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完成任务不找借口
15465900000023

第23章 要搞清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企业具备竞争力,关键是员工具备胜任力。一个成功的企业应由训练有素、经验丰富、胜任岗位的员工组成。胜任的员工,企业会不断地任用、培训和重用!不胜任的员工,如果不及时地改变自己,让自己尽早胜任,就很容易被企业淘汰!因此,完成任务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企业才能给你提供平台去展现!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单从问题本身着手并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那么,这个时候,就要从纷繁复杂的表面,从千丝万缕的纠结中,找出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这样,问题解决起来就简单多了。

任何问题的发生,都是有根源的。在遇到问题时,员工不能像没有问题一样,而是应该考虑该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做出正确的分析,先把问题的症结所在弄清楚,然后加以解决,这才是一种正确的工作方法。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对于问题同样如此,不是你的工作中没有问题,而是你缺乏发现问题的眼光。

一个公司就像一个人,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会有不同时期的问题存在。比如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关键问题是吃饱;学生时期,关键问题是学习成绩;青年时期,关键问题是有份好的工作和恋爱;一个结婚后的人,关键问题就是照顾好家庭……公司在创建时期、发展壮大时期、基业长青时期,也一样有不同的问题存在。只要你能诊断清楚公司处于不同时期的问题,就能找到问题的关键点,然后针对关键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就应运而生了。

因此,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就是要解决问题,但是问题不会自己站出来,更不会自生自灭。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就要有发现问题的眼光,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有时候工作中的问题是细小的,但是许多时候,正是这种细小的问题导致了大灾难的发生。要让工作进展顺利,就要在鸡蛋里挑骨头,就要从细微处着手,把每一个小问题都消灭在萌芽之中。成功的经验能够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胜利,但也有可能阻碍自己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成功的经验面前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千万不要使成功成为自己发展中的羁绊。

有时候,工作中遇到问题,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事情本身产生的,而是由自身的某种缺陷造成的。很多人不及时地从自身寻找突破口,而是怨天尤人、缺乏行动,结果他们只能被问题所淹没,有的甚至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如果遇到问题时,我们能积极地从自身寻找原因,寻找能够使自己发展的突破口,就会取得积极的效果。

小高和小严都是同一家公司的业务员,他们差不多是同时进入这家公司的。

作为初涉营销领域的新人,他们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人际关系、业绩不如意等问题,但是小高得到了升迁,而小严却离开了公司。为什么呢?

原来,小严在种种问题的压力下总是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抱怨周围的同事瞧不起他,心理承受压力太大,以致工作中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最后不得不辞职离开了公司。小严有着很严重的退缩心理,在这种消极心理的影响下,他一遇到工作和人际关系中的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就想逃避,而不从自身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小严没有认识到,不管在哪一家公司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这种怨天尤人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相反,小高在遇到和小严同样问题的时候,他首先综合分析了自己的问题,然后针对自己的不足积极学习以弥补自己的缺陷。要做好营销,首先就要搞好人际关系,因此必要的沟通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为了锻炼自己的口才,小高总是积极地在各种场合锻炼自己,并抓住每一个发言的机会。另外,他平时还积极地找上司和同事沟通,并且学会了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由于小高积极地改变自己,在市场开发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他还针对自己的陋习,比如工作时的惰性心理等进行了改变。小高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工作中的问题也逐渐得到了解决。他的业绩不断地增长,最后升为部门主管。

小高的成功,应该归功于他在遇到问题时积极地从自身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积极地改变自己。俗话说“变则通,通则久”,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不妨多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及时改变自己不适应工作的那些缺陷,这样往往会更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新问题,因此,考虑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要随问题的不同而改变。只要你肯直面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现在开始积极行动,改善自己不良的工作状况,提升自己的价值,总有一天你会取得进步。

1950年,日本丰田公司销售收入急剧下降。丰田喜一郎聘请了管理能手石田退三担任丰田公司的总经理,负责丰田汽车的生产。石田退三上任以后就本着追根究底的态度成功地找到了导致丰田没落的根源。他到各车间、各科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以后,很快就发现丰田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而这也是导致丰田衰落的根源。

石田退三很快就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制订出了“杜绝浪费”的相关制度。他规定:公司里的所有管理干部,都必须到现场办公,监督浪费现象,一旦发现浪费现象就要不断地问“为什么”。例如,当有工人报告“保险丝断了”,管理者就必须问“保险丝为什么断了”。如果是因为掉进了铁屑,就要查为什么会掉进铁屑,这肯定是有原因的。有的工人会说“因为没有防护罩”,管理者就应该问“为什么没有防护罩,是因为厂里没有配置还是其他原因”。如果厂里没有配置,车间就要统一制作安装。于是,车间主任轻而易举地查到了问题的根源,车床加防护罩的问题马上得以解决,从而既杜绝了由于经常性地更换保险丝而带来的企业资金和工作时间的浪费现象,同时又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丰田公司正是依靠这些最基础的管理,才能重振雄风,跃入世界汽车制造行业的强者之林,石田退三也因此被称作是日本的“管理之王”。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只要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针对根源采取相应的措施,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从根源上把问题解决掉,此后问题才不会重复发生。现在,有很多企业的员工就是缺乏一种对问题追根寻底、多问几个“为什么”的精神。比如产品设计师在技术上、工艺上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够真正做到吃透技术、吃透工艺,从而挽回不必要的损失,设计出更多优秀的产品。反思人们对待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大多数人多的是自以为是的态度,少了些多问几个“为什么”的精神。事实上,只要善于提问,还有什么疑难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