;自建固定资产是指企业自行建造房屋、建筑物、各种设施以及进行大型机器设备的安装工程(如大型生产线的安装工程)
等,也称为在建工程,包括固定资产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和大修理工程等。在建工程按其实施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自营工程和出包工程两种。
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按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所消耗的材料、人工、其他费用和缴纳的有关税金等)确定其价值。其核算分为两种情况。
①自营工程。企业自营工程主要通过“工程物资”和“在建工程”科目进行核算。“工程物资”科目,核算用于在建工程的各种物资的实际成本。“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企业为工程所发生的实际支出,以及改扩建工程等转入的固定资产净值。
“例38”某企业自行建造仓库一座,购入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200000元,支付的增值税额为34000元,实际领用工程物资(含增值税)210600元,剩余物资转作企业存货;另外还领用了企业生产用的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30000元,应转出的增值税为5100元;支付工程人员工资50000元,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有关劳务支出10000元,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购入为工程准备的物资:
借:工程物资。
贷:银行存款。
工程领用物资:
借:在建工程――仓库。
贷:工程物资。
工程领用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仓库。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5100支付工程人员工资:
借:在建工程――仓库。
贷:应付职工薪酬。
辅助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的劳务支出:
借:在建工程――仓库。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工程完工交付使用: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仓库。
剩余工程物资转作企业存货: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贷:工程物资。
②出包工程。企业采用出包方式进行的自制、自建固定资产工程,其工程的具体支出在承包单位核算。在这种方式下,“在建工程”科目实际成为企业与承包单位的结算科目,企业将与承包单位结算的工程价款作为工程成本,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企业按规定预付承包单位的工程价款时,借记“在建工程――××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工程完工收到承包单位账单,补付或补记工程价款时,借记“在建工程――××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按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工程”科目。
(3)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企业对投资者投资转入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一方面反映本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加;另一方面要反映投资者投资额的增加。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双方确认的价值记账。
“例39”甲企业收到乙企业投入的固定资产一台,乙企业记录的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为100000元,已提折旧10000元;甲企业接受投资时,双方同意按原固定资产的净值确认投资额。甲企业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贷:实收资本。
(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租赁按其性质和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融资租赁,是指在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的一种租赁。经营租赁,是指融资租赁以外的另一种租赁。
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相比,其特点和区别主要体现在:
①租期较长(一般达到租赁资产使用年限)。
②租约一般不能取消。
③支付的租金包括了设备的价款、租赁费和借款利息等。
④租赁期满,承租人有优先选择廉价购买租赁资产的权利。也就是说,在融资租赁的方式下,与租赁资产有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由出租人转归承租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尽管从法律形式上资产的所有权在租赁期间仍然属于出租方,但由于资产租赁期基本上包括了资产有效使用年限,承租企业实质上获得了租赁资产所提供的主要经济利益,同时承担与资产有关的风险。因此企业应将融资租入资产作为一项固定资产计价入账,同时确认相应的负债,并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
根据最新会计准则规定,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
4.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减少的价值。固定资产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影响在使用价值和价值上的损耗;无形损耗是指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上的损耗。固定资产与存货不同,它的价值不是一次转移计入产品成本或费用,而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随着损耗程度,以折旧费形式分期计入产品成本或费用,并通过取得相应的收入而得到补偿。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因素有: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和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1)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
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是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基数,一般以当月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依据。但在通货膨胀率较高时,以历史成本作为计提基数,使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规模很难保持和扩大。在理论上,应考虑以重置成本作为计提基数,但在实务中有许多观念和技术上的问题需要解决,所以这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方案,供董事会在公司发放股利时参考。
(2)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是指其报废时预计可收回的残余价值减去预计清理费用后的余额。由于残值和清理费用只能估计,为避免人为高估或低估从而操纵净残值或折旧额,我国现行制度规定,残值比例一般为原值的3%~5%。原始成本减去净残值称为应计折旧额,表示应分配计入成本或费用的固定资产总成本。
(3)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要考虑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对于无形损耗不显著的固定资产,如房屋、建筑物等主要考虑有形损耗;对于无形损耗较显著的固定资产,如计算机等主要考虑其经济寿命。由于固定资产的损耗很难准确估计,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也只能估计。为此,现行制度对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均有明确规定。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①计提折旧的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是指按照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假设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递减,其效能与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无关。因此,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总额可以均匀地摊配于预计使用年限内的各个会计期间。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预计使用年限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上述公式为固定资产折旧平均年限法的一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折旧额一般根据固定资产原值乘以折旧率计算。在平均年限法下,固定资产折旧率是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其折旧方式分为个别折旧和分类折旧两种方式。
◆个别折旧方式是指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分别计提折旧的方式,某项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根据该项固定资产原值乘以该项固定资产个别折旧率计算。
“例40”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70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4%,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其个别折旧率和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该项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4%10×100%
=9.6%
该项固定资产月折旧率=9.6%÷12
=0.8%
该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700000×0.8%
=5600(元)
采用个别折旧方式计提折旧,折旧额计算的准确性较高,但计算工作量较大。个别折旧方式一般只适用于固定资产数量不多或数量虽多但各月之间变化不大的企业。
◆分类折旧方式是指按照固定资产类别计提折旧的方式,某类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根据该类固定资产原值乘以该类固定资产平均分类折旧率计算。在我国,平均分类折旧率一般是在新建企业时按投入固定资产的类别平均计算确定的。在企业的持续经营期间内,如果国家没有调整各类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和预计平均使用年限,各类固定资产的分类折旧率一般不予调整。分类折旧率一般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平均预计净残值率平均预计使用年限×100%
“例41”某企业某类固定资产共有10台。该类固定资产原值之和为500000元,平均预计净残值率为3.4%,平均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该类固定资产的分类折旧率和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3.4%10×100%=9.66%
该类固定资产月折旧率=9.66%÷12=0.805%
该类固定资产月折旧率=500000×0.805%=4025(元)
采用分类折旧方式计提折旧,折旧额是按固定资产类别计算的,与个别折旧方式相比,各项固定资产折旧额计算的准确性相对差些;但是,由于固定资产的类别不是很多,因而计提折旧的工作量较小。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的企业,均可采用分类折旧方式。
②计提折旧的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指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完成的工作总量平均计提折旧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假定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随着完成工作量的增加而逐渐递减,其效能与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无关。因此,固定资产的应计提折旧总额可以均匀地摊配于预计的每一单位工作量。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应首先确定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然后根据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和预计完成的工作总量,确定单位工作量折旧额;最后根据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和某月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就可以计算出该月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某项固定资产单位工作量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该项固定资产预计完成的工作总量该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单位工作量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该月实际完成的工作总量不同的固定资产,其工作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运输设备来说,其工作量表现为运输里程;对于机器设备来说,其工作量表现为机器工时和机器台班。
“例42”某企业有运输汽车1辆,原值为30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4%,预计行驶总里程为800000公里。该汽车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某月该汽车行驶6000公里。该汽车的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和该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00000×(1-4%)800000=0.36(元/公里)
该月折旧额=0.36×6000
=2160(元)
工作量法一般适用于价值较高的大型精密机床以及运输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这些固定资产的价值较高,各月的工作量一般不很均衡,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会使各月成本费用的负担不够合理。
③计提折旧的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是指按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和某年尚可使用年数占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的比重(即年折旧率)计提折旧的方法。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简称年数总和),是一个以预计使用年限为通项,初项和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其年折旧率和年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该年尚可使用年数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年折旧额=应计提折旧总额×年折旧率“例43”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6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3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该项固定资产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该项固定资产的年数总和为:
双倍直线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双倍直线折旧率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一般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但是,必须注意下面的问题:
在预计使用年限结束时,应避免固定资产净值大于预计净残值。如果固定资产净值大于预计净残值,意味着该项固定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少提了折旧。为此,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内,某一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折旧额小于该年在剩余年限内按平均年限法计提的折旧额,则该年应改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上述条件具体表达如下:
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双倍直线折旧率<
固定资产期初净值-预计净残值剩余使用年限“例44”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6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2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该项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5.固定资产修理的核算
公司固定资产发生的经常性修理作为收益性支出处理,在支出发生时作为当期费用入账。
“例45”某公司管理部门的车辆委托汽车修理厂进行日常性修理,支付修理费3000元,用银行存款转账支付。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公司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如果数额较大或者发生不够均衡,应当采用以后各月均摊的办法,以便均衡各期的成本费用。
“例46”某公司年初对办公用房进行修理,领用修理备件及维修材料165000元(不涉及税金),以银行存款支付修理人员工资15000元,修理费用总额为180000元,在当年内分月平均摊销。
发生修理费用时:
借:预付账款。
贷:原材料。
银行存款。
按月摊销修理费:
借:管理费用。
贷:预付账款。
如果企业发生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修理费用,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进行会计处理,然后分期摊销。
6.固定资产改扩建的核算
固定资产的改扩建是指对原有固定资产进行的改良和扩充。由于固定资产改扩建后,可以使固定资产的质量有所提高,或在实物量上有所增加,因而其原值也会有所增加。固定资产改扩建后,有些会延长使用年限从而增加生产能力;有些则仅仅会提高产品质量或增加生产能力而不延长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改扩建工程支出的核算与自建工程支出的核算方法相同,应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固定资产改扩建过程中拆除的原有部件,其残值计价回收时,应冲减改扩建工程支出,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固定资产改扩建工程完工后,应将改扩建工程的净支出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同时,还应将改扩建之前的固定资产原值从未使用固定资产类转回使用中固定资产类,并重新计算改扩建后的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改扩建后,增加了固定资产原值,不论是否延长使用年限,均应对改扩建后各期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进行调整。
“例47”某企业改建机器设备1台,改建前的原值为1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5000元,已使用8年,采用平均年限法以个别折旧方式计提折旧;该项机器设备采用出包方式进行改建,用银行存款支付改建工程款30000元;改建机器设备拆除部件的残值计价2000元入库;工程完工后,延长使用年限2年,预计净残值提高到6000元。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①将改建前的固定资产原值100000元从使用中固定资产类转为未使用固定资产类。不进行总分类核算,只登记固定资产登记簿。
②用银行存款支付改建工程款30000元。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③拆除部件的残料计价2000元入库。
借:原材料。
贷:在建工程。
④改建工程完工,净支出28000(即30000-2000)元计入固定资产原值。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⑤将改建前的固定资产原值100000元从未使用固定资产类转回使用中固定资产类,不进行总分类核算,只登记固定资产登记簿。
⑥改建后的固定资产原值为128000(即100000+28000)元。
⑦计算改建后第9年至第12年的各年折旧额。
第8年末累计折旧:(100000-5000)×8/10=76000(元)
改建后的固定资产净值:128000-76000=52000(元)
改建后的年折旧额:(52000-6000)÷4=11500(元)
7.固定资产清理与盘盈、盘亏核算
企业的固定资产出售时,首先应计算其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应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计算。由于累计折旧一般不进行明细核算,因而固定资产明细账中不能提供累计折旧及净值资料。为此,计算固定资产净值,主要是计算其累计折旧。
企业如果采用个别折旧方式,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应根据采用的不同折旧方法和已折旧年限计算。
“例48”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1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4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平均年限法以个别折旧方式计提折旧。该项固定资产2005年1月投入使用,2008年8月停止使用出售,其间(2007年)因大修理停用5个月。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项固定资产出售时的累计折旧及净值。
月折旧额=(10000-400)÷(10×12)
=80(元)
已提折旧月数=11(2005年,因1月份开始使用当月不提折旧)+12(2006年)+12(2007年,大修理期间照提折旧)+8(2008年,8月份停止使用当月照提折旧)
=43(月)
累计折旧=80×43
=3440(元)
净值=10000-3440
=6560(元)
企业如果采用分类折旧方式,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应根据固定资产原值、月分类折旧率和已折旧年限计算。
“例49”某企业采用平均年限法以分类折旧方式计提折旧,某项固定资产购入时的原值为20000元。该类固定资产月分类折旧率为0.5%。该项固定资产2004年8月开始使用,2008年12月出售。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项固定资产出售时的累计折旧和净值:
月折旧额=20000×0.5%
=100(元)
已提折旧月数=4(2004年)+12×4(即2005~2008年)
=52(月)
累计折旧=100×52
=5200(元)
净值=20000-5200
=14800(元)
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后,其原值和累计折旧应予以注销,净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结转出售固定资产净值和注销原值、累计折旧时,应按其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原值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1)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
固定资产清理通常有出售和报废两种情况。下面分别说明这两种情况下的会计处理过程。
“例50”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出售,原值为50000元,累计折旧为30000元,清理过程中用现金支付清理费用150元,取得出售收入22000元存入银行。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①注销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②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库存现金。
③收取价款: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④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损溢:
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22000-20000-150=1850(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例51”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80000元,预计净残值25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现已使用11年(超龄使用1年),由于不能继续使用而报废。报废时残料计价2600元入库,用银行存款支出清理费用300元。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①注销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
由于超龄使用不再计提折旧,因而累计折旧为77500(即80000-2500)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②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③残料计价入库:
借:原材料。
贷:固定资产清理。
④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损溢:
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2500+300-2600=200(元)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2)固定资产盘盈及其核算。
在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发现的盘盈固定资产,经查明确属企业所有,应确定固定资产重置价值和估计已提折旧,并为其开立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重置价值的口径应与原始价值的口径相同。
企业盘盈的固定资产,在批准处理之前,应根据重置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根据估计的已提折旧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根据净值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待有关部门审批之后,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例52”某企业盘盈机器设备1台,重置价值为50000元,六成新,估计已提折旧为20000元,净值为30000元。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后,将盘盈固定资产的净值转为营业外收入。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①盘盈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待处理财产损溢。
②有关部门审批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根据《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此处不应计入“营业外收入”,但对于固定资产盘盈的相关会计处理未有明确的规定,此处暂按旧准则处理之,如有更改请按照新准则规定处理。30000(3)固定资产盘亏及其核算。
在固定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盘亏固定资产,应根据净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根据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根据原值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待有关部门审批之后,应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例53”某企业盘亏机器设备1台,原值为40000元,已提折旧为26000元,净值为14000元。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后,将盘亏固定资产的净值转为营业外支出。
根据以
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①盘亏固定资产: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②有关部门审批后:
借: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