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世上没有好养的孩子
15529200000004

第4章 奥数要不要学——奥数到底能带来什么

“纠结案例”

明明入学后学习成绩很好,这次家长会后,老师找我谈话,建议我给明明报名参加奥数班,还对我说明明很聪明,如果不学奥数会耽误孩子。看得出来,班主任老师是诚心诚意地说的,听到他夸明明聪明,我也很高兴。

但是明明的兴趣全在围棋上,每天做完作业后,他总会拉上我下几盘,没事的时候就爱抱着棋谱研究,一副“小人精”的样子。为了让明明得到良好的发展,我们为他报名并参加了少年宫围棋班的学习。围棋老师说,明明很有下棋的天赋。明明也学得很有兴致,一学就是三年,占去了明明每个周六的时间。

明明说他只想学好围棋,别的一概不考虑,如果我听从班主任老师的建议,很可能就会剥夺明明“单休”的快乐,但是不让明明学奥数,又怕耽误孩子,我该怎么办?

“学习奥数,发散思维”来自:有因有果小平衡1楼

小虎训练爬楼梯,他每步可以爬1个台阶、2个台阶或3个台阶,那么小虎爬到第16个台阶但不踏到第7个台阶和第15个台阶,共有()种方法。

这是一道小学五年级的奥数题,属于加法原理题,答案如下:

从第4个台阶开始,后一项的上法等于前三个台阶上法的和。爬1个台阶有1种方法,爬2个台阶有2种方法,爬3个台阶有4种方法,那么爬4个台阶,就有1+2+4=7种方法了。同理,爬5个台阶有2+4+7=13种方法,爬6个台阶有4+7+13=24种方法,踏过第7个台阶和第15个台阶,爬到第16个台阶共计有1849种方法。

请楼主平心而论,如果不告诉您答案,您是否做得出?

近年来,中国代表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名次。在第40届、41届、42届和43届的比赛中,连续4年都拿到了总分第一的好成绩。随着奥数活动的逐渐普及与发展,奥数受到了广大老师和少年儿童的青睐,成为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不畏困难、主动探索、健康成长的益智活动。

奥数所涉及的如技术、图论、逻辑、抽屉原理等实际应用问题,需要解题者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详尽归纳,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为数学问题,最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题。在这种解题过程中,不但可以培养解题者用数学观点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增强解题者用数学模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解题者揭示实际问题中隐含的数学概念及其关系的能力。

在学习奥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学习数学的实际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发散思维的发展。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具备较强的发散思维能力,就意味着学生可以“拿下”高分题,意义十分重大。

所以,尽管奥数难,学习奥数会占用孩子的休息时间,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剥夺”孩子的快乐,但我还是主张让孩子学习奥数,不指望孩子在比赛中拿到好名次,只想开发和提高孩子发散思维的能力。

“学好奥数,是进入名校的途径之一”来自:牛仔2楼

我们夫妻都是普通职工,和很多父母一样,我们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有朝一日“功成名就”。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让孩子进入名校学习,就目前而言,可行性比较高的就是通过学习奥数闯入名校。

从最初的中学生奥数热,到现在的小学生奥数热,奥数已经完全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我们城市的重点中学中招考试的数学试卷里,7道应用题奥数题占了5道,更有许多名校和奥数班暗中联合提前组织学生考试,优先录取在各类比赛中取得好名次和奥数成绩好的学生,就连书店里的教辅区,也用八排书架放置奥数类书籍,占小学数学辅导用书的50%。

据说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曾评价,奥数是一个让大部分孩子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课程,只有极少数的孩子能在奥数竞赛中出类拔萃,而大多数的孩子只能担当陪读的角色。

但我们夫妻愿意为了让孩子成为“极少数”的佼佼者而陪孩子一起搏一把,敢问哪对父母不希望孩子进入名校学习呢?当学习奥数成为进入名校的途径之一时,相信大多数父母和我们夫妻一样拒绝不了。

“掌握解题技能,是学习奥数的基础”来自:乐学族3楼

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校长卓立说:“奥数本身可以锻炼孩子思维,但一些孩子如果连数学都不及格的话,去学奥数是没有意义的。其实有些时候是家长的虚荣心在作怪。”

楼上家长的虚荣心比较强,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可如果孩子承受不住,后果会非常严重。我们楼有个孩子,本来聪明好学,人见人爱,被望子成龙的父母送去学习奥数。可奥数的难度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一直在班里成绩不错的孩子受到了挫折,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不但奥数没学成,期末考试的成绩也一落千丈。

我曾经是一名培训学校的奥数老师。要不要让孩子学习奥数,如今深深困扰着很多家长和学生。首先,社会上很多培训机构都开设了奥数培训班,质量参差不齐,学费却如出一辙地不便宜。对于收入一般的家庭而言,为孩子学习奥数做长期投入,恐怕很难承受。其次,大部分家长都怀着和楼上家长同样的心情把孩子送入奥数班学习,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孩子本意并不想学习奥数。对于一般小学生而言,难度过高的奥数习题不但会使孩子丧失更多的娱乐时间,严重的还会使孩子产生挫败感,更有甚者,会因此而产生厌学情绪。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家长和学生在没有搞清奥数学的是什么之前就草率决定学习奥数了。

众所周知,掌握解题技能和创造性思维发散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两个重要条件,两者相辅相成,单凭技能或思维都解决不了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材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技能,而奥数则着重开发学生的思维。如果孩子的数学成绩一般,数学技能还没有掌握好,那么何谈发散思维?

所以,如果孩子的数学学得不好,建议不要学奥数,否则既费时又费力,家长也费钱。

“高中生比小学生更适合学习奥数”来自:夏常有4楼

楼上握手,咱俩是同行。最近咱们的钱包有点儿瘪,有没有?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建议,要像打击赌毒那样,严禁戕害小学生的奥数训练,同时表示,奥数对于培养人的数学思维没有任何好处,是一个数学杂技,是一个毒品,是少数人赢利的工具。

2010年年初,政协委员发布了《疯狂奥数摧残误导孩子》一文。随后,某城市7所学校校长积极响应,作出八项承诺:

(1)坚决不从各类“奥数班”等非法办学机构录取学生;

(2)坚决杜绝本校职工参与“奥数班”等非法办学机构的任何活动;

(3)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入学选拔考试;

(4)在学校正常考试中,坚决不考“奥数题”;

(5)坚持学生考试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坚决不以各类学科竞赛成绩作为入学依据;

(6)逐步实行将省级示范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政策;

(7)立即进行“自查自纠”,对发现的不规范办学行为及时整改,对有关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

(8)将通过机制创新,建立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的学校招生录取规范,完善规范办学行为的长效机制。

不幸的是,我就是“某城市”的奥数老师。对于抵制奥数的政策,我谈不上支持,但也不排斥。

我曾经教过一个得意门生,稍加引导就能发散思维,用已经掌握的数学技能把相对复杂的题目答对。我很重视对他的培养,相信他如果一直学下去,肯定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可是,随着奥数题目的逐渐加难,这个学生对奥数的兴趣和关注度也随之增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学习奥数中,最后竟然认为书本的知识太简单,学起来没意思,只想学习奥数。为了他的前途,他的父母不得不让他终止学习奥数。

奥数的确是一门需要付出极大关注才能学好的学科,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相对而言,即便掌握了很强大的解题技能,也远不如自控能力比较强的高中生适合学习奥数。但就小学数学而言,在掌握解题技能、适当发散思维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奥数的题目相对而言比较有意思,只要不是过于深入的学习方式,通常都可以达到目的。

“学习奥数,家长同行”来自:爱子有方5楼

楼上很有师德,没有强制推荐学习奥数。我家孩子学了三年奥数,具备了良好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词多组、一题多解都能被孩子很好地完成,提高了各科成绩。姑且不论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如何,也不论我们让孩子学习奥数的目的何在,我只想谈像明明和我家孩子一样的低年级小学生如果正在学习奥数,我们家长怎样做才能真正帮到孩子。

低年级的小学奥数学习,旨在激发孩子对奥数的兴趣,培养孩子养成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除了老师用趣味性专题吸引孩子外,我们也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奥数,共同解题,帮助知识储备不足和尚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适应奥数的学习。在孩子走神的时候提醒孩子注意,在孩子迷惑不解时引导孩子思考问题,寻找答案。

在陪伴孩子学习时,不需要预习奥数班的讲义。奥数独特的教学体系、解题思路和方法是一般家长辅导不来的。提前预习,可能会与老师的授课思路不符,对孩子造成困扰。但要好好复习,低年级的孩子学得快、忘得也快,需要反复复习,才能记住相对较难的知识点,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有必要在和孩子一起上课时,和孩子一起做好笔记,帮助孩子复习。

“为适合学习奥数的孩子,挑选优质培训机构”来自:企鹅6楼

我是一名记者,曾“授命”针对奥数展开过深入调查。在调查中,我看过一篇报道,著名数学家杨乐认为,我国虽然有很多国际奥赛金牌得主,但他们都是经过强化训练才获得好成绩的。训练过多的解题技巧,对帮助孩子成长为数学家并无益处,甚至有可能扼杀数学天才。

我想,大多数家长没有想过让孩子成为数学家,但绝对不会有任何一位家长愿意扼杀可能成为数学天才的孩子。结合我调查过的案例,给楼主和家长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究竟哪些孩子更适合学习奥数:

(1)有关专家的意见:只有5%的智力超常的儿童适合学习奥数,只有这类“学有余力”的学生才能通过学习奥数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信心较强的孩子在解题中更容易迎难而上,适合学习奥数,长期保持对奥数的兴趣,不会出现“虎头蛇尾学奥数”的情况。

(3)主动要求学习奥数的孩子,大多是出于对奥数的兴趣。兴趣是学有所成的关键要素之一,这类孩子更容易在奥数学习中“突围”。

另外,在挑选奥数培训班时,家长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调查任课老师的教学经历。在陪孩子上课的过程中推断老师的教学水平,良师出高徒,千万不要让冒牌教师耽误了孩子。

(2)不要听信过分商业化的宣传。在众多学生中挑选一部分优秀学生展示教学成果,是每个培训班惯用的招生手法。比起这点,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在达到较高水平的过程中有多少学生被淘汰,或者培训机构在招生时有没有特意选择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考查其教学成果是否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3)奥数班的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老师的悉心指导,所以不要为孩子选择超过15人的班级学习,也不要为孩子选择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须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不断有家长表示孩子被奥数班疯狂摧残,大量的难题、偏题,夺去了孩子的睡眠和娱乐时间,同时,高昂的收费也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而奥数班的普及,也使义务教育政策受到了质疑。正是这些,造成了楼主的纠结:“到底要不要让孩子学习奥数?”也造成了部分家长虽然对奥数恨之入骨,但仍旧不得不逼着孩子学习奥数的现象,毕竟奥数成绩是升入名校的重要依据之一。

数学家杨乐曾表示,最适合学习奥数的是高中生。小学生和初中生更适合开放式学习模式,既要学习知识,也要培养兴趣,同时更要享受美好童年。当然也有例外,5%的超常儿童是需要学习奥数的,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们,请谨慎思考,理智判断您的孩子是否在这5%的范围内。如果是,请您为孩子选择优质培训机构学习;如果不是,请帮助孩子学好课内知识,掌握解题技能,适当发散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成绩,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