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农村体育健身常识——太极
15496000000006

第6章 练法方面的要求

意识引导动作

“意识引导动作”有如下几种含义:(1)动作时时刻刻受到意识的控制。这种控制在整个动作过程中始终起主导作用。

(2)结合动作进行意守与导引。即在动作充分熟练后在运动过程中将意念专注于身体某一部位,如意守丹田、意地胸口、意守手指等等;或使意念循经络流注于身体某一部位,如由脊发,循臂而达于手指。这在其他运动中是不存在的。

意识引导动作的基础是实际行动——即拳式动作的实际练习。这是客观存在的身体肌肉活动,而不是空想。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大脑皮层就会建立起复杂而固定的动力定型。只有以意识引导动作,这种动力定型才可能在大脑皮层中更容易和更加完美地建立起来。由于太极拳运动的缓慢而均匀的节奏才使意识引导动作成为可能。其他项目如体操、游泳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的情况,唯不如太极拳那样要求高度自觉而已。

动作与呼吸相配合

太极拳运动是非常重视呼吸运动的。动作和呼吸相配合是可以做到的。呼吸与动作配合的一般原则是:(1)开吸合呼。动作中特别是两臂开放时吸,合拢时呼。

即两臂上举和左右分开时吸,下落和向中间合拢时呼,如“如封似闭”。

(2)收吸放呼。动作收提时吸、发放时呼。臂屈曲收回时吸,伸出时呼,如“海底针”。

动作与呼吸互相配合有利于呼吸的畅通,气血的的稳定。但在练传统套路时有时呼吸与动作两者配合不上。因此应改为自然呼吸而不能强求配合,以免造成呼吸率乱。然后再逐步加以调整(如以短呼或短吸加以过渡)。

逐步恢复两者互相配合一致的节奏。

动与静相结合

太极拳是意识与肌肉活动并重的。在传统的理论中甚至提出意识重于肌肉活动,有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的说法,意谓骨、肉的运动从属于意识的活动。至于动与静的关系,则有“动中求静,静中求动”的说法。太极拳练起来是绵绵不断的,从全身的活动来说又是“一动无有不动”的。所以“静”绝非是动作的静止,而是意识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状态,即安静、沉静或冷静的意思。动静相结合也可以说是意识引导动作的一种体现。“动中求静”是要使运动免于浮躁;“静中求动”是要使运动免于呆滞。

刚柔相济

太极拳的练习讲究刚柔互相补充,使肢体在动作时具有弹性。所谓“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可以比作一条弹簧,强力压缩它,它是会“让”的。但在让的过程中每一点上都育一种回弹的力在发生作用。一旦压力不足,它就要恢复原状。“让”就是有柔性,时刻在回弹着就是有川性。“刚”里有“柔”“柔”里也有“刚”。刚柔互济在太极拳的技击上极为重要;在医疗上则可以理解勾拈抗肌协调性完善的表现。

运动的整体性

太极拳在演练时要求完整一气。完整一气就是不能散漫,不能支离破碎毫无联系。一套拳练下来要一气呵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乃至整套拳路均从头到尾连续不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犹如一个圆环。这体现在两个方面:(1)上下相随。练拳时手、臂、腰身的动作和腿部的重心转移、进退移动都是互相呼应、协调一致的。表现为虚实分明、重心稳定、移动灵活。(2)绵绵不断。是讲动作的连续性。一个拳式包含的几个动作都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拳式的衔接过渡也是严密元缝的,犹如一个更长的拳式一般。整个套路也是从头到尾连续不断紧密衔接一气呵成。

这两个方面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制约。这就是太极拳的整体性。太极拳论中所说的“运劲如抽丝”“劲不断”“劲断意不断”则是整体性的一种描述和体现。

神态自然、活泼

太极拳对于练拳时的神态也有所要求。神态要自然、沉稳、安详、活泼、目光灵活。力戒努目、攒眉、龇牙咧嘴、愁眉苦脸、摇头晃脑,以及身体做不必要的摇摆、晃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