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的实质不是宽容别人,而是宽恕自己
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不远处,前呼后拥地走来一位大臣的孩子,这位大臣在年轻时曾经把画家的父亲欺诈得心碎而死。这孩子在画家的作品前流连忘返,并且选中了一幅画,画家却匆匆用一块布把它遮盖住,并声称这幅画不卖。
从此以后,这孩子因为心病而变得憔悴。最后,他父亲出面了,表示愿意出一笔高价买这幅画。可是,画家宁愿把这幅画挂在自己画室的墙上,也不愿意出售。他阴沉着脸坐在画前,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的报复。”每天早晨,画家都要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这是他表示信仰的唯一方式。
可是现在,他觉得这些神像与他以前画的神像日渐相异。这使他苦恼不已,他不停地找原因。忽然有一天,他惊恐地丢下手中的画,跳了起来:他刚画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大臣的眼睛,而嘴唇也是那么的酷似。他把画撕碎,并且高喊:“我的报复已经回报到我的头上来了!”
报复会把一个好端端的人驱向疯狂的边缘,使你的心灵不能得到片刻安静。
“当紫罗兰被脚踩扁的时候,却把芳香留给了它。”这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给宽容作的一个最为形象的注解。其实,宽容别人的同时,也是释放自己的过程。但是,我们常常在自己的脑子里预设了一些规定,以为别人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如果对方违反规定就会引起我们的怨恨。其实,因为别人对我们的“规定”置之不理就感到怨恨,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
大多数人以为,只要我们不原谅对方,就可以让对方得到一些教训,也就是说:只要我不原谅你,你就没有好日子过。而实际上,不原谅别人,表面上是那人不痛快,其实真正倒霉的人却是我们自己,因为不肯宽容会产生愤恨和沮丧首先破坏的是你自己的健康。在生活的磨难中逐步学会宽容,能宽容他人的人,心里的苦和恨比较少,或者说,心胸比较宽阔的人,就容易宽容他人。当你对别人宽容之时,也是对你自己的宽容。
所以要让自己快快乐乐地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宽宏大量的人。要真正做到宽容并不容易,如果你心里有恨和苦,宽容不了他人;或者,如果你认同宽容是很高尚的行为,不过难以时时做到,你就应该远离品头论足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你的宽容多了,你心里的平安和喜悦也多了。
逐步做到宽容,是一个人成长和进步的过程。因为宽容,你会始终生活在平静健康之中;因为宽容,你会成为婚姻的赢家;因为宽容,你会成为事业的赢家;因为宽容,你会成为幸福的赢家。宽容可以让生活变得美好许多,会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见招不拆方显涵养
很多金庸迷最喜欢津津乐道的,就是在中国武侠世界里,哪一招哪一式武功最厉害。曾经有人说是“九阴真经”的阴毒,有人说是“降龙十八掌”的霸气;但是,最后很多人一致认为,最厉害的就是“独孤九剑”。独孤九剑之厉害之处就在于化有形为无形,以无招胜有招,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以静制动才是习武之最高境界。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争斗也是存在的,这正是人的动物性之一。争斗的目的自然是取得最后胜利,它最大的乐趣在于战胜对手的心理满足感。
不善于争斗的人往往和对方针锋相对,不管结果如何,至少让对方充分享受到了过程中的乐趣。而真正高明的人则懂得“上善若水”的道理,管对方怎么出招就是不搭理。遇到这样的人,再厉害的对手也会失去兴趣,没有脾气。
某机关有一个女职员,平日只是默默工作,并不多话,和人聊天,总是微笑。有一年,机关里来了一个好斗的女职员,很多同事在她主动发起攻击之下,不是辞职就是请调。最后,她的矛头终于指向了这个女职员。某日,这位好斗的女孩子抓到了那位一贯沉默的女职员的把柄,立刻点燃火药,噼里啪啦地一阵狂骂,谁知那位女职员只是默默笑着,一句话也没说,只偶尔蹦出一个字:“啊?”最后,好斗的那个主动鸣金收兵,但也已气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过了半年,这位好斗的女孩子也自请他调。
“沉默”的力量是何其之大,面对“沉默”,所有的语言力量都消失了!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这不是新鲜事,本就弱肉强食,和平相处才是怪事,因此你要有面对“不怀善意的力量”的心理准备;你可以不去攻击对方,但保护自己的“防护网”一定要有,而装聋作哑有时是最厉害的武器。又聋又哑的人听不懂别人的话,自然也不会加入争斗,别人自然也不会和他们争斗,因为这只是徒劳。
不过大部分人都不聋又不哑,一听到不顺耳的话就会回嘴,其实一回嘴就中了对方的计。不回嘴,他自然就觉得无趣了;他如果还一再挑衅,只会凸显他的好斗与无理取闹罢了。因此面对你的沉默,这种人多半会在几句话之后就仓皇地“且骂且退”,离开现场,如果你还装出一副听不懂的样子,并且发出“啊”的声音,那么更能让对方“败走”。
不过,要“作哑”不难,要“装聋”才是不易,因此也要培养对他人言语“入耳而不入心”的功夫,否则心中一起波澜,要不起来回他一两句是很难的。
在和别人交往时,能做到见招不拆,其实就展现了最厉害的拆招之法。而且,不但对方的招数被拆解了,还不致遭到怨恨,解了对方心中的疙瘩。
仇恨如心灵的包袱,放下即能拥有幸福
苏不韦是东汉人,他的父亲做司隶校尉时得罪了同僚李皓,被李皓借机判了死刑。当时,苏不韦年仅18岁,他把父亲的灵柩草草下葬后,又把母亲隐匿起来,自己改名换姓,用家财招募刺客,发誓复仇。但几次行刺都没有成功,这期间李皓反而青云直上,最后官至大司农。
苏不韦就和人暗中在大司农官署的北墙下开始挖洞,夜里挖,白天躲藏起来。干了一个多月,终于把洞挖到了李皓的卧室下。一天,苏不韦从李皓的床底下冲了出来,不巧李皓上厕所去了,于是杀了他的小儿子和妾,留下一封信便离去了。李皓回屋后大吃一惊,吓得在室内设置了许多荆棘,晚上也不敢安睡。苏不韦知道李皓已有准备,杀死他已不可能,就挖了李家的坟,取了李皓父亲的头拿到集市上去示众。李皓听说此事后,心如刀绞,心里又气又恨,没过多久就吐血而死。
李皓因一点个人私怨就将人置于死地,结果不仅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连老婆、孩子都跟着倒霉,甚至连死去的父亲也未能幸免。而苏不韦从十八岁开始就谋划复仇,此外什么也没做成。这两个人共同的缺陷就是没有一个宽大的心胸。人有时候如果能宽容一点,一笑泯千仇,将干戈化为玉帛,不但能为自己免去毁灭性的灾难,还可以放下心灵的包袱,让自己变得轻松,而生活也能变得更加幸福和祥和。而心胸开阔的人,对待任何事情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心胸狭隘的人,却是做不到的。
波斯人有这样的谚语:“宽和能克制暴躁,友爱能克制孤僻。温暖的手能用头发牵着大象走。你得用仁爱去面对仇敌,因为破坏和平是有罪的。”佛经亦云,“若有人因无知的恨而害我,我将用无私的爱来度他。”中国有这样的成语:“以德报怨。”所谓“爱生爱、恨生恨”就是这个道理。能够压下心里的怨气,实际上既成就了别人也解救了自己。
能够放下心里的每一个包袱,放下每一个不安,让灵魂在摩肩接踵的红尘小巷中得到宁静的休憩,就是人生的幸福。
有这样一则故事:两个和尚一道到山下化斋,途经一条小河,两个和尚正要过河,忽然看见一个妇人站在河边发愣,原来妇人不知河的深浅,不敢轻易过河。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和尚立刻上前去,把那个妇人背过了河。两个和尚继续赶路,可是在路上,另一个和尚一直抱怨那个年纪较大的和尚,说作为一个出家人,怎么背个妇人过河,甚至又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年纪较大的和尚一直沉默着,最后他说:“你之所以到现在还喋喋不休,是因为你一直都没有在心中放下这件事,而我在放下妇人之后,同时也把这件事放下了,所以才不会像你一样烦恼。”放下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心灵重获自由的绝佳途径。
器量恢弘,从容大度乃大德之人
中国人喜欢说,“心底无私天地宽”,所谓心底无私,既有一心为公的敬业,也有心胸阔达的豪迈;一个斤斤计较、胸无大志的人,恐怕很难以“天下”为重,放弃个人私利和恩怨来为“江山社稷”着想。而在中国悠远的历史长河中,这种“将相和”的例子不胜枚举。宋真宗时期,王旦担任朝廷宰相之职,位高权重,但他朝夕惕厉,处理任何一件事都十分谨慎小心、细致周到。当时朝廷还有一位大臣寇准,刚直忠正,也是皇帝身边的左右手。寇准见王旦官职在自己之上,心里有点不大服气,而且不由自主地对王旦的言行有所诋毁。在朝廷之上,寇准也曾公开指责王旦的缺点。
相反,王旦认为寇准忠心耿耿,堪当重责大任。因此,每次在皇上面前,王旦都专门称赞寇准的优点,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众人学习的榜样。真宗觉得非常惊讶,有一次,他和王旦私人交谈的时候,就问道:“你经常称美寇准,寇准他却数次说你的短处,你为什么能这样做呢?”王旦听了说道:“我在相位已经这么久了,缺失一定很多,但因职位较高,一般大臣都不敢指出我的缺点,而寇准能够直陈我的不足,可见他忠贞直率,这也是臣下看重他的原因。有这样的大臣,既是国家之福,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啊!”
有一次,寇准私下来找王旦,希望他能向皇上推荐自己当宰相。王旦义正词严地对他说:“当将军当宰相这样的职位,怎么可以去求得来?”但很快寇准被朝廷派为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准万分感激皇上的知遇之恩,他入朝拜谢皇上,眼眶涌出泪水,激动地说:“如果不是陛下了解微臣,怎会有臣下的今天?”皇上特意把事实真相告诉寇准,他说:“你能当节度使,又能当同平章事,都是王旦为你推荐的。”寇准听说了这样的内情,不禁非常羞愧,对王旦的正直宽宏自叹不如。
后人评价说:魏国公(王旦封号)德量恢弘,从容大度,为国家举荐贤才,真诚地为国为民,是一个真正的忠臣。但他却经常称赞别人忠正,而且是不露痕迹地做,让对方没有感觉,也不会跟对方邀功,他的心胸、度量是何其地宽广!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可见,古今中外,先哲们对于能够“有容乃大”的胸怀都充满了丰富的想象。
宽容是一种处世哲学,宽容也是人的一种较高的思想境界。学会宽容别人,也就懂得了宽容自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容就是不计较,事情过去了就算了。每个人都犯过错,如果执著于过去的错误,就会形成思想包袱,不信任、耿耿于怀、放不开,这样既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对别人也是一种阻碍。学会宽容,意味着你不会睚眦必报,从而拥有潇洒的风采。
人的很多烦恼都源于自己,所谓画地为牢,作茧自缚。芸芸众生,其实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争强好胜达到一定程度,往往会受身外之物所累,失去做人的乐趣。做个王旦一样襟怀坦荡的人,为自己为他人都铺开了一条通往广阔心灵世界的坦途。
和为贵,别意气用事
中国古代学者强调宽厚待人、和谐事物,提倡“和为贵”。他们明白,人与人,团体与团体之间关系是相互的,大家和谐相处,才能形成良性互动,达到双赢。如果因为一点小冲突就意气用事,破坏和谐,则可能使自己陷入恶性互动,对双方都不利,造成因小失大的恶果。一次,上海一家著名饭店宴会外宾。一位中等身材的外宾被餐桌上摆放的雕有九条飞龙的精美酒杯——“九龙杯”所吸引,赞叹不已。于是,他乘人不备顺手把一只“九龙怀”塞进了自己的公文包里。外宾的这一举动,被饭店服务员看在眼里,并立即向经理作了报告。经理觉得此事比较棘手。正在一筹莫展时,经理忽然想到周总理正在上海。
于是,他们向周总理作了汇报。周总理听后,说:“九龙杯是我们的国宝,一定要追回来,而且要有礼貌不伤感情地追回来。”接着,总理问晚上给外宾安排什么活动。当听说宴会后安排外宾看杂技表演时,总理笑了,说:“这不就很好吗?让外宾欣赏一下中国杂技的神奇奥妙嘛!”经过一番布置,杂技演出的最后一个节目为魔术。只见舞台中央的桌子上摆放着三只“九龙杯”,魔术师用一块黑色方布将杯子盖起来,走开几步,掏出道具手枪,对准杯子开了一枪,然后揭开黑布一看,三只酒杯只剩两只。魔术师指指空缺酒杯的地方,又指指台下,示意酒杯变到台下观众席中了。紧接着,魔术师走下舞台,来到宴会上拿“九龙杯”的那位外宾面前,先鞠个躬,然后请他打开他的公文包。在这样的场合和气氛下,外宾不得不将公文包打开,魔术师从他的公文包中取出真的“九龙杯”,举在手上。此时,杂技场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国宝“九龙杯”终于巧妙地取了回来。
“和为贵”,不但避免了强硬态度对人造成的尴尬局势,也避免了互相之间的情感伤害,同时还充分地体现出当局人化解矛盾的智慧以及包容他人的胸襟。
明代兵部尚书吴崇礼治家有方,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吴氏族人为有崇礼这样的高官而骄傲,商定修建吴家祠堂,动工时巧逢西邻李家(地方士绅名流)扩建宅房,因一墙之地有争议,两家到县衙打起了官司。县官不敢过问两强家之事。吴氏族人写信连忙送到京城,意在让崇礼借官威给县衙和李家施加压力,而崇礼看信后,随手回信一封,说:“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还在,不见昔日秦始皇。”族人看信后深明其中道理,主动退让一墙地。李家为吴崇礼温良恭让所感动,也暗自退让。两家各让后,胡同较前宽敞多了,来往行人便利,后人命名为“道德胡同”。可以想见,未来的日子里,这两家人的关系将会何等融洽。中国传统智慧中讲究“敬我一尺,还人一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而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忍一步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话,人际关系就会如故事中所描绘的一样,得到充分的改善。
而巧妙地打破一个僵局,化解一段难堪,都需要有“兼容并包”的思想。能够在人际交往中,良好地协调各种关系,不仅是一个人胸襟和气度的表现,也是智慧的集中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