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章嘉国师论中观
15462200000005

第5章 破人我(1)

“破人我”的内在含义:确立人我之无自性;确立我所之无自性;此推论方式如何应用于其他现象之上。

龙树菩萨在《中论》中讲到破除人我的推论方式:“非蕴不离蕴,此彼不相在,如来不有蕴,何处有如来?”

问曰:世尊在经中说:“色非我,我非有色,色中无我,我无色,受、想、行、识等其他四蕴,亦复如是。”在这里,佛陀所针对的,是萨迦耶见的二十种观点。那么,在以上“四种推论”之外,为何要讲“五种推论方式”呢?

答曰:佛陀在经中,为何仅从四个方面的推论,确立人我之无自性呢?这是因为,在没有理解诸蕴之前,萨迦耶见是不能够认识到我之自性的。所以,透过四个方面,一一观察诸蕴的实际,进而认识“我”之自性。另外,还因为除了外道之外,谁也不会相信,诸蕴以外,还有一个具有自性之主我。破除诸蕴,以上四种方法足够,但,破除诸蕴之外的主我,就需要从五个方面推论的了。

龙树菩萨在《中论》中讲了破除人我的五种推论方式,是因为他不仅想破除执诸蕴为我的思想,而且还想破除外道的思想。另外,我们必须明白,破除外道的方法,是龙树菩萨在确立相续意识的无自我之后,破除与生俱有的自我时,顺便提出的分析方法。

月称菩萨在龙树的五种推论之上,另加破除诸蕴总和之我,与破除色之形态为我的两种推理方法,使之变成“七相道理”的推论方式。在佛教内部的实事派与中观自续派中,有些人把意识当作一个有自性的“我”,有些人则把“人”的一些属性,诸如五蕴之形状等,当成一个有自性的“我”。为了破除以上这些观念,月称菩萨在五种推论之上,另加了两个推论。

另外,经中说“我”与“车”,是在同一个概念之上建立起来的:

“我”是一种魔化的思想,你被这种思想牢固地控制着。

使心造作活动的“行兹”,有智慧的人了知其自性都是空的。所谓有情众生,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

如同车子是零件的合成体一样,人也是由色等诸蕴组成的。

观待诸缘显起的众生,只是一个名相上的存在。

月称菩萨建立起来的“七相道理”,在确立“车子”与“人我”的概念上是一样的。这种推论方式,较之中观自续派以下的推论方式,有不共殊胜的特征。欲知详情细节,可参阅宗喀巴大师的着作。

轻易理解虚幻般缘起之特点。

现从“喻”与“理”两方面,谈一下“七相道理”的推论方式。

首先从“喻”的方面来说,月称菩萨在《人中论》中说零件之外无车子;车子与零件,即非一;也非异;单零件非车子;诸零件非车子;零件的累集非车子;零件集合的总形也非车子。人我的存在,也跟车子是一样的。”

从车子与零件一样与异样等,“七相道理”的推论方式,分析车子的存在与否,我们会发现所谓的“车子”,只是一个虚设的概念。但是,由各种零件组合而成的“车子”,又可以在不受正量心的影响之下存在着。“人我”与“诸蕴”的关系,也跟“车子”与其“零件”,是一样的道理。

“车子”,作为一种本体,与车子本身的诸多零件,在本质上不是异样的。否则,“车子”与“零件”,就会成为两个不同的实体。而两个不同性质的实体,在同一时间内,相互不会发生作用的。就像观察一匹马,与观察一头牛一样,需要我们分别去观察车子与车子的零件。

问曰:如果依照“七相道理”的推论方式,我们不会找到一个“车子”,所以,也没有什么“车子”的了。但是,在常规世界的概念里,为什么有“把车子推过来!”“买一部车子”,“备好车子”之类的表述呢?

答曰:概念上的表达是必要的。因为,本派(中观应成派)看来,在“七相道理”的推论之下,我们不会找到所谓的“车子”的。也就是说,从绝对与相对两种意义上找不到“车子”。但是,不能由此便断定没有“车子”。因为,(1)我们承认“车子”的存在时,并不是通过“有无自性”的“正理”,推断出“车子”的。而是通过一个纯粹的,世俗的,没有被常规概念影响的心识,也就是说,不是通过思维的分析,去推断假有现象的意义。

(2)“车子”的存在方式,也纯粹是依靠车轮等“零件”的组合。月称菩萨在《人中论》中说不论从真实意义,还是从世俗的角度,通过七相道理的分析,车子的存在是不成立的。但是,在没有思维分析的参与下,车子者依靠零件的组合存在着”。

月称菩萨在《人中论释》中,清楚地阐述了一切现象,如何在概念上成立的情况。他说由此可见,不仅从流行于世的角度,建立起一个车子之概念。而且,就连车子这个名相的特征,也是在没有思维分析的情况之下,根据流行于世的概念承认的。”

自续派与自续派以下的宗派认为,如果不把“零件”的组合,当作一个“整体”的话,你也不会把一个与零件不同性质的其他组合,当成“整体”了。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整体”了。他们企图把某一事物,从其整体的存在之中,拨离出来,并确立其为此法或彼法。再去寻找所确立法的假设内容,当他们找不到这个假设内容时,就不知道如何去确立它了。他们不把“车子”仅仅当作一种概念。因此,他们认为“车子”在概念意义上,具有一种自性。

应成派这个殊胜的宗派,虽然不把“零件”的聚合体,当作“整体”存在之所依,也不把单个的“零件”,当作“整体”存在的依所。但是,他们说,在我们所设立的“整体”这个纯粹概念中,一切能做、所做的行为活动,都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来。宗喀巴大师说,中观应成派的这种阐释方式,揭示了佛陀思想的根本内核。所以,他教劝一切有智之士,应该修习这种特殊的阐释方法。很显然,这种阐释方式,深奥难究,非超智贤达莫能通其理。即便在古代印度,也只有少数闻名遐尔的大班智达,才通达此理。而在雪域西藏,除了宗喀巴师徒之外,很多道学成就的贤达之士,连其大概内容也未能了解到。可见,其深奥难测的程度。

这是一种能够直接契人空性之见的速成方法。月称菩萨在《人中论释》中说因为,按照这种推论方式,分析世俗概念的话,一切现象都是不存在的。但是,在没有思维分析的情况下,一切现象还是存在的。因此,那些真实修持的瑜伽师们,在诸法存在的阶段上,分析诸法自性,便能在最快的速度内,证悟到真如实际的底蕴”。

结合我们的实际来讲吧,我们所贪恋不舍的这个所谓之“我”,与组成我们生命的“诸蕴”,到底是同一的性质?还是不同的性质?如果说,这个所谓的“我”是存在着的话,那么,它就必须得属于以上两种情况之其中之一的了。从现象世界的规则中,我们清楚,如果我们的心识能够判断出某一现象,有一个它的“对应”现象时,那么,此一现象,没有“对应”的情况,就不言而喻了。反之亦然。因为,“一”与“异”,是互相对立的两个相违反体。

如果说,“我”与“诸蕴”是同一性质的话,就会出现理论上的三个漏洞:(1)承认“我”,就变成毫无意义的了;(2)会出现很多“我”;(3)“我”会具有生灭的特点了。

⑴如果说,“我”与“诸蕴”,具有共同的性质的话,那么,你所承认的“我”,就没有任何意义的了。因为,你所承认的那个“我”,只是“诸蕴”的一个变换名称而已。就像把月亮称作“兔影者”是一样的道理。龙树菩萨在《中论》中说:“若为身即我,若都无有我(那末离身就没有我了)。

(2)如果说,“我”与“诸蕴”,具有相同的性质的话。“诸蕴”有多种类,那么,“我”也就应该有很多种类的了。月称菩萨在《人中论》中说:“如果,诸蕴与我是一样的话,诸蕴有好几种,我也应该有好几种的了。”

(3)如果说我”与“诸蕴”,具有相同的性质的话,那么,“我”应该具有生灭的特点,因为,诸蕴具有“生”与“灭”的特点。龙树菩萨在《中论》中说若我是五蕴,我即为生灭。”

问曰我”有“生灭”的变化,何过之有?

答曰:如果从单纯的概念(世间名言的我),讨论“我”之“生灭”的话,没有什么不妥当的。但是,如果认为,“我”具有一个“生灭”之自性特征的话,那么,就会出现以下三种错误:(1)人们不能回忆起自己的前世;(2)自己所造的一切业,不要受报;(3)人们会遭受非自己所造之业的报应。

另外,如果前世的“我”与今世的“我”,是两个不同性质之个体的话。那么,“前世之我”与“今世之我”之间,便没有任何关系,它们将会成为两个互不相干的事情。

问曰:“前世之我”与“今世之我”,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事情,但,其二者之间有一个“一脉相承的相续性”。所以,没有什么不妥。

答曰:如果“前世之我”与“今世之我”,是不同性质的两个事情的话,它们之间就不可能有什么“一脉相承的相续性”的。就像弥勒佛与阿罗汉近护一样。月称菩萨在《人中论》中说弥勒与近护相互依靠,但非一体。因之,其二者之间,没有一个一脉相承的相续性。因为,不同自性的两种事物,不属于同一相续性中”。

驳斥“我”与“诸蕴”相异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