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打骂教不出好孩子
15462400000025

第25章 给孩子找个同龄榜样

点到为智

给孩子找个同龄榜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同龄榜样最好是孩子身边的,由于榜样在身边,孩子随时可以模仿榜样的良好行为。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18岁的少年海格里斯,正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这时,他碰见了两位女神,一个叫“美德”,一个叫“恶德”。美德女神劝导他走为人除害造福的道路;恶德女神则千方百计诱惑他去追求能使人享乐一生、却危害他人的生活。经过抉择,聪明的海格里斯听从了美德女神的呼唤,决定走始终为人做好事的人生之路。后来,海格里斯成长了为希腊人千古传颂的英雄。

海格里斯从美德女神身上看到了美的品质,把美德女神作为榜样,自己也成为了英雄。如果他以恶德女神为榜样,自己一定会成为人人都憎恨的恶人。看来,古希腊寓言学家说“榜样是最好的老师”是很有道理的。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需要一个好的榜样,好的榜样会成为他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之源。孩子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他也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当他们以英雄、伟人、科学家等为榜样,就可能找到动力和方向。《苏氏家语》说:“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能然者,生而善教也。”父母是孩子天然的榜样,但是,父母除了给孩子当好榜样,也要给孩子寻找别的尤其是同龄的榜样。

比如以全国著名的同龄人英雄为榜样。赖宁,“自造”逆境,锻炼自己;成洁,失去双臂,谱写生活新旋律;杨云和,由不识字的奶奶领养大,蛰居6平方米的小阁楼内,却两次摘取了国际信息学竞赛的金牌;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中的武高梅、周婷婷、季洪波也都是身处逆境自强自立的典范。还有一类是身边的榜样。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父母、保姆、导师和同学的整个生活的榜样必须不断地放到儿童跟前。”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指出:对孩子进行教育最容易最简明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利用孩子身边的同龄人作为榜样,更容易引起孩子关注,更有说服力,更真实有效。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稍微大一些的孩子来说,同龄群体对他们的影响往往超过了父母。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长大一些后,常常喜欢模仿同龄人中比较优秀的、自己喜欢的人,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比如孩子在电视、报纸、网上看到与自己同龄的榜样时,大都会产生一种敬佩之情,有的还会暗暗对照自己。

对孩子来说,同龄伙伴与他的生活环境相似,所经历的事情、所说的话、甚至所看的节目都相似,这时,他们更可能有交流的话题。当孩子看到小伙伴把作业都写得干干净净、受到老师表扬时,他也会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伙伴学习。

美国学者哈里斯提出了“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理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家庭之外的社会化就发生在儿童期的群体学习之中。孩子在其社会化过程中,一般需要学习两套行为系统,一套适应家庭内部的生活,一套适应社会上的生活。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孩子年幼时,家庭对他们的最初社会化作用大一些,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家庭的影响渐渐在减弱、淡化,群体的影响渐渐增强。所以,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参与并认同一个社会群体,从而在群体中学习在社会公众中的行为方式。

很多事实也证明,孩子有一个好的同龄榜样,终身受益。给孩子找一个好的榜样,就等于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正确的目标,给孩子指明了进步的方向。西班牙剧作家塞万提斯在他的名著中说:“以好人为友者自己也能成为好人。”赫德也说:“与恶人交,如日初之影,按时递减;与好人交,如黄昏之影,不断增大,以至生命之日殒落。”好的朋友,好的榜样的确能够帮助孩子进步,在孩子身上产生积极的作用甚至无穷的力量。

明明和红红不仅是同班同学,而且还是邻居,明明爱劳动可就是上课总有小动作,经常违反纪律。红红上课能认真听讲,学习也好,只是不太爱劳动。

明明和红红的父母商量好,让两个孩子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彼此的优点。父母们分别找自己的孩子谈了话,分析了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孩子向好朋友学习。

孩子的决心很大。上课时,明明刚要玩,可一抬头看见红红认真听讲的样子,马上提醒了自己“不能做小动作,要向红红学习,好好听讲。”

天长日久,明明进步了,学习成绩提高了。红红也是一样,每周的大扫除,在明明的带动下,做的非常认真,老师、同学都夸红红比以前爱劳动了!

帮助孩子在身边、在同龄人中去寻找榜样,往往是最易于见到效果的,是激励孩子向上的好办法。他们年龄相当,条件相近,学起来亲切,目标不是高不可攀,易激发孩子奋起。萧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如果孩子能与同龄榜样充分共享有利条件,就能营造出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形成海纳百川的胸怀。这不仅是一种学习和竞争,也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生境界。

父母在为孩子选择好的同龄榜样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是要全方位了解自己孩子。父母要对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孩子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对什么更感兴趣?比如孩子在清洁卫生方面有待改进,不妨让孩子交一些卫生习惯很好的朋友作为榜样;孩子不太喜欢阅读,不妨让孩子与那些喜爱阅读的伙伴多交往,等等。

二是为孩子选择同龄榜样时,差距不要太大。很多父母喜爱给孩子找那些各方面表现都很优异的人作为孩子的榜样,这是做不太妥当的。其实,孩子身边的伙伴,哪怕他身上有一点值得孩子学习的地方,比如学习特别认真、很有礼貌、遵守纪律等,都是值得孩子学习的榜样。如果刻意寻找那些最优秀的同龄人做比较,由于目标太高,反而不利于孩子的进步。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榜样对儿童的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所以,作为父母,不妨帮助孩子找一个同龄的好榜样,因为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怎样使榜样在孩子身上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不出现副作用呢?简单地说,就是不要人为地拉大榜样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而是要尽量缩短这种距离,让孩子有一种可望而又可及的,觉得可以追上的动机和愿望。比如在电视中看到一个写子很好的孩子时,父母不妨这样说:“这字写得真不错,不过,我觉得他也不是天生的。如果你也认认真真地练上几年,肯定和他写的一样好。”或者说:“孩子,你觉得他的字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待孩子找到答案后再问:“那么,你能不能学习他呢?”反之,如果恨铁不成钢,带着情绪不适当地运用反比,只能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与别人太遥远,根本无法企及,因而拒绝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