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颗棋子多条路,多一个朋友多助力
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与人打交道,有的人把这当成是绕不过去的烦琐细节,而有的人则把这当成是玩转一切的资源。一般人都认为智商很重要,情商更重要。实际上情商的重要就在于高情商可以玩转庞大的交际资源。而这些就是一个人在发展过程中,最值得运用的资源优势。人生有无数种可能,不懂得开拓,道路会越走越宽,而庞大的交际资源从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你的处世领域和无限的可能性。
刘邦在沛县起事后,周勃以亲近侍从的身份随沛公发兵。汉朝初定,各诸侯王的反叛不绝,周勃成为汉初平乱的主将,为汉高祖刘邦封为绛侯。后来,周勃被人诬告谋反,朝廷把这件事交给廷尉处理,廷尉要地方官逮捕周勃,进行审问。周勃非常害怕,不知怎么辩解。狱吏也欺凌和侮辱他。周勃无奈,只得送给狱吏千两黄金,于是,狱吏便在“牍背”——公文板的背面书写“以公主为证”几个字给周勃示意。公主指的是文帝的女儿,嫁给了周勃的儿子周胜之,所以狱吏教周勃请她作证人。
在狱吏的指点下,周勃又把昔日皇帝给他的赏赐都送给薄昭(汉文帝之舅),等到案件加紧审理时,薄昭便到薄太后那里替周勃说情。薄太后也认为周勃没有谋反之意。当文帝朝见太后时,太后便用“冒絮”(一种头巾)扔向文帝说:“绛侯周勃诛诸吕时,当年身上挂着皇帝的玉玺,在北军统率军队,不在那时谋反,现在在一个小县里,难道要谋反吗?”文帝已看到了绛侯在狱中的供词,便向太后道歉说:“官员们正在查清这件事,准备释放他呀!”于是派使节赦免了周勃,恢复爵邑。绛侯出狱后慨叹:“我曾率领过百万大军,到今天才知道一个狱吏也能起重要作用啊!”
大人物再厉害,他所掌控的资源,在细节上都会有专人来管,一个螺丝钉在局部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的生活归根结底是细节的堆积,因此生活中我们不应该忽视每一个人,要知道我们所遇见的事,绝大多数是你平常不注意的人在默默地做着。
不要忽视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哪怕这个人很卑微。因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你人生棋局里有用的棋子。“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学会重视身边的每一个人,善于与人合作,即使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也有可能助你走出劣势,摆脱困境。如果用实用主义的观点去处理与“小人物”的关系,等到“有事才登三宝殿”时,也许已经晚了。棋子不够用的棋局肯定难下,人生如棋局,每走一步都要注意给自己的下一步准备好棋子。不要忽视任何一颗棋子,棋局没结束前,每一个闲棋冷子都有可能变为忙棋热子。
王与马,共天下,合作而双赢
西晋灭亡后,幸存的皇族纷纷渡过长江躲避战乱。其中,琅玡王司马睿在王导和王敦的扶持下准备做皇帝。
王氏做的第一步,就是提高司马睿的声望和气势。三月初三这一天,按照当地的风俗,百姓和官员都要到江边去求福消灾。这一天,王导让司马睿坐上华丽的轿子到江边去,前面有仪仗队鸣锣开道,王导、王敦和从北方来的大官、名士,一个个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后面,排成一支十分威武的队伍。这一天在建康江边看热闹的人很多,大家看到这种从来没见过的大排场,都轰动了。江南有名的士族一看王导、王敦这些有声望的人对司马睿这样尊敬,大吃一惊,怕自己怠慢了司马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排在路旁,拜见司马睿。这样一来,司马睿在江南士族中的威望提高了。
通过这种手段,王导辅助司马睿获取了难得的威望。王氏兄弟成了支持司马睿的大后台,为自己的政治生涯,押了大大的赌注,而且以当时的形势来看,二人的宝八九成是要成功的。而司马睿此时势单力薄,急需有人在背后支持他,来扩大他的影响力,以在乱世中获得权力,在政治上立足。
当然,走了这一步,在王氏兄弟里,计划刚刚开始。王导对司马睿说:“顾荣、贺循是这一带的名士,只要把这两人拉过来,就不怕别人不跟着我们走。”司马睿派王导上门请顾荣、贺循出来做官,两个人都高兴地来拜见司马睿。打那以后,江南大族纷纷拥护司马睿,司马睿在建康站稳了脚跟。
这时,北方的士族、地主纷纷逃到江南来避难。王导又劝说司马睿把他们中间有名望的人都吸收到王府来。司马睿听从王导的意见,前前后后吸收了106个人,在王府里做官。
经过这样的一番经营,王氏兄弟最终联合各大家族,推举琅玡王司马睿做皇帝,是为晋元帝,从此建立了偏安东南百余年的东晋王朝。
历史上把司马睿与王氏兄弟的这一对政治组合称为“王与马,共天下”,也就是司马氏和王氏共同主宰朝政的意思。其实,之所以形成“王与马,共天下”这样的局面,与双方互补的利益需求和外部强敌环伺的危险局势有关。那时的司马睿实力较弱,如果不依靠王氏兄弟,他将无法在江东立足;而王氏兄弟在政治上实力强大,社会地位很高,相对实力较强,但是如果他们不借助司马睿,他们自己也没有足够的号召力来建立一个新王朝。同时,他们还面临着共同的困境,就是北方的外族入侵,所以双方的合作是必需的,也是必然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其实应该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每一个人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必定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比自己好的固然是自己的老师,不如自己的也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因为看到其不足之处,自己就会反省。所以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足以借鉴反省。
其实,与人相处,发现了别人的长处,而自己能从内心真正发出改善、学习的意念,是很难做到的。真正的有识之士,都把自己比做“沧海一粟”,当有人在牛顿面前赞誉他比前辈们更有远见时,牛顿却非常谦虚地回答:“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海所以烟波连天、浩瀚壮阔,就在于广纳百川之细流,不拒山泉之涓滴。为人处世,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满,以学生的姿态学习点点滴滴做人做事的道理,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
北宋名相晏殊,一次出巡途经江南,听说扬州的大明寺有许多好诗,决定前往欣赏一番。他来到大明寺,叫随从依次给他念颂寺壁题诗。晏殊免却俗套,不依旧时习惯,只凭诗论人,诗写得好,才进一步询问作者的姓名、籍贯、地位。大明寺中有一人凭借其诗引起了晏殊的瞩目,作者是当地一个叫王淇的主簿小官。晏殊并未因为王淇的地位低而鄙弃于他,相反,他令人找来王淇与之促膝而谈。晏殊曾无意中吟出一千古佳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一直不曾对上,王淇随口续曰“似曾相识燕归来”,让晏殊惊叹不已。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只要仔细观察身旁的人,你就会发现,无论多么出色的人,都不可能拥有所有的优点,而看上去再乏味的人,也必然会有一些长处。因此对人对事,只需学习他人的长处,将别人的缺点作为自己的警戒。为人要谨记“满招损,谦受益”,但谦逊也不可太过,过犹不及,谦逊的同时,要自信,不然就会人云亦云,失去自我。
桓魋是宋国的大夫,曾经想要谋杀孔子。学生们得到消息,告诉孔子要逃避,可是孔子满不在乎。他对学生们说,上天生下了我,把历史、文化的责任放在我身上,桓魋怎敢,又怎能伤害于我?结果当然证明了桓魋无法把孔子怎样。这是不是傲慢?不是的,是自信,有时候我们在保持谦逊的同时也要对自己有绝对的自信。
慎择良友:近朱近墨得不同人生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南怀瑾先生解释到,世间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朋友有益友与损友之分。友直、友谅、友多闻,是对自身有益的朋友。“友直”,是讲直话的朋友;“友谅”,是个性宽厚、能够原谅人的朋友;“友多闻”,是见识广阔、知识渊博的朋友。对自身修养无益而有害的损友亦有三种,“友便辟”是指有特别的嗜好,或者软硬不吃、不经意间便会将他得罪的朋友;“友善柔”是个性软弱、依赖性强,缺乏个人主见甚至一味依循迎合于你的朋友;“友便佞”则是专门逢迎拍马的朋友,通常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于己无益。
南怀瑾先生对损益友的解释,实际上是在提倡一种甘与君子深交,而不与小人往来的态度。
《聊斋志异》里有个河间生的故事,说的是河间生不务正业,交了个狐狸精做朋友。狐狸精天天带他去吃喝玩乐。一次,他和狐狸精下楼任意取酒客的酒食,唯独对一个穿红衣的人避得远远的。河间生问狐狸精:“为什么不去取红衣人的酒食?”狐狸精顺口说:“这个人很正派,我不敢接近他。”这时,河间生恍然大悟,他想:狐狸精和我交朋友,一定是我已走上邪道了,今后必须得正派才是。他才一转念,狐狸精就跑掉了。从此他果然走上了正路。
河间生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选择正派的人交朋友的重要性。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意思。朝夕相处,甚至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必须在思想、言论、行动等各方面相互影响,这种耳濡目染的力量是绝不能低估的。
在你的生活中,特别是在你为成功而奋斗之初,你可能需要寻找朋友,但是,你要注意,不要结交那些对你有害无益的朋友,不要被他们拖入浑水之中。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结交的朋友,对我们的一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说,交上怎样的朋友,就会有怎样的命运。
一只虱子常年住在富人的床铺上,由于它吸血的动作缓慢轻柔,富人一直没有发现它。一天,跳蚤拜访虱子。虱子对跳蚤的性情、来访目的、能否对己不利,一概不闻不问,只是一味地表示欢迎。它还主动向跳蚤介绍说:“这个富人的血是香甜的,床铺是柔软的,今晚你可以饱餐一顿!”说得跳蚤口水直流,巴不得天快黑下来。
当富人进入梦乡时,早已迫不及待的跳蚤立即跳到他身上,狠狠地叮了一口。富人从梦中被咬醒,愤怒地令仆人搜查。伶俐的跳蚤蹦走了,慢慢腾腾的虱子成了不速之客的替罪羊。虱子到死也不知道引起这场灾祸的根源。
因此,在选择朋友时,你要努力与那些乐观正直、富于进取心、品格高尚和有才能的人交往,才能保证你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以及朋友的真诚帮助。这正是孔子所说的“无友不如己者”的意思。相反,如果你择友不慎,结交了那些思想消极、品格低下、行为恶劣的人,你会陷入这种恶劣的环境难以自拔,甚至受到“恶友”的连累,成为无辜受难的“虱子”。
同当于祸福,患难见真情
传说春秋战国时吴楚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军事要地叫溧水,在那里有一个义气墩,记载着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当时燕国有两个人叫左伯桃、羊角哀,是很好的朋友,听说楚国招纳贤人,两人就结伴去楚国。
那是个冬天,这两位血气方刚,满腔热血,没有带多少御寒的衣服,衣衫单薄的他们走到东一个叫刘村的地方时不巧遇到大风雪,而干粮即将吃完,周围又地广人稀。左伯桃担心继续走下去,两人不是被冻死,就是会饿死,于是寻思把自己的东西给羊角哀一人用,这样羊角哀或许还能活下来。
而此时羊角哀也在寻思同样的事情,他正计划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左伯桃,让左伯桃去完成他的心愿。但是话一说出来,两人谁也不肯眼睁睁看着另一个人死掉,争执半天,各不相让只好作罢,于是二位便沉沉睡去了。第二天醒来,羊角哀发现身上盖着左伯桃的衣服,旁边还放着左伯桃的干粮,但却不见左伯桃的踪影。他急急忙忙跑出来,仔细搜寻了一阵子,发现他的好友左伯桃已经冻死在附近的一个树洞里。羊角哀悲痛欲绝,他把树洞封好作了标志后,一边抹泪一边出发。
到了楚国后,羊角哀很受楚王的器重,被封为大将军,虽位高权重,风光无限,但是他心里依然惦记着他的兄弟左伯桃,他就把他们的故事告诉了楚王。楚王闻之落泪,深为二人生死之交感动,当即准许他去了。羊角哀把左伯桃安葬好后,就夜宿在附近,夜里听到厮杀声,左伯桃托梦告诉他,附近的荆将军经常欺侮他。天明,羊角哀想去拆荆将军庙,但遭到当地人的反对。第二夜,他又听到厮杀声,实在不忍好友受欺,就自刎前去帮战。当地人听说了这事之后,很受感动,就把两人的尸首合葬在一处,取名义气墩,世代相传。
患难见真情,羊角哀、左伯桃的故事让世人叹息。生命不仅不断的衍生,也能够在一些时候“凝聚”,羊角哀、左伯桃就是生命在“凝聚”的典型。羊角哀、左伯桃的生命最后凝聚成了一个,生命的衍生让人欣喜,而生命的凝聚则透露着悲壮。中国人素来讲究义气,而且有结拜异姓兄弟的传统。现代年轻人亦如此,只要意气相投便“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叫俞伯牙的人。是晋国的大夫。他老家在荆州。一日,俞伯牙受晋王之命,从水路回荆州探亲。一路游山玩水,快活无比。到了家中,一时兴起,不禁拨弦吟唱,体验音乐之美,赏自然之景,一时得乐不少。
当时其实是八月中秋时节,俞伯牙除了抚琴,还焚香。香烟袅袅,琴韵遥遥,一时间手指曼舞,轻灵美妙,撩人心扉。一丝一毫都恰如其分,深得天人合一之最高境界。一曲起承方始,还未转合,曲子的意境还未如至佳,突然指下断了一根琴弦。俞伯牙是音律高人,弦短时已知环境的细微变化,于是知道有人在偷听琴音。遂差人在附近寻找,找来的这个人从外表看衣着平平,仅仅是一个身披蓑衣的樵夫。
俞伯牙也不相信,他傲慢地认为,一个村夫能懂什么琴音?唤人欲将樵夫撵走。樵夫说:“大人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荒崖下野也不该有抚琴之人。”这一句话出口,已知此人非凡品,俞伯牙稍显惊讶,于是朗声问樵夫他刚才所弹之曲是哪首,其名为何。樵夫微笑着答道:“大人所抚是孔仲尼叹颜回,谱入琴声。其词曰:可惜颜回命蚤亡,叫人思想鬓如霜。”俞伯牙惊讶不已。一时间颇有偶得知己之感。
于是他又弹了几首来考樵夫。俞伯牙先抚一曲。樵夫答道意在高山。俞伯牙仍旧抚琴。樵夫答志在流水。琴音落尾,俞伯牙才知,此人实乃上天赐给我的知己啊。他们二位相见甚欢,异常高兴,于是两人结为兄弟,煮酒论琴,高谈阔论,好不畅快。然后两人约好明年中秋十五仍旧在这儿相约赏中秋。没想到第二年中秋钟子期却死了。俞伯牙伤心之至,于是来到到了钟子期的坟旁,取出解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摔得粉碎,并且说: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琴音好弹,知音难觅,这就是为什么在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摔琴不弹的缘故。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行为在社会上是需要回应的。一个人弹琴弹得好,还要有人能够欣赏,如果没有人能够欣赏,则无异于对牛弹琴。顶尖高手的落寞,又是哪个外人能体会到的呢?钟子期死了,俞伯牙失去了知音,他不愿领受对牛弹琴的尴尬,所以摔琴不弹。虽显孤傲,却是性情流露,天下凡夫俗子虽众,但知己者无,不弹也罢。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了欣赏自己的人,那是相当遗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