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廖世承师
东海飞孽龙,华东煽妖烽。国府复高师,廖师担艰弘。冒险穿沧林,绕路来湘中。卜址我岳家,旁锄百年松,石灰涂竹篱,林簿缀土棚,再侧环洙泗,流漪鸣琤琮。带办附中小,校馆遍郊衕。筚路继熊绎,弘歌化僻谼。寒暑无停躅,京沪奔匆匆,广罗名教授,十顾九常空。么么小蓝田,一时风雅丛。至今涟源人,怀旧仰芳踪。
经始才五年,寇锋逼蓝田;西迁淑浦郊,仓卒筑茅檐。紫灰淤绛帐;煨芋抵珍鲜;道路塞冠带;蓬筚挤高贤。日寇伏灭诛,南岳赋三迁。三载国鼎革,师生返旧阡。国师并湖大,人事幻云烟。岂期此分手,生死隔人天!
初师寓李园,岳祖相友善;余方读中学,未座常陪燕。忧时师邅回;育才尤眷眷;或参子泉师,从容话旧典:“昔收淤、沪、宁,李门功赫显。岳祖素所敬,仁居还义践;两师与流衍,古道溢眉面。许我佳子弟,力期毋昏垫!”
一夕茶话会,廖师翩然届。“祝毕业诸君,齐贤鄙市侩。昔我夫子孔,独赏由、回介,緼组袍傲狐貉;箪瓢乐在内。孟曰彼富贵,我以吾仁义,苟能修天爵,于彼复何畏?吾里塾夫子,常无隔宿食。过年妻来逼,在贷东邻魏。进屋赏庭梅,斗韵夜未已。主人邀饮酒,带醉和梅睡。诸君初涉世,聘书或成叠。先审谁价高;再谋多兼利。不见诸名师,清淡甘粗砺?但喜吾道行,琢玉皆成器:或起靖寇氛;或坐致隆治。可笑篱间雀,但为身口计。说理寓谐谑,了无道学味。典型在记忆,仿佛接声气。
办学十一年,桃李荣全宇。在国掌政教,多为中流柱;或长省市政;或主高学部;或挥虎龙旗,谈笑却雄虏;或为名学者,著作传千古。传钵湘师大,差能绳前武;校训字句别,依然旧樊圃:立品必求高,勤学不怕苦,任怨坦荡荡,育才劲鼓鼓。活现廖师魂,千秋长鼓舞!
近读彭君柬,东企于悒久。“反右扩大化”,天网密难漏;廖师病膏肓,犹拖受批斗;纲线无限升,大帽信口扣。余亦过来人,机关早识透。却怪吾师达,斗后旋颠仆。想非由疚恨,定系病加蹂。咒彼加罪者,奸谋果何售?遥采生刍奠,临江迟伫又。(刘绍东)
饮水思源
我在上海市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连续担任学校行政工作长达三十三年之久,以其时间之长,或者个人在办学上稍有成就,而学校被人们所熟知的话,确实世承老师对我的影响颇大。他毕生从事于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在一九三七年夏毕业于光华附中高中文科,由于抗战和家境清寒的原因,停学一年半,于一九三九年一月再度进入光华大学,学校批准我为工读生进文学院教育系读书。父母要我读商学院,而我受世承师的熏陶,觉得应该象他一样,终身为振兴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才是人生的真谛。这个愿望在解放以后才真正实现了。
在光华附中整整三年的时间里,与世承老师直接接触并不多,但有几件事留给我的印象却是终身难忘的。
每天清晨,我们到操场上升旗早操,世承老师总是先我们而至了。在我的眼里,他无论严寒酷暑,三年如一日,身穿校服,和蔼而又严肃地伫立在操场上。他的高大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深深地扎了根,开始懂得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因此我在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的日日夜夜里,就本着这个精神,在党的领导下,严以律己,以身作则,成为我办学的首先要求,使学校师生,虚心好学,蔚然成风。这是光华附中的好传统,也是办好第一流学校的必备条件。
世承老师始终把握住普通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加强基础,使学生学得的知识扎实、灵活。我又一深刻的印象是,光华附中所有任课教师,均经他的精心选择与培养,具有高超的教学水平,如潘子端、董小培、吴遐龄、徐燕谋、张振蓉、倪若水、胡昭圣等老师,在当时的中学教师中,均属第一流的,后来即相继进入高等院校为名教授。每一位老师在授课后,要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测验,学生要随时接受教师的教学效果检查,这是对掌握知识是否扎实、灵活的一个有力措施。要是我们的基础尚属扎实的话,三年的高中学习,受益不浅。我又继承了这个精神,在虹口第三中心小学建立了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深入教学第一线,亲自考察和培养教师,在教学上力求扎实、灵活。据“文革”前夕毕业的学生反映,他们在小学毕业后进中学,未曾好好读书,靠以后自学进入大学,基础还是在小学里打好的。
光华附中的教学质量确实是高的,而在体育和课外活动等方面也是名列前茅的。在我们读高中时,体育运动即获全市之冠。以今天的教育方针而言,光华附中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校。
由于世承老师的治学精神,光华附中人才辈出,在国内外颇有声望,这不是偶然的。世承老师将与我国现代教育一起载入史册。末吟两绝,以为深切怀念世承老师的结尾:
一
师门学术肆深闳,雨露沾来蘖尽荫。
两代辛勤栽桃李,寰今赢遍鲁诸生。
二
五十年前笑语温,何家阁畔聆箴言。
无忘表率先身教,贤哲遗轨万代存。
(王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