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世上没有好养的孩子
15529200000005

第5章 兴趣班要不要上——尊重孩子真实的兴趣

“纠结案例”

女儿小云今年读小学三年级,这个学期开学后,我发现一向不喜欢上兴趣班的她居然要求我给她报三个兴趣班,分别是钢琴、画画和奥数。孩子想多学些知识和技能,是争取进步的表现,我特别高兴,当即兴冲冲地带着小云去报名了。

原以为小云会在兴趣班中好好学习,谁知道,小云只上了几次课就不再想去了。三个兴趣班一共花了我家两个月的存款,我很生气,问小云为什么不去上了,小云说:“同学说钢琴、画画和奥数很有意思,我才想去的。但是我学起来一点儿意思也没有,上课上得很累。”

小云的理由听起来似乎可以成立,但就是这个理由让我陷入了纠结之中。小学阶段的孩子都上兴趣班,如果我同意小云不去会不会让她输在起跑线上?如果逼迫她继续上,会不会产生不良后果?以后她再要求上兴趣班时,我该怎样分辨她是真的喜欢还是只是出于跟风呢?

“跟风或兴趣,都要坚持学完”来自:春风化雨1楼

我不是来给楼主出主意的,我是来给楼主晒课表的。

周一晚:茶道培训班;

周三晚:英语提高班;

周五晚:硬笔书法班;

周六上午:计算班和画画班;

周六下午:英语口语班;

周日上午:发散思维班;

周日下午:舞蹈班。

小孩子总是禁不住撺掇,招生的老师说会发散思维的孩子聪明,孩子就死活要上;说跳舞的孩子气质好,孩子就一定要学。除了这两个兴趣班是孩子跟风要上的,其他的都是我给她报的。楼主,我给孩子报8个兴趣班可能有点儿多,孩子学起来也有些累,经常求我让她休息一天。但是一般孩子都会像小云一样,选择报3~4个兴趣班。想让孩子成功,就必须让孩子多学几门课程,多吃点苦头。哪有不吃苦就成功的道理?所以,甭管孩子是跟风还是真感兴趣,只要报了,就要坚持学完,不要助长孩子半途而废的习惯。

“兴趣学习,不重结果”来自:紫羽2楼

我在陪孩子上兴趣班的过程中发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学弹钢琴的学生家长只关注孩子能不能考级,学画画的学生家长只关注孩子的画能不能得奖,学跳舞的学生家长只关注孩子能不能达到参赛的资格。

想必楼上要求孩子一定要坚持学完,也是为了看到成果吧?

我是商业写字楼的物业主管,楼里有一家兴趣培训机构,我在为不为孩子报兴趣班的纠结中没少咨询过。其实让孩子上兴趣班,如果家长的目的不在过程而在结果,会给孩子和老师都带来压力。小学阶段需要多方面培养孩子的能力,而兴趣班恰恰可以调动孩子的每个器官和各种感觉。重视在过程中能力的培养,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会对孩子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益处。

这学期,我在这家培训机构给孩子报了画画班、长笛班和围棋班。画画可以增强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对色彩的辨识度;长笛班可以增强听觉能力;围棋班可以增强思维能力。同时,这些课程都可以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孩子看起来也还喜欢。

“要亲情,也要兴趣”来自:小小3楼

一楼的兴趣课表吓到我了!我家孩子最初也是出于跟风才报的兴趣班。小家伙兴致一来就报了三个班,结果周末的时间几乎全都用在学习上了。一段时间后,我明显发现孩子不像以往那样和我亲近,也不再主动和我聊学校发生的事情,还变得易怒了。

所以这个学期我不再让孩子上兴趣班了,看起来孩子也是不上也可的态度,不像最初那样强烈要求一定要上了。小学阶段的孩子只有和父母在一起,多聊天、多沟通,才能保证其心理的正常发展。为了不和孩子在心理上产生隔阂,我想我的决定是正确的。

但我也没有停止对孩子的兴趣培养,在周末带孩子一起游泳,买来日本绘本书和孩子一起画彩铅画。在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不但恢复了“邦交”,同时也“圆”了自己的绘画梦,现在我和孩子都很盼望周末的到来。

“兴趣需要激发”来自:冉冰4楼

我赞同和孩子一起学,但不赞成为了圆自己的梦而让孩子学。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兴趣强加于孩子身上,应当根据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己选择,否则孩子就会成为另一个我们。当他长大成人后,也会因为没能学到自己想学的而让他的孩子帮他学。而且,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学习起来会非常痛苦,而只有真正感兴趣的课程孩子学起来才有动力,这股动力也会帮助孩子坚持学下去,从中获得成就感,不断树立起自信心。

所以,和孩子一起学是个好办法,但前提是和孩子对同一件事情感兴趣。如果实在没有,也可以通过熏陶的方式来培养。

我喜欢软笔书法,但孩子不喜欢,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我买了一套毛笔,每逢周末,家里就散发出好闻的墨香,同时我还把比较好的作品装在相框里挂在墙上。孩子表现出喜欢我写的字的态度时,我就鼓励他说,如果他写得好我也可以把他的作品挂到墙上。慢慢地,孩子也喜欢上了写大字。

由于和孩子有共同的爱好,我们沟通的话题越来越多,孩子也爱向我请教了。孩子掌握得非常快,一段时间之后,我怕我的水平有限不能再教好他,就和他商量给他报个兴趣班,专门学习软笔书法。孩子答应得很痛快,学得也很用心,现在家里已经挂满了孩子的作品,老师也推荐孩子参加区里的书法大赛。

“学得多不如学得精,跟风拒绝有妙招”来自:风浪村民5楼

楼上的方法很好,我要学习。

听专家说,如果让孩子参加过多的兴趣班课程,可能会引发孩子患“厌学症”,所以楼主我建议你去发现小云的兴趣,如果和我一样发现不了,就用楼上的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只让孩子学一样,学得快乐,也能学得精通。需要劳逸结合的不只是上班族,还有我们的孩子,让孩子在疲惫中学习,必然越学越疲,越疲越焦虑。只有保证孩子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才能让孩子有足够的精力用在学习课内知识上,并且保持良好的成绩。

如果孩子出于跟风要参加多个兴趣班,楼主不妨参考一下我的建议:

(1)鼓励孩子多做家务,做得好做得快,就给孩子物质奖励,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还能让孩子在长期攒钱中对所跟风的兴趣有沉淀的过程,不再因为不让他参加兴趣班而发脾气。

(2)对于脾气倔的孩子不要直接说“不”,用沟通的办法告诉他为什么不给他报名。我家邻居对孩子说他要为孩子读大学攒钱,孩子虽然似懂非懂,但也能理解。当然,我家邻居是一位以身作则的好母亲,她在对孩子这样说的同时,也把自己打扮得很简朴,孩子虽小,但也能分辨家长是否说一套做一套。所以,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

“兴趣班,只报对的,不报贵的”来自:风浪6楼

我是一名家庭兴趣班的“班长”,开办这个兴趣班已经有三年时间了。我用这三年的经验,给家长提个建议,无论您的孩子是出于跟风,还是真的感兴趣,为孩子选择兴趣班一定要根据其实际情况理性选择,只报对的,不报贵的,让兴趣学习真正学以致用。

性格内向的孩子适合学习拉丁舞。孩子在感受欢快的舞曲节奏时,和同班同学加强了互动,时间长了,孩子会变得开朗。

性格外向的孩子适合学习书法,通过长时间屏息凝神地练习书法,孩子的性格可以沉静下来。

如果想增强孩子的优势,可以让语言能力比较突出的孩子学习写作或辩论,让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学习DIY,让协调能力强和身材纤长的孩子学习舞蹈。

在选择的过程中,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家长只负责把关。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孩子跟风学习,从而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养。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可以和孩子一起选择报名基础班,阅读能力不太好可以报名参加课外阅读班,为作文写作头疼的可以报名参加发散写作班,等等。

当然,孩子的身体健康也很重要。如果孩子的身体较弱,家长应当为孩子报名参加游泳等增强其身体素质的兴趣班。

另外,家长别忘了在挑选课程的同时也要挑选一位称心的老师,兴趣启蒙老师对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得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氛围也是决定孩子是否有兴趣继续学习的原因之一。

“兴趣学习时间参照表”来自:花镜月水7楼

综合而言,小学是培养孩子兴趣的最佳时间段,给楼主提供一份兴趣学习时间参照表,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为小云选择最适合学习的兴趣特长,让小云全方面发展:

学习小提琴的最佳年龄是5~6岁,这时孩子的手部力量完全可以做到单手拿琴站立,手指力量也刚刚可以演奏得当。

学习钢琴的最佳年龄是3~5岁,对小学生而言学习钢琴有些晚,但孩子如果在学龄前经常听音乐会或家长具备很好的音乐素养的情况下,也可以酌情考虑。

学习画画的最佳年龄是2岁半到3岁,大多数孩子在1岁左右学会涂鸦,2~3岁对颜色和形状产生强烈兴趣,4~5岁可以画出现实中的事物,比如云朵、太阳、小鸟。小学生学习画画相对较晚,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欲都很高,如果之前没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很容易让孩子在学习画画的过程中产生挫败感甚至开始自卑。

学习书法的最佳年龄是小学三年级左右,早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理解力不强,很难掌握书法的要旨,但如果孩子很小就表现出对书法的兴趣,可以让孩子多看字帖、多临摹。

通常,学习棋类的最佳年龄是3~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区分黑白子,也可以认识棋子中的文字,但要充分理解棋道,还要等到小学三年级左右。

学习体操的最佳年龄是3岁左右,错过这个时间家长切莫强求。

学习溜冰的最佳年龄是4~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大多可以像牙牙学语一样,不知不觉中就学会溜冰。

学习剑道的最佳年龄是小学三年级左右。这时孩子的体力和精神都发展到可以自控的阶段,不像年龄小些的孩子容易懊恼和自负。

学习舞蹈的最佳年龄在6~7岁。这时孩子的肌肉比较柔软,适于做有难度的劈叉等动作。

学习珠算的最佳年龄也是小学三年级左右,这时孩子基本已经可以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同时手指的灵活度也比幼儿时期有所增加,正是学习珠算的好时间。

学习游泳则没有年龄限制,无论婴儿、幼儿,还是小学生,甚至是大学生,只要想学,随时都可以。

孩子参加兴趣班,本是一件好事。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很快乐,有的孩子很累,有的孩子很抗拒,有的孩子学习起来总是虎头蛇尾。因为孩子的种种反应,家长也开始纠结起来。

孩子跟风参加兴趣班,家长要学会巧妙拒绝,孩子因为感兴趣参加兴趣班,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理智选择应学几门课程,学多久。总之,最了解孩子的终归还是父母,为孩子的兴趣把关,选择对孩子有所帮助的课程,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兴趣,用特长为孩子弥补不足,增强优势,为孩子的人生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