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传世藏书——文心雕龙(上)
15474500000006

第6章 辨骚(2)

忧思的样子。九重:九层的门,讽刺君门深闭难入。忠怨:是说因忠于君的抱负不能施展而有所怨恨。《风》、《雅》:指《诗经》,但也兼指一切经书,正如下文“论其典诰则如彼”的“典诰”二字不专指《尚书》一样,所以译为“经书”。托云龙:《离骚》中说:“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yí姨)。”(《屈原赋今译》译这两句为:“各驾着八头的骏马如龙,载着有云彩的旗帜随风委移。”)迂:不切事理。丰隆求宓(fú扶)妃:《离骚》中说:“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屈原赋令译》译这两句为:“云师的丰隆,我叫他驾着云彩,为我去找寻宓妃的住址所在。”)丰隆:有云神、雷神二说。宓妃:传为洛水的神。鸩(zhèn振)鸟媒娀(sōng松)女:《离骚》中说:“望瑶台之偃蹇(jiǎn简)兮,见有娀之佚女;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屈原赋今译》译这几句为:“我望见了有娥氏的佳人简狄,她居住在那巍峨的一座瑶台。我吩咐鸩鸟,叫她去替我做媒,鸩鸟告诉我,说道,她去可不对。”)鸩:羽毛有毒的鸟。娀:古国名,在今山西省,也叫“有娀”。

诡(guǐ轨):反常。康回倾地:《天问》中说:“康回凭怒,地何故以东南倾?”(《屈原赋今译》译这两句为:“共工怒触不周山,大地为什么倾陷了东南?”)康回,共工的名字。关于他的传说,也见于《淮南子·天文训》等。夷羿彃(bì必)日:《天问》中说:“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屈原赋今译》译这两句为:“后羿在哪儿射了太阳?何处落下了金乌羽毛?”)夷:是羿的姓。彃:射。这个神话传说也见于《淮南子·本经训》。

木夫九首:《招魂》(王逸认为是宋玉所作,一说为屈原所作,尚无定论)中说:“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屈原赋今译》译这两句为:“有人一个身子九个头,一天要拔九千根木头。”)土伯三目:《招魂》中又说:“土伯九约,其角觺觺(yí宜)些;……叁目虎首,其身若牛些。”(《屈原赋今译》译这几句为:“地神九位,手拿着绳索,头像老虎身像牛,三只眼睛两只角。”)土伯:土地的神。约:曲折。觺觺:角尖锐的样子。谲(jué决):变化不测。彭咸之遗则:《离骚》中说:“愿依彭成之遗则。”(《屈原赋今译》译这句为:“而我所愿效法的是殷代的彭咸。”)彭咸:相传为殷商时的贤大夫,因谏君不听而投水自杀。遗则:留下来的榜样,指投水自杀。子胥(xū需)以自适:《九章·悲回风》中说:“从子胥而自适。”(《屈原赋今译》译为:“去追随那吴国的子胥。”)子胥:

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越王勾践请和,伍子胥反对,被迫而死,夫差投其尸于江。自适:顺适自己的心意。狷(juàn倦):急躁。“士女杂坐”二句:《招魂》中说:“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屈原赋今译》译这两句为:“男女杂坐,相依在怀抱。”)“娱酒不废”二句:《招魂》中说:“娱酒不废,沈日夜些。”(《屈原赋今译》译这两句为:“喝酒,喝得酒坛空,日以继夜昏蒙蒙。”)不废:不停止。湎(miǎn免):沉迷的意思。典诰:“同于典诰”的意思。“典诰”虽属《尚书》,这里也兼指其他经书,和上文“同于风雅”的“风雅”

二字不专指《诗经》一样。体:主体。慢:唐写本作“宪”,“宪”是效法的意思。译文据“宪”字。三代:指夏、商、周三代的著作,主要是儒家经典。风:指作品给予读者的启发和影响,所以主要是指内容方面。雅:

唐写本作“杂”,译文据“杂”字。《雅》、《颂》之博徒:意指《楚辞》比《诗经》差一些。博徒:赌徒,这里指贱者。词赋之英杰:意为《楚辞》比其他作品为高。词赋:指汉以后的作品。骨鲠(gěng耿):

这二字和本书其他地方所用“骨髓”的意义略异,主要用来指作品中的主要成分,和“风骨”的“骨”字不同。(参看《风骨》篇的注释)肌肤:

指作品中的次要成分。《骚经》:即《离骚》。从前人因为尊重《离骚》,所以称之为“经”。《九歌》:是楚国民间祭歌,可能经过屈原的加工。绮(qǐ起)靡:唐写本作“靡妙”,译文据“靡妙”。靡:美。

《远游》:旧传为屈原所作,近人多疑为汉代的作品。瑰(guī规):

奇伟。惠:即“慧”,有机智的意思。《招隐》:唐写本作“大招”。

《招隐》是汉代淮南小山的作品,《大招》旧传为屈原或景差所作,景差是与宋玉同时的楚国作家。《卜居》:旧传为屈原所作。标:显出。放:

旷放。《渔父》:也传为屈原所作。独往:独自隐居,不顾世人之意。

气:这个词的含意比较广泛,这里和下句“辞”字对举,主要指内容方面所体现的气势、气概。轹(lì利):践踏,这里有超过的意思。切:割断。

切今:和“空前绝后”的“绝后”二字意义相近。

【译文】

要考查这些评论的是非,必须核对一下《楚辞》本身。像《离骚》里边陈述唐尧和虞舜的光明伟大,赞美夏禹和商汤的敬戒,那就近于《尚书》中的诸典的内容。《离骚》里边又讽刺夏桀和商纣的狂妄偏邪,痛心于后羿和过浇的灭亡,那是劝戒讽刺的意思。《涉江》里拿虬和龙来比喻好人,《离骚》里拿云和虹来比喻坏人,那是《诗经》里的“比”和“兴”的表现方法。

《哀郢》里说回顾祖国便忍不住流泪;《九辩》里慨叹楚王在深宫里,难于接近,那是忠君爱国的言辞。察看这四点,是《楚辞》和经书相同的。此外,在《离骚》里假托什么龙和云旗,讲些怪诞的事,请云神去求洛神,请鸩鸟到有娀氏去保媒,那是离奇的说法。在《天问》里说什么共工触倒了地柱,后羿射掉了九个太阳;在《招魂》里说,一个拔树木的人有九个头,地神有三只眼睛,那是神怪的传说。《离骚》中说要学习殷代贤大夫彭咸的榜样,《悲回风》中也说要跟着伍子胥来顺适自己的心意,那是急躁而狭隘的心胸。

《招魂》里还把男女杂坐调笑当作乐事,把日夜狂饮不止算是欢娱,那是荒淫的意思。以上所举四点,是和经书不同的。总之,讲《楚辞》中和经书相同的有这样一些内容,说它夸张虚诞的描写也有这样一些地方。由此可知它基本上是学习古人的著作,但里边包含的内容已杂有战国时的东西了。拿《楚辞》和《诗经》相比,是要差一些,但和后代辞赋相比,那就好得多了。从各篇中的基本内容和附加上去的词藻来看,虽然也采取了经书中一些内容,但在文辞上却是自己独创的。因此,《离骚》和《九章》是明朗、华丽而能哀感地自抒意志,《九歌》和《九辩》则辞句美妙而表情动人,《远游》和《天问》的内容奇伟而文辞机巧,《招魂》和《大招》的外观华艳而又有内在的美,《卜居》显示出旷达的旨趣,《渔父》寄托着不同流合污的才情。

所以,《楚辞》的气概能超越古人,而辞藻又横绝后世。这种惊人的文采和高度的艺术,是很难有人比得上了。

(三)

自《九怀》以下①,遽蹑其迹②;而屈、宋逸步③,莫之能追。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④;述离居⑤,则怆怏而难怀⑥;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⑦;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⑧。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⑨,马、扬沿波而得奇⑩;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故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则顾盼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亦不复乞灵于长卿,假宠于子渊矣。

【注释】

①《九怀》以下:《九怀》是西汉作家王褒的作品。根据《楚辞释文》的次序,《九怀》以下是指东方朔的《七谏》、刘向的《九叹》、庄忌的《哀时命》、贾谊的《惜誓》等篇,大都是西汉人模仿《楚辞》而作。②遽(jù巨)蹑(niè聂):急追。追《楚辞》的“迹”,即向《楚辞》学习。③逸步:

快步,指《楚辞》的好榜样。④郁伊:心情不舒畅。⑤离居:这里指屈原被流放而离开国都。⑥怆怏(chuàngyànɡ创样):失意的样子。难怀:难以为怀,就是受不了的意思。⑦声:指作品的声调音节。⑧披:翻阅。⑨枚:枚乘,字叔,西汉初年辞赋家。贾:贾谊,也是西汉初年辞赋家,曾做长沙王太傅和梁王太傅,世称贾长沙或贾太傅。⑩马: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辞赋家。扬:扬雄。沿:循,循屈、宋的余波,即学习屈、宋。衣被:

加惠于人,这里是给人以影响的意思。菀(wǎn宛):借做“捥”(wǎn宛),取的意思。鸿裁:大义。中巧:心巧。既说心巧者只着眼于文辞方面,可见只是小巧而已。猎:采取。吟讽:指吟咏诵读。衔:含在口中,这里是指经常诵读。蒙:暗昧无知。香草:《离骚》等篇中常常用美人和香草来象征理想中的人和品德。凭轼:驾马奔走,这里指在文坛上驰骋。轼:车前横木。辔(pèi配):马缰绳。驭(yù预):驾驭,控制。真:唐写本作“贞”。“贞”是正的意思,指事物的正常的、正规的、正当的样子。《文心雕龙》中常以“奇”和“正”对举,“奇”是在事物的正常的样子之外,又通过作者的想象而增加些动人的成分。刘勰主张“奇”和“正”必须相结合。华:和上旬的“奇”的意义相近。在《文心雕龙》中,“华”常和“实”对举,指在事物实际存在的样子以外通过作者的想象而增加到作品里去的一些美丽的东西。刘勰也主张“华”和“实”

相结合,顾盼:指极短的时间。驱:驱遣,指挥。欬(kài开去)唾(tuò妥去):和上句“顾盼”的意义差不多,指不很费力的事。欬:即咳。致:

情趣。乞灵:请教。长卿:司马相如的字。假:借。子渊:王褒的字。

【译文】

从王褒《九怀》以后,许多作品都学习《楚辞》,但总是赶不上屈原和宋玉。屈、宋所抒写的怨抑的情感,使读者为之痛苦而深深地感动。他们叙述的离情别绪,也使读者感到悲哀而难以忍受。他们谈到山水的时候,人们可以从文章音节悬想到岩壑的形貌。他们讲到四季气节的地方,人们可以从文章辞采看到时光的变迁。以后枚乘、贾谊追随他们的遗风,使作品写得华丽绚烂;司马相如、扬雄循着他们的余波,因而作品具有奇伟动人的优点。可见屈、宋对后人的启发,并不限于某一个时期而已。后来写作才能较高的人,就从中吸取重大的思想内容;具有小聪明的人,就学到些美丽的文辞;一般阅读的人,喜欢其中关于山水的描写;比较幼稚的人,只留连于美人芳草的比喻。如果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一方面依靠着《诗经》,一方面又掌握着《楚辞》,吸取奇伟的东西而能保持正常,玩味华艳的事物而不违背实际,那么刹那间就可以发挥文辞的作用,不费什么力就能够穷究文章的情趣,也就无须乎向司马相如和王褒借光讨教了。

(四)

赞曰: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①,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②。金相玉式③,艳溢锱毫④。

【注释】

①逸:奔驰。②劳:借为“辽”字,有广阔遥远的意思。③式:模式,指屈原的作品树立了很好的榜样。④锱(zī资)毫:极微小的单位,这里指文章的每个细节。锱:古代重量单位,四锱等于一两。

【译文】

总之,假如没有屈原,哪能出现《离骚》这样的杰作呢?他惊人的才华像飘风那样奔放,他宏大的志愿像云烟那样高远。山高水长,渺无终极,伟大作家的思想情感也同样的无边无际,因而为文学创作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字字句句都光彩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