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与理想
廖世承认为,青年要希望成功必先养成良好的理想,不专为个人的享乐,应当对于社会国家有相当的贡献。青年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迅猛发展的阶段,体质、心理呈重要变迁和超进的状态,各种新思想、新欲望都特别发达,尤其需要树立一个正确的理想,树立“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中心信仰。有了适当的目标,还要有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廖世承指出,有了中心信仰,还须用智慧、思想去达到,还嫌不够,我们青年最缺乏的是勇敢的精神。真正的勇敢,须从克服自己的私欲做起。廖世承举了一个小小的例子来说明。他曾很喜欢吸烟,一次,与他父亲交谈,意识到纸烟的危害,并耗费巨大(统计当年因纸烟一项全国流到外国的金钱达九千八百万),如改用来筑路、办实业、布置国防,不知要发生多少效力。天天讲救国,讲用国货,这戒烟一件小小的事情,无论如何,总能尽力。从那时起,他就把烟戒掉了。锻炼坚强的意志,磨练着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砥砺高尚的人格。
人格与社会
走向民众,走向社会是廖世承的教育主张,他认为,知识阶级和民众的生活隔得太远。学校的门关得太紧了,以至于对民众的伟大、民众的疾苦没有深切的了解。的确如此,不到社会上去打个滚,不去生活的底层经受磨难是锻造不出坚强、完美的人格的。廖世承亲近民众的思想对青年学生有良好的影响。它鼓励青年向人民大众虚心请教,走入社会,接近民众,学习民众的优良品质,做自食其力的人,做生活的主人。
社会给予青年的有养料,也有毒品,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青年人格的形成。廖世承焦虑地看到社会上有气节、有风骨的人,不见得怎样多尊重,临财苟得、临难苟免的人,不见得怎样深恶痛绝。“砥砺人格,尚未成为风气”,“我国最吃亏的,结党营私、不顾大局的人大多,忍辱负重、积极建设的人太少”。他希望“大家能把眼光放得远一些,中国就有办法了”。这“气节”、“风骨”、“忍辱负重”、“积极建设”、“眼光放远”也正是世人所向往的人格。
人格与民族
一个民族的强盛与该民族的民族意识和修养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对于国家民族利益的态度,也是人格的表现。廖世承指出牺牲小我,为民族争光;依赖自己,不依赖别人。他赞扬能为民族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的人,他鄙视卑鄙龌龊、贪污营私、懦怯无耻的人,“可怜中国的人,只晓得在家里争权守利,出小风头,我们须出大风头,做榜样给外国人看,使他们知道大多数中国人有光朗磊落的态度,急公好义的精神”。廖世承非常爱祖国、爱人民。他在美留学期间,对美民众的民族歧视深表气愤,自己也做出了“榜样”,不仅人品好,有骨气,而且学习成绩“第一”居多,令人刮目相看。他因学习成绩优异被吸收为美国荣誉学会会员,获得金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