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郊的潭柘寺,是京城上香求福的旺地。在最后面的大殿里,贴满了香客们祈求的字条。
我看到有一个字条是这样写的:
希望佛爷保佑,让我能早点结婚,早点有自己的孩子。
希望佛爷保佑,让我能挣到很多钱。希望佛爷保佑,让我一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这个人一连提了三个要求,我不知道佛爷该如何满足他。
如果保佑他早些找到生命的另一半,顺利地成婚、生子,那么这个人的一生就不会像他希望的那样无忧无虑,他的生命将担负起另外两个人的期待和职责,他将不会像单身时代那样随心所欲。
如果能保佑他挣到许多钱,那么他的事业成功,同时也意味着他失去了生活的宁静和闲暇,不能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钱多了,意味着他的生活不再简单而平静,会有更多的目标和奢求。
如果佛祖保佑他一生平安,简单而快乐,那意味着赐予他的是平凡、普通的生活,一生不会有大的波折和磨难,但是也不会有大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名利的重压。
佛该怎么办呢?
佛无法满足他的愿望,因为他的愿望本身就是悖论。当他的祈求得不到的时候,他也许会心生抱怨,会在心头暗暗不平:“我是如此诚心,跑很远的路来到这里,我烧了香,也随了香火钱,我还许了愿,我这么诚心,为什么佛听不到呢?为什么他不帮助我呢?”
由此,我们可能会怀疑佛的存在,疑心重重,自我挣扎。但是我们错了,佛听到了,他很慈悲,有求必应。他想帮助我们,但是他无法去做,因为我们的要求太荒谬和自相矛盾。
这种祈求的方式,本质上没有尊重之心。我们对祈祷的对象,我们对心里崇拜的那个至高的力量没有敬畏之心,没有像我们面对国王、面对总统,甚至面对自己的老板那样毕恭毕敬。
这样的祈求,就是把自己的要求提出来,强加给佛,或者上帝,或者种种你认为可以满足你的神灵。一个要求还不够,要一口气提出三个要求,这个人好像是老板,把任务以祈求的形式派给了佛,然后回家,什么都不做,静等着佛对他的恩赐,等着果实的到来。
我看到这个字条时,感到非常惊奇,又觉得有些好笑。我经常对人讲起这个故事,并一直牢记于心。
其实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我们习惯的祈求方式是:上帝,你应当给我这个或者那个,如果给我了,我就要还愿。如果你让我挣了1000万,那我就捐出100万,或者为庙里修庙门……如果给了我1000万,我会吃素1周,做好事等。
这个姿态不是祈求,是在提条件,是在要挟;没有恭敬之心,只是用认真的态度以自我为中心地漫天要价,要求命运之神为我服务。这是我们祈求的误区。
即便放到日常工作里,我们以这种方式与自己的老板交流,也不是好的方式。这种祈求的方式错在他不再是祈求而变成了要求。它的实质含义是:我要你……如果你能做到让我满意,我就……如果你不能做到我的要求,我就……
作为老板,我是不接受这种谈话的,这种方式没有交流,是一种强加的城下之约。以这种态度处事的人,难免会碰壁而不知就里,继而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但是他不知道,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处事态度决定的。
留心观察,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的身边有这种人,他们的做事方法没有建设性,这样的人很难得到合作和信任。
如果我们要祈求上天赐予我们需要的,应当满怀感激之情。即便我们请求老板加工资,也应当事前恭敬,事成感激;何况我们向上天祈求更大的回馈呢!
这样的人,上帝就是给了他最好的,他也不会领悟,还是会不满。为什么呢?还是以此为例,诚如耶稣所说:上帝会把最好的东西给你。他会把最适合你的东西给你。如果他认为给你安定和快乐的一生更重要,他会只给你这些,而不会给你另外两样。那你的反应呢?你没有得到财富,没有得到漂亮的太太和孩子,你还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吗?
许多人抱怨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因为自己盲目,没有看到上帝已经给了他最好的东西;许多人抱怨天地命运,抱怨佛不灵验,因为他自己盲目,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贝多芬失聪失明,但是他获得了心灵的灵性和创造的源泉。他只是简单地把头脑里面流淌出的音乐诉诸笔端。你能说上帝不偏爱他吗?上帝知道什么是他最喜好的,就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了。
世事都是如此,上天拿走一样东西,一定再给你一样东西。不是因为命运吝啬,而是因为我们的需要相互矛盾,如潭柘寺里的那张字条一般。所以我们不能同时得到,如同我们不能同时看到镜子的正反两面。
好了,我们已经意识到我们的问题。我们对未来、对命运又重新拾起信心,我们对上帝、对佛祖、对内心的灵性深信不疑。那么又该如何祈求呢?
首先,我这里提到,我们应当向上天也好、上帝也好、内心的灵性也好,反复向他们祈求。这是不是贪得无厌呢?
千万不能这样认为。如果我们是上帝之子,我们为什么不能向父亲祈求呢?如果你相信佛祖,为什么不相信内心的佛性呢?如果我们相信天地,相信人内在的小宇宙与天地间的大宇宙共同运作,为什么不能相信自身的力量呢?
我们一定有能力安排自己的力量。如果我们不自信,又该相信谁呢?如果我们不自信,谁又能相信我们呢?成功的人与不成功的人,区别并不大,只是前者懂得去祈求,去调动能量,而后者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改变命运罢了。
如何才是最好的祈求方式呢?
既然我们相信上帝,相信内在的力量,应当把自己的一切交由上帝或者自己内心的灵性来安排。我们只有祈求说:上帝(佛祖),我百分之百相信你,请你把最好的东西安排给我吧!
然后你听从上帝的安排,谦卑地服从,与命运携手同行,不起怀疑和怠慢之心。
潭柘寺字条的主人,他最大的问题是:他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既然如此,不如让万能的力量来安排。自己只需要服从,并把命运安排给你的眼前的工作做好,配合上帝的安排,与命运共舞。
我的父亲患胆囊癌,术后短短3个月就进入了弥留阶段。我不能接受他即将离去的现实。那时候,我每晚都会祈求,求上天能够挽留他的生命,哪怕只是延续。
父亲的生命在延续,但是生命的状态非常悲惨,每天处在疼痛中,非常烦躁。他只能靠输液维持生命,靠激素对抗发烧。父亲非常喜欢孩子,尤其是孙子孙女,但是后来,他对我们的来访已经无动于衷了。
直到有一天,求生欲望非常强的父亲对我说:他想走了。父亲已经厌倦和不能承受了,他宁愿选择离开,进入到未知的世界里面去。
从那天起,我向内心祈求:请安排最好的结果给我的父亲,我相信你。
父亲在几天后,意识清醒安静地离开了。离开前,他还给母亲打了个电话,让我赶到医院,希望能再看我一眼。护工和护士讲,胆囊癌的患者都是在高烧昏迷中,备受折磨离世的,像我父亲这样走得平静而没有痛苦的,确实少见。
我反思自己,其实我和潭柘寺字条的主人一样,我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安排。我只是考虑自己的感受,忽略了父亲的感受。我的盲目和偏执,加大了父亲的痛苦,也加大了我的痛苦。如果我早些把父亲交给上天来安排,结果会比现状完美。诚心地向内祈求,祈求内在的力量赐予自己最好的安排,然后我们只需要服从,服从上天最好的安排。
放下别人的错误。
从前,有两个僧侣匆匆赶路,他们要到一座名山,去向得道的著名高僧学习。正值当午,大地一片灼热。眼前一条河流,水流湍急,拦住了他们的去路。这条河上没有桥,只能蹚水渡河。两个和尚把鞋脱下,挽起裤脚,准备涉水过河。旁边有一个女子,在河边踯躅了很久。河水很深,她不敢独自过河,可是这里又没有渡船,所以她非常焦急。她向和尚们请求,求他们帮助她渡河。年龄大一些的和尚二话不说,把女子背在背上,开始涉水。另一个和尚满心狐疑,在后跟随。走到对岸,和尚放下女子,整理好衣服,与女子稽首作别,然后继续赶路。两个和尚一路无话。到了晚上临睡时,年轻的和尚忍不住问:“师兄,出家人不近女色,你怎么能背着女人呢?这不是犯戒了吗?”
师兄回答:“我早已放下了她,你却一直还在抱着她。我只背了她一条河流的宽度,但你抱她从中午一直到夜里。”
谁都知道,放下才轻松。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从曾经奋斗打拼的公司辞职,只身离开公司时,身心是多么轻松。一切置之度外,与我再无关系。不管是我们的对错还是别人的对错,这一刻被真正地放下。放下的感觉真好,转眼海阔天空。
这个年轻的和尚,首先要放下的是别人的错误。
在他的认识里,师兄犯了戒律,违背了教规。他的心里充斥着对师兄的批评。他的心里装着师兄的错误,从白天装到了夜晚。无论师兄是否真的错了,别人的错误,已经让这个年轻的和尚烦恼了半日。
在这点来看,年轻的和尚自己错了。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个年轻和尚的影子。我们的生活大多不如意,充满了抱怨和牢骚。固然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经常被别人的错误打乱,别人的失误或者恶意的行为,为我们平添了苦恼,破坏了我们的预想和目标。
所以我们该争取的要争取,该坚持的要坚持。这是自自然然的处世之道。
但是,我们对事不对人。别人的失误,无心而为的错误,我们不必放在心上,耿耿于怀。错误是生活的一部分,波折也是工作的一部分,永远不能避免。永远抱着别人的失误,抱怨和不平,受到伤害的是我们自己,让自己的心不安。
尽可能把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到完美,提醒别人避免错误,但是永远不要指望不出错误,百分之百的完美。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我们会活得舒服些。
记住,帮助别人弥补错误,或者预防失误,这才是有建设性的工作,做这样的人才有价值。
让我们最受伤害的是他人的恶意行为。不能否认,我们身边的确有些人的人品有问题,或者他们对自己有恶意、卑劣的想法和做法,还有的人性格粗俗、自私、狭隘等。和这些人相处,让你非常不舒服。而他们自己浑然不知,他们喜欢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你的身上,他们喜欢牺牲别人的感受来满足自己的快乐。如果他们感觉你和他们不是一类,会本能地以敌对的态度对你,排斥你并抓住任何机会跳出来伤害你。
这样的人不仅出现在我们的职场,在我所居住的社区的论坛上,也有这样的人物。我所在的社区论坛上,有一个人,他感觉到你不能和他同喜好,不能和他一起呼朋唤友、肉山酒海时,就会在论坛上和你作对,没来由地对你恶言相向。受到他攻击的人,不只我一个,其他几位业主也曾惨遭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