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打骂教不出好孩子
15462400000038

第38章 孩子最需要的是玩伴而不是玩具

点到为智

没有朋友的孩子在生活中是孤独的,因此,父母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多交友、善交友。

如果你给孩子买了玩具,而只许他待在家里,相信孩子宁愿不要玩具。没有人跟他一起玩,也就没有机会展示他漂亮的玩具,没法获得乐趣。孩子怕的就是孤独,就是没人跟他玩。拥有朋友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大多数孩子在童年时代都会找到几个帮助自己理解生活、共享欢乐、分担痛苦的伙伴。你给孩子买一堆的玩具,不如让他去交一个好朋友。玩具玩久了,会生厌。而跟一个好朋友在一起,会有无穷无尽的乐趣。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要做的事是学好知识和文化,往往不重视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孩子之间的友谊和交往。也有的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保护,担心孩子交到坏朋友受伤害,因此而不让孩子交朋友。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做法。有些父母虽然允许孩子交朋友,但是规矩很多,而且过分干涉。孩子有了新朋友,就横竖打听,稍不称心,就不准孩子跟人家来往。如果限制不了孩子,就给他们脸色看。当孩子带着小朋友到家里来玩的时候,就显出非常不耐烦的样子,甚至当着别人的面,朝孩子发火,说些不中听的话。这么做不仅会使你的孩子从此失去一个好朋友,破坏了孩子与人交往的心理需要,伤害了孩子的感情,而且还堵塞了孩子的正常发展道路。

聪明的父母,不是不许孩子交朋友,而是帮助孩子交朋友。孩子只有走出封闭的家门,加入小伙伴的社会活动中,才能健全地发育和成长。每个人都不可能离群索居。也许有时向往安静,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希望有个人陪伴着。这样才不会觉得孤独。孩子也是,他的世界本来就比大人的要窄,如果连朋友也没有了,他该是多么地孤独和无助。当一个孩子经常独处时,他会显得很无聊,很孤单。长期下去,就会变得沉默寡言,变得内向。也很可能患自闭症。如果孩子缺少与人交往特别是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和体验,加上父母的溺爱娇惯,还会使孩子形成任性固执,不知道爱人,缺乏责任感,依赖性强,性格懦弱孤僻等心理弱点。

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一个桃子,我有一个桃子,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桃子,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我们每一个人就会拥有2种思想,甚至多于2种思想。人与人的交往不但可以交流思想,而且还可以使人们相互接纳,探索自身和他人的内心世界,从而促进个人成长,满足实现自我的需求。

一个有很多朋友的孩子,性格会变得开朗,而且比孤独的孩子更具有独立性。因为当大家在一起玩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可以撒娇,也不可以任性,谁也不能迁就谁,没有人希望自己被嘲笑。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在家里爱撒娇、习惯耍赖的孩子,和他的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却极其谦让和勇敢。

人的一生不能离开朋友,但是对许多人来说,一生中最真挚、最恒久的友情都是在孩童时代建立的。童年时代的友情是日后所有其他亲密关系的排练。许多小时候老是愁眉苦脸和心事重重的人,长大后却变得乐观开朗,其中的原由往往就是:他们交到了知心的朋友。

父母应鼓励孩子同其他的孩子在一起进行各种有趣的活动,或加入国内的少先队、国外的童子军等儿童组织。在这些团体中,孩子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能交往一生的朋友。这样可以让孩子找到被先进集体所接受的归属感。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带着他到处走走,让他认识别的孩子,与同龄人相互沟通。也可以与邻里各位父母取得共识,让孩子们多多来往,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玩耍空间。孩子稍大一点的时候,给他时间出去玩。“去找你的朋友玩一会,别老闷在家里。”不要小看这么一句话,它也许会带给孩子莫大的惊喜和收获。

如果父母担心孩子交朋友受到不良影响,事先可以提醒他,在外面交朋友,应该注意些什么,告诉他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父母只作善意的提醒和建议,而不加以干涉。父母也可以引导孩子谈谈他的朋友,这也是侧面了解他交友情况的一种方式。在交谈中,让孩子畅所欲言,讲讲他和自己的朋友在一起时所做的事情,以及他的朋友是怎样的人,喜欢做什么。从而判定这个朋友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要坚决杜绝孩子与不良的朋友接触,并帮助孩子中断这种交往。

有很多的快乐,是父母不能给予孩子的;有很多的东西,也是只有朋友才可以给孩子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启发孩子加强同伴间的交往,并及时鼓励孩子积极的交往行为,体验交往的乐趣。总之,让孩子从小融入小朋友的友爱之中,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与小朋友交往过程中难免出现磨擦或者裂痕,这时,父母应该了解原因,做出分析,指导孩子们化解矛盾。孩子们在一起时间过长,影响了学业,应跟孩子们一起讨论,让孩子们认清利弊,主动采取积极措施。几个孩子在一起,往往有一个自然形成的“头儿”,做好“头儿”的工作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