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运城名人
15521900000055

第55章 裴度

裴度(765—839年),字中立,唐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裴柏)人,唐代中兴名相,杰出的政治家。度自幼饱读经史,博览群书,能诗善文。

德宗贞元五年(789年),擢进士第。但因为他耿直进谏,语切忤旨,好长时间为外放官员。其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唐中央内忧外患,十分衰弱,国家的统一徒有虚名,尤其自代、德两朝以来,盘踞在两河地区的成德、卢龙、魏博、淄青、淮西等镇的军阀,擅地自专,岁不输贡,曾多次拥兵抗侮朝廷,气焰十分嚣张。裴度对这种藩镇跋扈、凌辱王室的局面痛心疾首,决心为制服这些骄藩,振兴王室而效劳。由于朝内武元衡与裴度等积极主战,引起了各割据藩镇的切齿痛恨,王承宗、李师道之流竟派刺客把宰相武元衡刺死于清安坊,裴度亦在通化坊遇刺,身中三剑,头部受伤。但裴度“以平贼为己任”,绝不因此而动摇平叛之决心。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裴度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义军节度使,充淮西宣慰使的身份,亲赴前线。临行时对宪宗立下军令状,词情慷慨,宪宗状之,以至流涕。

裴度至前线后,首先重用了李愬、李光颜等一批智勇双全的将领,接着又奏请罢去了战场瞎指挥的临阵宦官。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前沿阵地宣慰将士,视察战情,士气大振,连连取胜。他派李愬率兵雪夜攻破蔡州,元恶吴元济就缚。至此,吴元济统治淮西10年之久的割据局面始告结束,裴度还朝,宪宗赐勋上柱国,封晋国公,复知政事。淮西的平定,使其他割据藩镇都先后归顺中央,史称这一时期为“唐至中兴,彰武而已”。而在这一中兴事业中,裴度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