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全集
15549500000024

第24章 妈妈是男孩的爱心天使(3)

慈善的本意,当然是不求回报和感恩的。但作为人的一种社会伦理意识,感恩首先体现为对人的内在尊重。当他人为我做出真诚而无私的付出时,其中同时也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对此产生感恩之念,相应地不仅仅在于肯定他人为自己的付出所具有的特定价值和意义,而且也是对行为过程所展示的崇高人性表示敬意。在此意义上,懂得感恩就意味着领悟人的存在价值,也意味着人性的自觉。很多时候,感恩并不在于回报什么,而是在自己与社会之间创造一种互相影响的友善氛围。我们在肯定别人的同时,也升华了自己。我们任何人都要怀着谦卑的感恩之心,没有理由遗弃这份情感。

第六,感恩并非是简单的报恩。

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往往认为父母以及那些在某件事中帮过我的朋友,他们有恩于我,故我需要回报他们。也就是说“有恩在先,才有感激在后”,这在我们看来是人之常情,而且,它确实常常能够使得亲情与友情得到进一步加深。可是,如果我们愿意从自己狭小的习惯认知中走出来,便可以清醒地意识到:一个人只有报恩的思想是远远不够的,在我们的人生中,更需要一份“感恩”。

此外,感恩亦要讲究原则,不能不分是非黑白,更不能丧失人格。如果将感恩变成了助纣为虐,火中取栗,势必使感恩变味、变质。市场经济环境下,免不了有些人会借曾经给予你的恩惠大耍阴谋,利用你的感恩之意助其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一点,你在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时一定要注意引导!

总之,妈妈要注意培养男孩回报意识,千万不能让集众多爱于一身的男孩,变得自私、冷漠,变成个恩断义绝、忘恩负义之人!

7.做好男孩爱的教育

男孩是在爱中成长,在爱中学会爱的。试想,如果妈妈对男孩只是一味地奉献、一味地关爱,而不让他了解妈妈所做的一切,不了解妈妈内心的真实感受,那么他就很难懂得感恩,很难会有对父母的爱。妈妈要培养男孩有一双能够发现爱的眼睛,培养男孩有一颗感受生活灵敏的心。比如吃鱼,妈妈应在儿子小时候就真诚地告诉他,爸爸妈妈其实也很想吃鱼肉,但是爸爸妈妈舍不得吃,爸爸妈妈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他吃,希望他营养充足,快快长大。这样,他就会知道父母的苦心,从而慢慢地体会这份苦心,长大后就会因此而学会感恩。

那么,妈妈如何培育男孩这种感恩的爱的能力呢?以爱育爱,重要的是让他感动。只有真正的爱,才能让他感动。被真爱感动的男孩,才会懂得感恩;懂得了感恩的男孩,心中自然会有爱。

爱的教育应是整个教育的主旋律。妈妈要用爱心满足男孩对爱的渴望,注重发挥言传身教的力量,用自己良好的品行去影响他,从而让他体会爱、学会爱、学会如何去付出爱。

第一,让男孩感觉到你对他的爱。

父母们重视自己对孩子的爱,却往往忽略怎样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爱。爱有时是一种被动的感觉,它不以父母自己感觉“爱孩子”为标准,而是要看孩子是否感觉得到父母的爱。

杭州有关专家的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在对该市500多名4~6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竟有80%的孩子为“父母不喜欢我”而经常烦恼,有70%的孩子为自己的家庭不温暖而苦恼。有这么多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家庭的温暖,这是父母始料不及的。其主要原因是孩子们没有体会到爱,他们把父母的爱当做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一边不停地索取,一边毫不珍惜地抛弃。一位母亲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私了,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己。为此,我常告诫女儿,你从一个小婴儿成长到现在,有父母的爱护和哺育,长辈的呵护,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友情,你每时每刻都得到别人无私的付出。记得我曾经跟女儿举过一个小例子:‘妈妈每天早上帮你梳头发,从出生到现在已经十年了,一年365天,十年就是3650次,多么庞大的数字。女儿听了,半天合不上嘴巴,一个劲儿地追问我这是真的吗?我告诉她,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孩子往往很难体会到父母无私的爱,觉得很多事情都是理所应当。通过这样一个小例子,我女儿明白了别人给予了她多大的帮助,从而学会了感谢别人。现在每当孩子得到我们的帮助时,都会主动地感谢我们,也更加乐意帮助别人。”爱要让孩子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激起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恩情怀。

第二,父母的爱心行动会影响男孩。

要让男孩体会到爱,我们就要做出有爱心的行动,唯有如此,他才能真正明白爱心的价值,才会真正培养自己的爱心。

妈妈要做到严于律己,孝敬长辈,关心亲朋、邻里,对孩子坚持正面的教育。另外一点也特别重要,就是一家人要相互关心,特别是夫妻之间要相互体贴,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爱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我们在吃饭的时候都习惯给孩子夹菜,还不停地说:“多吃点儿,多吃点儿!”其实,在给孩子夹菜的同时,也应给家庭其他成员夹一下,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心。长期下去,就会有助于孩子爱心的培养,孩子也会关心自己的父母,一个爱父母的孩子才有可能爱整个世界。

第三,让男孩时时感觉到他人的恩情。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对世界、人生有怎样的认识,便会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如果一个人不能知恩,那么就不可能感恩。

北京四中的张驰,22岁已经是英国剑桥大学最年轻的中国籍博士生了。他的父母认为张驰最大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是他对父母、朋友,对北京、对祖国有一种感恩报孝的爱心。张驰的妈妈杜娟英是北京实验二小的老师,她特别注意对孩子情感的培养,提醒孩子注意感受周围人对他付出的爱。张家的邻居是一对生活清贫的老两口。为了省电费,他们晚上不怎么开灯,很早就睡觉了。一天晚上,张驰的父母去夜大上课,把年幼的张驰一个人留在家里。回来时,他们发现老奶奶家的灯开着。听见院门响,问明是他俩回来,老奶奶就把灯关了。妈妈问儿子:“张驰,你想想,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奶奶的灯为什么亮着?”张驰说:“噢,那是奶奶为我壮胆呢!”妈妈又提醒他:“奶奶没有说‘我可给你壮胆呢,我可是开着灯呢,我可为了你多花钱了’,对别人的爱应该是默默地奉献。”从那以后,张驰学会了体味别人对他的关爱,并尽可能地给予回报。他在初一的劳动课上学会了擦自行车,从此,每次自己过生日,他都会把父母的自行车擦一遍。张驰的妈妈用老奶奶家的一盏灯点燃了孩子心中感恩的灯。张驰的故事告诉我们,爱的感觉也需要培养,从点点滴滴去培养,因为最感人的爱往往就像人们最需要的空气一样,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而一旦有能力从细微之处感受到“有人爱我”,那孩子必定也会有一颗爱人的心。

第四,教导男孩用爱的情感发现生活中的美。

有两个小男孩去了草原,回来后,父母问他们,草原好不好?一个说,那里有青青的小草,那里有蓝蓝的天,那里没有人捉小鸟,那里太阳的脸上没有黑烟。而另一个则说,简直糟透了,那里蚊子、小虫太多了!瞧,人们看世界的角度不同,方法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活得幸福,首先要有一颗爱心,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每一种小动物。只有怀着爱的情感,用爱的眼光看世界,才会发现美,感受美。有了爱的情感,你会发现周围有许多人都在爱你、关心你!你不仅能从老师的赞美中发现爱,也能从他们的批评中感受到爱在课堂上,你会从老师的目光中发现爱,从每一天的作业中感受爱。你去商店买东西,乘公共汽车去上学,你会从售货员的微笑中发现爱,从售票员清脆的报站声中感受到爱的情感,你会发现妈妈每天为你起早做饭,虽然很平常,但那是爱;爸爸监督你学习很严厉,但那是爱;老师要求你很严格,那也是爱。总之,要让孩子知道爱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看你能不能发现。

第五,让男孩明白,爱无处不在。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间享受着与我们毫不相关的人给予的爱,所以,妈妈要教会孩子用感恩的心去善待每一个人。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脱离他人的帮助,如果你认为你这一生不靠任何人,那么你必定不会拥有爱,必定会生活得不幸福。

8.培养孩子说谢谢的习惯

感恩是我们对待周遭事物应该保持的一种心态。但很多人大都习惯于索取,所以无法体会付出、给予的分量,心中总是盘算没有得到的东西,却从没想过自己已经获得了多少,因而也就不懂得感恩,这样的人往往是自私自利的。

总之,妈妈应该教育男孩养成去感谢别人的习惯,即使别人对他的帮助只是举手之劳。要让他明白,去帮助别人和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都是基于人善良的本性,和人心中爱的情感,这是一种人与人相处的和谐,是一种幸福,也是感恩之心的自然流露。

妈妈如何培养男孩说谢谢的习惯呢?

第一,妈妈要示范给男孩看。

妈妈要做孩子的好榜样,经常真诚地对亲人、对朋友、对邻居说“谢谢”,同时,也不要忘了在适当的时机对孩子也说上一声“谢谢”。

作为妈妈,总是希望自己的辛勤抚养能得到孩子的认可,每次付出努力后总是企望孩子的一声谢谢。而孩子的心理在这方面与成人是一致的,同样也有类似的要求及满足。你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忽略了对他的尊重,更不能因为孩子是自己的亲骨肉就省去了应有的感谢和必要的礼貌。因为孩子就是在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长大成人的。试想,如果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感觉不到父母对他的感谢,看不到妈妈对别人的感谢,那他又怎么知道感谢别人,感谢妈妈呢?让孩子学会感恩,又从何谈起呢?

第二,从小就培养男孩说谢谢的意识。

人的意识是需要灌输的。无论妈妈为孩子端来一杯牛奶,还是出门前为孩子穿上外套,孩子在接受你的帮助后,都要说声谢谢,这不仅是礼貌,而且是真诚地表达谢意。此外,妈妈还要常提醒他们,在学期结束时给任课老师送一张卡片,以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也可以给开校车的司机叔叔、给送午餐的阿姨送上一张。当孩子们在过节、过生日收到大人们送的礼物时,在开心之余,也别忘了给送礼的叔叔阿姨送张谢卡,对他们为你精心挑选礼品的情意表示感谢,这也会带给送礼的人一份欢喜。随时给关怀过你帮助过你的人送一张谢卡,这样做不仅会带给别人愉悦开心的一天,同时也可以教导孩子把谢意挂在心中。

第三,让男孩感谢三个人、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