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1辑
15556400000013

第13章 黎锦熙与毛泽东(2)

今之论人者,称袁世凯、孙文、康有为而叁。孙、袁吾不论,独康似略有本源矣。然细观之,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实在何处,徒为毕言炫听,并无一干竖立、枝叶扶疏之妙。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惟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时惧倾圮。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处之完满乎?天下亦大矣,社会之组织极复杂,而又有数千年之历史,民智污塞,开通为难。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

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之源。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源。本源未得,则此等枝节为赘疣,为不贯气,为支离灭裂,幸则与本源略近,不幸则背道而驰。夫以与本源背道而驰者而以之为临民制治之具,几何不谬种流传,陷一世一国于败亡哉?而岂有毫末之富强幸福可言哉?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天下之生民,各为宇宙之一体,即宇宙之真理,各具于人人之心中,虽有偏全之不同,而总有几分之存在。今吾以大本大源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然今之天下则纷纷矣!推其原因,一在如前之所云,无内省之明;一则不知天下应以何道而后能动,乃无外观之识也。故愚以为,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此如大纛一张,万夫走集;雷电一震,阴曀皆开,则沛乎不可御矣!阅书报,将中外事态略为比较,觉吾国人积弊甚深,思想太旧,道德太坏。夫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二者不洁,遍地皆污。盖二者之势力,无在不为所弥漫也。思想道德必真必实。吾国思想与道德,可以伪而不真、虚而不实之两言括之,五千年流传到今,种根甚深,结蒂甚固,非有大力不易摧陷廓清。怀中先生言,日本某君以东方思想均不切于实际生活。诚哉其言!吾意即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也。

今人动教子弟宜立志,又曰某君有志,愚意此最不通。志者,吾有见夫宇宙之真理,照此以定吾人心之所之谓也。今人所谓立志,如有志为军事家,有志为教育家,乃见前辈之行事及近人之施也,羡其成功,盲从以为己志,乃出于一种模仿性。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道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其始所谓立志,只可谓之有求善之倾向,或求真求美之倾向,不过一种之冲动耳,非真正之志也。虽然,此志也容易立哉?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此又学之所以贵乎幼也。今人学为文,即好议论,能推断是非,下笔千言,世即誉之为有才,不知此亦妄也。彼其有所议论,皆其心中之臆见,未尝有当于宇宙事理之真。彼既未曾略用研究工夫,真理从何而来?故某公常自谓:“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挑战”,来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挑战与否,亦未可知。盖研究日进,前之臆见自见其妄也。顾既腾之以为口说,世方以为贤者之言,奉而行矣,今乃知其为妄,宁不误尽天下!弟亦颇有蹈此弊倾向,今后宜戒,只将全幅工夫,向大本大源处探讨。探讨既得,自然足以解释一切,而枝叶扶疏,不宜妄论短长,占去日力。阁下以为何如?

圣人,既得大本者也;贤人,略得大本者也;愚人,不得大本者也。圣人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叁界现象,如孔子之“百世可知”,孟子之“圣人复起,不易吾言”。孔孟对答弟子之问,曾不能难,愚者或震之为神奇,不知并无谬巧,惟在得一大本而已。执此以对付百纷,驾驭动静,举不能逃,而何谬巧哉?(惟宗教家见众人以为神奇,则自神奇之,如耶苏、摩哈默德、释迦牟尼。)

欲人人依自己真正主张以行,不盲从他人是非,非普及哲学不可。吾见今之人,为强有力者所利用,滔滔皆是,全失却其主观性灵,颠倒之,播弄之,如商货,如土木,大亦不可哀哉!人人有哲学见解,自然人己平,争端息,真理流行,群妄退匿。

某君语弟:人何以愚者多而智者少哉?老朽者聪明已蔽,语之以真理而不能听,促之而能动,是亦固然不足怪。惟少年亦多不顾道理之人,只欲冥行,即如上哲学讲堂,只昏昏欲睡,不能入耳。死生亦大矣,此问题都不求解释,只顾目前稊米尘埃之争,则甚矣人之不智!弟谓此种人,大都可悯。彼其不顾道理者,千百年恶社会所陶铸而然,非彼所能自主也,且亦大可怜矣。终日在彼等心中作战者,有数事焉:生死一也,义利一也,毁誉又一也。愚者当前,则只曰于彼乎,于此乎?歧路徘徊,而无一确实之标准,以为判断之主。此如墙上草,风来两边倒,其倒于恶,固偶然之事;倒于善,亦偶然之事。一种笼统之社会制裁,则对于善者鼓吹之,对于恶者裁抑之。一切之人,被驱于此制裁之下,则相率为善不为恶,如今之守节、育婴、修桥、补路,乃至孝、友、睦、雍、任、恤种种之德,无非盲目的动作。此种事实固佳,而要其制裁与被制裁两面之心理,则固尽为盲目的也,不知有宇宙之大本大源也。吾人欲使此愚人而归于智,非普及哲学不可。

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政治、法律、宗教、礼仪制度,及多余之农、工、商业,终日经营忙碌,非为君子设也,为小人设也。君子已有高尚之智德,如世但有君子,则政治、法律、礼仪制度,及多余之农、工、商业,皆可废而不用。无知小人太多,世上经营,遂以多数为标准,而牺牲君子一部分以从之,此小人累君子也。然小人者,可悯者也,君子如但顾自己,则可离群索居,古之人有行之者,巢、许是也。若以慈悲为心,则此小人者,吾同胞也,吾宇宙之一体也。吾等独去,则彼将益即于沉沦,自宜为一援手,开其智而蓄其德,与之共跻于圣域。彼时天下皆为圣贤,而无凡愚,可尽毁一切世法,呼太和之气而吸清海之波。孔子知此义,故立太平世为鹄,而不废据乱、升平二世。大同者,吾人之鹄也。立德、立功、立言以尽力于斯世者,吾人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也。

弟对于学校甚多不满之处,他日当为书与阁下详论之。现届毕业不远,毕业之后,自思读书为上,教书、办事为下。自揣固未尝立志,对于宇宙,对于人生,对于国家,对于教育,作何主张,均茫乎未定,如何教书、办事?强而为之,定惟徒费日力,抑且太觉糊涂。以糊涂为因,必得糊涂之果,为此而惧。弟久思组织私塾,采古讲学与今学校二者之长,暂只以叁年为期,课程则以略通国家大要为准。过此即须出洋求学,乃求西学大要,归仍返于私塾生活,以几其深。怀此理想者,四年于兹矣。今距一年之后,即须实行,而基础未立,所忧盖有叁事:一曰人,有师有友,方不孤陋寡闻;二曰地,须交通而避烦嚣;叁曰财,家薄必不能任,既不教书,阙少一分收入,又须费用,增加一分支出,叁者惟此为难。然拟学颜子之箪瓢与范公之画粥,冀可勉强支持也。阁下于此,不知赞否若何?又阁下于自己进修之筹画,愿示规模,作我楷法。

润之

1917年8月23日

晚年时光

建国以后,毛泽东日理万机,抽不开身去看望黎锦熙,就派秘书周小舟代为看望,常常捎去自己的一些喜爱之物送给老师。周小舟与黎锦熙也属湖南老乡,又兼与黎锦熙有师生之谊,所以乐为代劳,长此以往,形成习惯。1951年春节前后,中共中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会议,作为九三学社负责人的黎锦熙,也参加了这次大会。会期半月左右,黎锦熙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毛泽东和其他中共中央领导人。有一天晚上,看郝寿臣演出武打戏,黎锦熙和叶圣陶、老舍等人被安排在毛泽东后一排就坐,演出间隙,毛泽东不时回过头来向老师和其他几位著名民主人士点头致意。看到毛泽东红光满面,神采奕奕,黎锦熙感到无比高兴。

解放初期,毛泽东曾想请老师在政府部门担任实职,黎锦熙以健康状况不佳婉言谢绝了。后来,他了解到黎锦熙潜心于教育和著述,也就不再勉为其难。不久,毛泽东指定黎锦熙和吴玉章、范文澜、成仿吾、马叙伦、郭沫若、沈雁冰7人共组“中国文字改革协会”,黎锦熙被选为理事,后又被选为常务理事、副主席,兼方案委员会副主任和汉字整理委员会主任。据说,这些都是经过毛泽东点头同意的。

此后,黎锦熙便尽其所长,为汉字改革殚精竭虑,作出了重大贡献。正如1958年公布“汉语拼音方案”时,周恩来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这一报告里所说:“黎锦熙、钱玄同等人制订‘国语罗马字’的功劳是不能不承认的。”

1953年的一天,毛泽东派人给黎锦熙送来了不少礼物,并附有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的一封信,信中说,“黎锦熙委员:各兄弟民族先后敬献毛主席、周总理礼物一批,奉命分送给您。人参果1包,阿胶4块,红参1盒,冰糖1块,麝香2支,贝母1包,虫草半斤。并请查收,此致敬礼!”来人还转告了毛泽东的问候,望他多多进补,保重身体。这些关怀,黎锦熙不胜感激。

对黎锦熙的学术研究,毛泽东给予了支持和肯定。早在1950年黎锦熙出任中国大辞典编纂处总主任时,他就曾向毛泽东写过一封信,就中国大辞典编纂处机构归属、人员编制以及辞书编辑事业应合理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意见。毛泽东很快回信加以肯定。他在信中说:邵西先生:

五月十七日惠书敬悉。所提大辞典处各点均可同意。并和胡乔木同志说了,他也同意。请用电话和胡同志接洽为荷。

顺祝健康!

毛泽东

一九五O年五月二十二日

在文化大革命中,“左”的干扰使黎锦熙也受到冲击,毛泽东和周恩来旋即指示保护他,还通过毛泽东的表兄、黎锦熙的好友王季范等劝阻红卫兵,不要去抄黎锦熙的家,更不许去批斗他。

1972年,毛泽东、周恩来得知黎锦熙居住条件较差时,特地过问他的住房问题,使他迁到朝阳门内北小街一个四合独院,他从此有了一个幽静舒适的环境,在这里一直生活到逝世。对此,黎锦熙曾于1973年元旦,以高兴和调侃的心情作《四合房即事》诗,以示庆贺。诗云:南斋门设且常关,北门锁钥谁堪属?

北房中作办公厅,两头耳房供住宿;

西房一室客厅虚,东南五间书库实。

五车昨已汗牛来,万卷今犹充栋积。

对于毛泽东的关怀,黎锦熙感到无以为报,只能加倍地工作,更多地奉献教学和科研成果,以实际行动支持毛泽东领导的革命事业。与此同时,他在思想感情上更贴近人民,更贴近时代,为革命和建设的每一次成功感到欢欣鼓舞。

1962年,国内遭受了三年自然灾害,经济面临巨大困难。盘踞台湾的国民党“反攻大陆”的叫嚣却甚嚣尘上。在这样的政治气候下,黎锦熙和毛泽东《沁园春·雪》原韵,填了一首词:解放台湾,雾净波澄,风举叶飘。笑星沉海底,当窗历历,河源雨过,隔座滔滔。远掠层人,近探圆月,银汉翱翔孰比高!从天降,又百花齐放,万种妖娆。

地球映日呈娇,瞰海岸回环尽舞腰。叹向戍弭兵,徒劳辱舌,屈原爱国,空赋离骚。民主阵营,和平堡垒,谁在张弓学射雕。拭目看,被东风压倒,曾不崇朝。

词中,他浮想联翩,超脱九天之上,将科学的眼光和浪漫主义的遐思结合在一起,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放眼全球,看到“民主阵营”、“和平堡垒”东风正在压倒西风;对那些魑魅魍魉,他大声喝斥“谁在张弓学射雕?”,接着又展望了祖国统一的远景,字里行间散发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他立即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只惜吴刚不炼钢,明月千古冷天堂。

昨夜寰宇歌声动,争取红星斗列强。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毛泽东领导下创造的人间奇迹,是多么激动和喜悦;对列强,是多么的蔑视!

黎锦熙不仅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还大力宣传毛泽东的思想,对青年人进行传统教育。1952年,他撰写《毛主席六札纪事》,回忆毛泽东在一师刻苦学习、为革命储备力量的情况;1958年,出版《〈实践论〉语法图解》,以推动全国人民学习毛泽东哲学著作;1967年,他不顾78岁高龄,热情接待关于询问毛泽东青年时代革命活动的各地来访者,并著《有关毛主席青年时代的回忆》一文;1968年,完成《〈矛盾论〉语法图解分析》一书,从分析《矛盾论》的章句入手,帮助读者完整准确地理解全文的内容;1974年,校补《毛主席六札纪事》一文;1977年,撰写《峥嵘岁月中的伟大革命实践——回忆建党前夕毛主席的部分革命活动》。

1976年,对于黎锦熙来说是沉痛的一年。先是年初周恩来逝世,他在悲痛中赋了“周总理哀辞”一首,以为悼念。9月,毛泽东逝世的噩耗传来,这对他震动更大,犹如五雷击顶,数日不思茶饭。不久,他病倒,身体更加衰弱了。一年多以后,黎锦熙在书房不小心摔倒,竟致不起。时为1978年3月27日,享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