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小事成就大事
15532700000006

第6章  留心小事,把握良机

不放过任何细节。

———松下幸之助

细节蕴藏着商机

麦当劳有今天的地位,主要不是由于麦氏兄弟,而是由于一个叫克罗克的推销员。他第一次接触麦当劳,已经52岁了。从世界超大型公司的创始里程来看,他也许是最老的。

克罗克曾回忆说:“踏进餐厅的那一刻,我震惊了。我感到,准备多年,我终于找到我潜意识里要寻找的东西。”克罗克凭什么来寻找呢?经验和直觉。在此之前,他已做了25年的推销员。

那是1954年,在一个中午,克罗克走进了麦当劳餐厅,去推销他的该死的奶昔机。小小的停车场,差不多挤着15O号人,而麦当劳的服务是高速作业,15秒钟就交出客人的食物。

克罗克激动了,来不及思考,经验告诉他,自己要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了:在成千上万的地方开麦当劳餐厅。

不过,当与麦当劳兄弟谈判时,克罗克还念念不忘他的奶昔机。但他很快就抓住了关键细节,奶昔机消失了。

与麦当劳一样,可口可乐也不是阿萨.坎德勒发明的,但正是在他手上,可口可乐才成为风靡世界的王牌饮料。这仅仅是因为,发明可口可乐的彭伯顿只完成了科技创新,却不懂得市场价值,而阿萨.坎德勒懂。

为了便于记述,我们把阿萨.坎德勒尊称为“可口可乐之父”,或者“可乐爸爸”。“可乐爸爸”出生在佐治亚的医生家庭,南北战争打破了他的学习生涯。19岁的“可乐爸爸”在一家小药店打工,干了两年半。考虑到前途,他离开小地方,去到亚特兰大。大城市是孕育大成功的土壤。

在跟别人打工七年之后,“可乐爸爸”开了一家药材公司,这对可口可乐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因为阿萨.坎德勒由此获得了丰富的商业经验。在后面的叙述中,我们会感受到,这几年独立经营的经验(而不再是打工),对高度专业化的商业能力的形成是多么的重要。通过这几年的经营,阿萨.坎德勒发现,药房的利润主要不是来自配方,而是出售药材。

他开始着力建设自己的商品体系。在这样的商业背景下,可口可乐出现在阿萨.坎德勒面前。1862年,11岁的阿萨.坎德勒从一辆装满东西的货车上掉下来,车轮从头上碾过去,造成头部骨折。可怜的小阿萨.坎德勒虽免一死,却留下后遗症:偏头痛。于1886年,彭伯顿发明可口可乐,把它作为药物来推广。1888年,阿萨.坎德勒的一个朋友,建议他试试可口可乐。阿萨:坎德勒照办了,头痛果然减轻。后来,他不断饮用可口可乐,偏头痛竞逐渐好转。这使得身为药剂师的阿萨.坎德勒对可口可乐大感兴趣。经过调查,他发现,彭伯顿并不善于经营,于是他决定入股,把货中优良的“药品”推广开来,并且相信有利可图。

关键的一步是,阿萨发现,把可口可乐作为饮料来卖,市场会大得多。就是这个微妙而伟大的灵感,才有了今天的“可口可乐”。但就阿萨本人来说,他终生都相信可口可乐的医疗价值。阿萨人股可口可乐之后,觉得彭伯顿和参与生产、销售可口可乐原浆的人都没有做好工作。他不想部分地接管一项管理不善的事业。要么不干,要么完全控制!阿萨经营的药剂事业在南方最为兴旺发达,从他的有利地位出发,他认为可口可乐可以大展宏图。阿萨说到做到。阿萨在购买可口可乐的股权时,有意识地注意保密。他是亚特兰大制药界的名人,很有钱。如果彭伯顿知道幕后购买者是阿萨,要价可能很高。他成功地瞒过了可口可乐的发明人彭伯顿。这使阿萨节省了许多美元。在商业中,信息是很重要的,保密意识就尤其显得重要。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阿萨是逐步掌握股权的,他十分聪明,一开始同其他合伙人一起分担风险,等到确有把握可以赢利时,才去争取全部股权和控制权。

与阿萨一样,盖茨也是一个拥有不同寻常的能力的人。1971年,湖滨中学程序编制小姐得到一项重要业务:为信息科学公司编一份工资表程序。按盖茨的说法,该项目非常繁琐麻烦,必须了解州税法、工资扣除法等。盖茨很懂经商之道及商业法律程序,他成了编制小组的中心人物与法律顾问。程序完成后,盖茨他们并未只要求一次性地支付,而是非常精明地提出以版权协议的规定支付酬金,他们知道版税金额巨大,并且是长期性的。他们通过抽取版权费,获得了该公司利润的1O%。

肯特.伊文斯的父亲认为:“如果有人想知遭为何盖茨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我认为主要是由于他早期经商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盖茨的商业意识令人吃惊,一个中学生就知道按自己的条件与一家公司按版权抽取利润了。

事实上,最早在软件业成功的不是别人,而是那位“戏弄天才的天才”———西摩.鲁宾斯坦。他决定软件只能独立出售,并只对零售商做生意。他委托别人开发软件,又按每份计酬的办法推销。他一开始就知道盖茨的磁盘操作系统做得不错,但他选中了基尔代尔的CP/M操作三,只以2.5万美元成交,包括版权!“学问人”基尔代尔却以为自己做了一笔好买卖!基尔代尔的学生编写了一套计算机的BASIC语言,鲁宾斯坦也把它买了过来,出价更低,并称BASIC语言可配合CP/M使用。而基尔代尔和他的学生一样,根本没想到版权或使用权这一回事儿!

这样鲁宾斯坦在与盖茨的交锋中略占上风。因为他拥有虽不及盖茨的MBASIC好,但已完全可用来配合CP/M使用的CBAIC,而微软却急需买主来获取收入。在此天形下,鲁宾斯坦才从微软购买软件,谈判始终由鲁宾斯坦主导,他把全部手腕施加到年轻的董事长盖茨身上。盖茨过丁几天才开始对鲁宾斯坦的意图有所表示。一个天才戏弄了另一个天才。盖茨后来回忆说:“我很尊敬西摩.鲁宾斯坦,他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一切,而我却任由摆布。”当然,盖茨这样的天才是不会上第二次当的。聪明人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不同时连犯两次一样的错误。商海无天,重要的在于汲取教训,避免再犯。盖茨今天的经营技巧和手腕并非天生,也是在摸爬滚打中摸索出来的,这其中当然有鲁宾斯坦的功劳。

工作中,细节更往往蕴藏着商机。把握住了关键细节,就如同获得了启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创造机会,|步|步地前进

智者创造时机,强者抓住时机,弱者等待时机,愚者错过时机。没有一位诚人曾抱怨说,没有机会。

成功人士常说:“我总有机会!”失败者的借口是:“我没有机会!”失败者常常说,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缺少机会,是因为没有成功者垂青,好位置就只好让别人捷足先登,等不到他去竞争。

可是有意志的人决不会找这样的借口,他们不等待机会,也不向亲友们哀求,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机会。他们深知,惟有自己才能给自己创造机会。

亚历山大在某一次战斗胜利后,有人问他,是否等待机会来临,再去进攻另一个城市,亚历山大听了这话,竞大发雷霆,他说:“机会?机会是要靠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创造机会,便是亚历山大之所以诚大的原因。因此,惟有去创造机会的人,才能建立轰轰烈烈的丰功成绩。

如果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总要等待机会,那是极危险的。一切努力和热望,都可能因等待机会而付诸东流,而那机会最终也不可得。

有人认为,机会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一旦有了机会,便能稳操胜券,走向成功,但事实并非如此。无论做什么事情,就是有了机会,也需要不懈的努力,这样才有成功的希望。

在社会生活中,到处有着大批失业的人群,好像是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足。但事实上,却同时有许多空缺的职位保留着。在每种职业的门口,都有“诚聘员工”的广告。当然,企业界所招聘的是那些受过更好训练的,是那些更为出色的经理和领袖,企业界要求人格更完善的人才。

人们往往把希望要做的事业,看得过于高远。其实最诚大的事业,只要从最简单、最细小的工作人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便能达到事业的顶峰。

如果你看了林肯的传记,了解了他幼年时代的境遇和他后来的成就,会有何感想呢?他住在一所极其简陋的茅舍里,既没有窗户,也没有地板;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他仿佛生活在荒郊野外,距离学校非常遥远,既没有报纸书籍可以阅读,更缺乏生活上一切必需品。就是在这种天况下,他一天要跑二三十里路,到简陋不堪的学校里去上课;为了自己的进修,要奔跑一二百里路,去借几册书籍,而晚上又靠着燃烧木柴发出的微弱火光阅读。林肯只受过一年的学校教育,处于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竟能努力奋斗,一跃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成了世界上最完美的模范人物。

伟大的成功和业绩,永远属于那些富有奋斗精神的人们,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们。应该牢记,良好的机会完全在于自己的创造。如果以为个人发展的机会在别的地方,在别人身上,那么一定会遭到失败。机会其实包含在每个人的人格之中,正如未采的橡树包含在橡树的果实里一样。

“我没有机会”,这位生长在穷乡僻壤茅舍里的孩子,怎会进了白宫,怎会成了美国总统?而同一时代那些生长在有图书馆和学校的环境中的孩子,其成就反不如茅舍里的苦孩子,这又如何解释呢?再看那些出于贫民窟的孩子们,有的不是做了议员吗?有的不是做了大银行家、大金融家、大商人了吗?那些大商店和大工厂,有许多不就是由那些“没有机会”的孩子们靠着自己的努力而创立的吗?

因此,“我没有机会”,这只是失败者的推诿之辞。

无论做什么事天,哪怕是一件再微小不过的小事,就是有了机会,也需要不懈的努力,这样才有成功的希望。

绝不放弃万分之|的可能

绝不放弃万分之一的可能,终归有收获;轻易放弃一分希望,得到的将是失败。

这是一个崇尚开拓创新的时代,人人都渴望能证实自我。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勇敢地面对失败。失败并不可怕,由于恐惧失败而畏缩不前才是真正可怕的。

要战胜失败,就不要放弃尝试各种的可能性。

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放弃尝试种种的可能,终会有成果的。

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

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

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咸功。

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这个青年先后5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咸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许,我们高贵的灵魂暂时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放的净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要求自己永不放弃万分之一的可能性。

一位电台主持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遭遇了18次辞退,她的主持风格被人贬得一文不值。

最早的时候,她想到美国大陆无线电台工作。但是,电台负责人认为她是一个女性,不能吸引听众,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她。

她来到了波多黎各,希望自己有个好运气。但是她不懂西班牙语,为了熟练地掌握这门语言,她花了三年的时间。但是,在波多黎各的日子里,她最重要的一次采访,只是有一家通讯社委托她到多米尼加共和国去采访暴乱,连差旅费也是自己出的。

在以后的几年里,她不停地工作,不停地被人辞退,有些电台指责她根本不懂什么叫主持。

1981年,她来到了纽约的一家电台,但是很快被告知:她跟不上这个时代。为此,她失业了一年多。

有一次,她向一位国家广播公司的职员推销她的清淡节目策划,得到他的肯定。但是,那个人后来离开了广播公司。她只好再向另外一位职虽推销她的策划,这位职员对此不感兴趣。她找到这位职员,要求他雇用她。此人虽然同意了,但他却不同意摘访谈节目,而是让她主持一个政治节目。

她对政治一窍不通,但是她不想失去这份工作。她于是“恶补”政治知识……

1982年的夏天,她的以政治为內容的节目开播厂。凭着她娴熟的主持技巧和平易近人的风格,节目期间听众可以打进电话来讨论国家的政治活动,包括总统大选。

这在美国的电台史上是无先例的。

她几乎在一夜之间成名,她的节目咸为全美最受欢迎的政治节目。

她叫莎莉,拉斐尔。现在的身份是美国一家自办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曾经两度获全美主持人大奖。每天有8OO万观众收看她主持的节目。

在美国的传媒界,她就是一座金矿,她无论到哪家电视台、电台,都会为他们带来巨额的问报。

莎莉.拉斐尔说:“我平均每一年半,就被人辞退一次,有些时候,我认为这辈子完了。但我相信,上帝只掌握了我的一半,我越努力越是坚持,我手中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有一天,我终于赢了上帝。”

“我赢了上帝”这句话曾经作为标题,出现在美国的许多媒体上,包括国家电台对她的一个访谈录。

绝不放弃万分之一的可能,你就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每一次失败都应视作一种财富,能够缩短你与成功之间的距离。失败了而不放弃的人,不应看不起他们,而应去讴歌他们,应向“失败的英雄”致敬。

李嘉诚抓住每|个细小的机会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朴素的格言,包含了深刻的真理。有时候,面对同一个机会,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却只能眼睁睁地看它溜走。这是因为抓住机会,只是一瞬,但是准备的时间却是十分长久,而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

李嘉诚,香港首富,他的经历给我们很多教益。

14岁时,李嘉诚的父亲去世,他被迫辍学,并挑起生活的重担。他先在亲戚开的钟表公司当小学徒,每天泡荼扫地。所做的事情虽小,但他却从不厌烦,反而把这当做学习的机会,从中学到了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的功夫。不仅如此,在端荼倒水期间,李嘉诚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他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了钟表的安装、修理,熟悉了各款钟表的使用性能和特点,这得到了老板的赏识,他升做了店员。

李嘉诚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內心深处有一种十分强烈的求学愿望。由于非常想读书,于是白天工作回来以后,他都要买一些旧书回来用功自学。因生活所迫,学完的旧书还要拿到旧书店去卖,再将卖旧书的钱买回“新”的旧教科书,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节省了许多钱。

后来,李嘉诚当上了塑胶带公司的推销员。走南闯北的推销生涯,不仅初步形成了他的商业头脑,丰富了他的商业知识,而且也使他结识了许多朋友,教会了他各种各样的知识,这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O年,李嘉诚倾其积蓄咸立了“长江塑胶厂”,由此开始了创业之路。凭着自己的勤学和商业头脑,他发了几笔小财,但由于经验不足和过于自信,工厂转而严重亏损,这一惨淡经营期一直持续了五年。

李嘉诚经过一连串磨难后,痛定思痛,开始冷静分析经济形势和市场走向,在种类繁多的塑胶产品中,他生产的塑胶玩具已经趋于饱和状态了。这意味着他必须重新选择一种能救活企业的产品,从而实现塑胶厂的转机。

机会来了。有一次,李嘉诚从杂志上注意到这样一则信息:用塑胶制造的塑胶花即将倾销欧美市场。这样一个小小的事情,使他马上联想到,和平时期的人们,在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之后,必定在精神上有更高的要求。如果种植花卉等植物,不但每天要浇水,除草,而且花期短,这与人们较快的生活节奏很不协调。如果生产大量塑胶花,则可以达到价廉物美,美观大方的目的,能很好地美化人们的生活。想到这时,他兴奋地预测到,一个塑胶花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

接着,李嘉诚四处奔波,不辞辛劳,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终于生产出了既便宜又逼真的塑胶花,并通过各方面的促销和广告活动,使塑胶花为香港市民所普遍接受,也使“长江塑胶厂”为人们所熟悉。

不久,李嘉诚又从出口洋行获得准确的消息:美国塑胶市场正在扩大,除了家庭室內插花装饰外,家庭外的花园,公共场所,都用塑胶花点缀。他密切注视市场的动态,抓住每一个变化的细节,并开始逐渐加大广告宣传的力度。他非常希望接洽到资金雄厚的大客戶,以图稳步发展。

这年秋天,李嘉诚意外地收到一家北美大公司的电报。电报说这家垄断公司将派一名经理视察李嘉诚的工厂,以及香港其他塑胶花企业,决定从中挑选一家最有实力的进行长期合作。他预测到这个机会将带来令人振奋的前景。于是,连夜在公司召开紧急会议,并决定马上寻求一切机会向银行申请贷款,以便购入全新的塑胶花生产设备,租赁新厂房。

李嘉诚的一大特点,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哪怕再小不过的机会。他与全体员工一起苦战七个昼夜,终于在一周內将一切准备完毕。在北美经理到达的那一天,李嘉诚亲自开车去迎接这位“财神爷”。当这位经理参观完之后,深感此公司实力雄厚,气派非凡。经过会晤恳谈之后,这位经理同意与李嘉诚签订长期合约,因此咸了长江公司的最大主顾。通过这家公司李嘉诚还与加拿大银行界有了互相信任的友好往来,为日后拓展海外市场埋下了“伏笔”。

从此,李嘉诚的事业蒸蒸日上,饮誉世界。而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抓住每一个小机会的精神更是值得职场中的每一位员工学习。

机会来自小小的苗头

人人都有走向成功的机会。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能够抓住机会,因为机会出现的时候,都是一些非常细小的苗头,不容易被发现。而那些成功者就是能够抓住那些小小的苗头,发展出宏大的事业。

福特的成功思维是注意小事情。“忽略小事的人是不会成功的”。美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公司———福特汽车公司,是以福特的名字命名的。当年福特大学毕业以后,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时去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他觉得自己没什么希望了,但既然来了,也不能不去一试就打退堂鼓啊。于是,他便敲门走进公司办公室,发现地上有一张废纸,就弯腰把它捡了起来,顺手把它丟进了废纸篓里,然后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对他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感到意外,董事长说:“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而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的眼睛里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而只能看见大事、忽略小事的人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你。”福特就这样进了这家公司。果然,后来福特干得相当出色,终于坐到了董事长的交椅上。

美国著名的家具经销商尼.科尔斯,一次家中突然失火,几乎烧光了他家里的一切,只有些粗壮的松木,外面烧焦,而內芯得以残存。要在一般人,可能在极度的痛苦中将这些废料扔掉完事,但尼.克尔斯却从这些焦木中发现了商机:因为那焦木的旧纹理和特殊的质感使他产生了灵感,他决定要制造以突出表现木纹为特点的仿古家具。

他用碎玻璃片刮去废木上的沉灰,再用细砂纸打磨光滑,再涂上一层清漆,便使废木显出了古朴、典雅、庄重的光泽和清晰的木纹。就这样,他制造妁仿古典木质家具独领潮流,从此生意兴隆。

有人赞叹尼.科尔斯因祸得福,其实不然,只是他能从一件简单的事物中观察和发现,奇迹才会出现。如果换一位不善于思考的人去看那堆燃而未尽的废木头,眼睛看直了也不会有所发现。

其实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如果肯动脑子,任何一件看似平常的事都有其可开发之处,而且很多的智慧和发现都来自一些平常的小事,只是你没有发现罢了。那么怎样培养一种能从平常事物中有不平常发现的心态呢?那就是要有一种善于思考的态度,只要勤于思考,仔细观察,就不会让很容易得到的机遇溜走。

美国玩具开发商布.希耐一次到郊外去散步,偶而看到几个孩子在玩一种又丑又脏的昆虫,且玩得津津有味,愛不释手。他立即联想到儿童玩具市场上所销售和设计的,全都是造型优美、色彩鲜艳的玩具。那么,为什么不给孩子们设计一些丑陋的玩具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呢?想到这里,他立即安排研制生产,推向市场后,果然反响强烈,供不应求,收益颇丰。从此,丑陋玩具在市场上的销售经久不衰。

那么,这些人为何会如此聪明,只是灵机一动就能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因为在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过程当中,他们的潜在意识十分积极和敏锐,这就证明了人在自信和主动的状态下才会变得聪明能干。也是在这种时候,他们才最具能动性和创造力,而且此时他们也最能很好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和发挥自己的最佳状态。

那么靠的是什么外在力量才使这些得以充分体现呢?那就是知识,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会有智慧,有了智慧,一有发现就会产生联想,由联想而酝酿出的方案能够走向成功。

独具慧眼———“亚马逊"创始人抠细节

一个清晰简单的好主意,往往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精彩成果。有时将自己的思考模式或方向巧妙地转个弯,的确可以看到更开阔的壮丽美景。而你是否也愿意改变自己原有的某些想法,来接受一些清新简单的好主意,让你的心灵,让你的人生获得意想不到的精彩成功呢?

一次,一个巫师见阿凡提走过来了,就叫他坐下,问道:

“我用手势向你问话,你能不能用手势回答我?”

“能呀。”阿凡提说。

于是,巫师伸出一个指头,阿凡提马上伸出两个手指头;巫师又伸出5个指头,阿凡提立刻伸出拳头。巫师感到很满意,称赞道:“回答得妙!”

观看的人傻了眼,问巫师:

“你们用手势一问一答,是什么意思呀?”

巫师说:“我伸一个指头,是说胡大只有一个,对吗?阿凡提伸两个指头。回答说胡大不是一个,是两个———因穆罕默德也代表胡大。我伸5个指头,是问他每天5次礼拜做不做?他伸出紧攥的拳头,表示他对做礼拜从不放松。”

“不,巫师,不对!”阿凡提说,“你伸的一个指头,是说要剜我一只眼睛,我伸两个指头,表示要剜你两只眼睛;你伸5个指头,是说要扇我一巴掌,我伸出拳头,是说要砸烂你的脑袋。”

对待一个事物的描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只需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哪怕是很小的角度,就可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

全球知名企业“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3O岁时已是某金融公司的副总裁。然而当贝索斯偶然看到“网络用戶一年中猛增23倍”这样一条信息后,出人意料地就告别了华尔街,而转创办网上商务。在网络上先卖什么东西好?贝索斯列出了2O多种商品,然后逐项淘汰,精减为书籍和音乐制品,最后他选定了先卖书籍。为什么有如此惟一的选择?因为贝索斯在分析过程中发现传统出版业有一个根本矛盾:出版商和发行零售商的业务目标相互冲突。出版商需要预先确定某部图书的印数,但图书上市之前,谁也无法准确预知该书的市场需求量。为了鼓励零售商多订货,出版商一般允许零售商卖不完就退回,零售商既然囤积居奇毫无风险,也往往超量定购。贝索斯一针见血地说:“出版商承担了所有的风险,却由零售商来预测市场需求量!”

贝索斯所看到的,其实就是经济活动中无法彻底根除的一种弊病:市场需求与生产之间的脫节。他自信,运用互联网,省略掉商品流通一系列中间环节,顾客直接向生产者下订单,就可以真正做到以销定产。

四年之后,贝索斯创办的“亚马逊”的市值已经超过4OO亿美元,拥有45O万长期顾客,每月的营业额数亿美元,杰夫.贝索斯也咸为全球年轻的超级大富豪。

贝索斯之所以成功,是他独具慧眼,敏感地从一些微小的事物中认识到网络里无限商机,跟着又发现和利用了别人没有解决的供销方面的冰———这是一座大有开发价值的宝山;经过精心筛选,他找到了一个切入点———网上卖书;利用美国的风险基金,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他终于走向辉煌。

及时捕捉市场上的“零次信息"

所谓“零次信息”,指的是那些内容尚未经专门机构加工整理就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的信息天报。比如,“一句话”、“一点灵感”、“一丝感觉”、“一个突出点子”等等均可称为“零次信息”。

这些“零次信息”产生于日常生活中,存在于平民百姓间,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任何人都可以获得,任何企业都可以利用。正因为如此,它们总是不被人看重,常常得不到利用。但是,也有一些有眼光的经营者却依靠利用开发“零次信息::而获得了滚滚财源。例如,十几年前,冰箱都是单门的,日本三洋电机公司生产的冰箱也不例外。有一天,该公司一技术人员偶尔听到用户的一句无心话:“每天打开冰箱门拿东西,冰箱里的冷气大量外泄,很可惜。要是将冰箱的外门制成上下两半,拿东西只需开一半,那就能节省很多冷气了。”这句话竞产生了三洋公司的畅销产品“双门冰箱”。

再比如,有一天,一位日本顾客突发奇想:为什么不生产表针“左旋”的手表呢?这样不但能满足一些人标新立异的心理,而且也能使手表品种更加丰富。这一奇想被一报纸刊载,不过它并没引起更多人的注意。有一天,日本东方钟表公司总,裁在翻阅旧报时,碰巧看到了这一“点子”,他如获至宝,立即组织人员开发出前所未有的“左旋手表”,刚一投放市场便大放异彩,格外引人注目。不仅首批几千块很快便销售一空,而且世界各地订购此种手表的订单雪片似地向公司飞来。

日本这两家公司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们利用了别人不注意的“零次信息”。可惜的是,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非常有价值的“零次信息”却一直在闲置,得不到开发利用。比如说,几年前,笔者曾在报纸上读到“异想天开”:一是让香烟的过滤嘴倒装置于烟盒的底部,这样卫生些;另一则是把雨伞做成屋顶式,雨水就不会打湿前后摆动的裤腿。这两则“异想天开”的思考很有实用价值。可是几年过去了,我直到现在仍未见到“屋顶式雨伞”、“过滤嘴倒装的香烟包装”。笔者真为这类金子般的“零次信息”遭闲置而扼腕叹息。诚然,投资这类前所未有的“零次信息”是要担很大风险的,有可能令投资者亏本破产。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无限风光在险峰”,风险大的投资也是利润最丰厚的投资。难怪有专家认为:一个“零次信息”有可能使穷汉变成富翁,一个“零次信息”可以让一个企业起死回生乃至兴旺发达。的确,“零次信息”反映的都是人们在生活中碰到的不便或需求,每一个“零次信息”的背后隐藏的就是一块很有开发价值的市场处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