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完成任务不找借口
15465900000024

第24章 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

投入必须有技巧,要用有效的方法来运作。能够实现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这样无疑是最高效、最省力的工作方法,这也可以使员工高超的办事能力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

小投入可换取大回报,有这样的好事吗?当然有,投入一元钱你可能会收回一千元,一句话的建议你可能就会给企业创造巨大的利润,工作方式上一个细微的改变也许就能让你轻松无比。但是前提条件是,这种所谓“小投入”必须极具价值,可以发挥巨大的现实作用。

也就是说,这种投入必须带有技巧性。投入得有技巧,很明显需要有效的方法来参与。拥有好方法,是实现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回报的关键所在,在你工作中,这样的工作方式无疑是最高效、最省力的,而这也毫无例外地体现出员工高超的办事能力。

有一家生产牙膏的美国企业,因为产品优良,包装精美,销量一直非常好,在开始的十年中,企业每年的营业增长率都在10%-20%,公司效益持续增长,营业额节节攀升。然而之后,企业的营业额却开始停滞,从第11年到第13年,企业每个月的营业额都呈现持平现象。

为了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企业董事会成员把全国经理级高层召集来展开会议,商榷对策。其间,轮一位年轻的经理站起来发言,她对总裁说道:“我这里有一个建议,写在这张纸条上了,但是如果您想使用它,就必须另外付给我5万元。”

听到这里总裁非常生气,说道:“你每个月都领着那么高的薪水,还有奖励、分红,现在你是在工作,为什么要额外要求加5万元?你的要求有点过分了!”

“不,我想您可能是误会了,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我的建议被采纳,您付给我钱,但是如果它行不通,您可以把它随手扔掉,我不要一分钱!”年轻人解释道。

“那好。”说着总裁接过年轻人手里的纸条,看过之后马上将一张5万元的支票给了年轻人,并要求企业马上执行。就在这条建议的引领下,企业第14年的营业额一下子增加了12%。

其实,那张纸条上只有一句话:将现在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

1毫米为什么能给这家企业带来如此大的转变呢?想一想,每个消费者每天多用1毫米的牙膏,每天多用出的牙膏该有多少,每个消费者购买牙膏的次数必然随之增加。在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换回营业额的剧增,如此小的投入却能带来如此立竿见影的好成效,实在是一种聪明的做事做法,而这小投入极具有价值,是获得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有一天,我在地铁里看报纸,读到一篇文章,我的内心觉得非常震撼。

某地一个拥有700名公务员的水务局,在过去3年时间里,花5亿元治理一条小河,但效果仍不好;而在欧洲,12个人却有条不紊地管理着流经9个国家的莱茵河,两相对比,耐人寻味。

莱茵河流经瑞士、德国、法国、卢森堡、荷兰等9个欧洲国家,是沿途好几个国家的饮用水源,是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一条河,也是世界上人与河流关系处理得最成功的一条河。然而,莱茵河并不是一直就这样好,曾经也号称“欧洲下水道”。现在的成功,全因为莱茵河流域各国的有效协调合作。莱茵河由莱茵河保护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主席轮流由各成员国的部长担任,但这却是一个民间组织,从来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现在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仅仅12人。但就是这样一个松散的小组织,却有条不紊地管理着莱茵河。

为什么?一是各成员国对污染的认识都很明确,认为一个流域就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彼此息息相关;二是决策会议少,执行会议多。莱茵河委员会的最高决策机构为各国部长参加的全体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决定重大问题,各国分工实施,费用各自承担。但是执行讨论的会议一年要开70多次,基本上是一周一次。最重要的是,虽然主席轮流转,秘书长却总是荷兰人。因为荷兰是最下游的国家,对于治理污染最有责任心和紧迫感,能够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说话。

12人的莱茵河保护委员会虽然很难协调不同国家的利益,但却硬是保护好了流经9个国家的一条大河。而流经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长江,尽管属于一个国家管理,尽管有数万人在管理,却出现了严重的水源污染恶化趋势。两相对比,发人深省。

其实,不仅仅是长江,包括黄河、淮河、松花江等在内的很多中国河流,都存在着和长江一样跨省、跨流域、跨地区的转嫁污染问题,由此带来的水资源危机等公共危机迫在眉睫。因此,长江的转嫁污染警钟,也是其他河流的警钟。

如同治理中国江河污染,我们在完成工作任务的时候,从来不缺少文件、规定、人力甚至资金,缺的往往是有创意的、人性化的、精心设计的有效制度和协调执行力。如何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从而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或许,12人管理莱茵河的经验能给我们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