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1辑
15556400000014

第14章 黎锦熙在西大

1937年夏,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平大学和天津的北洋工学院流亡西安,合组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黎锦熙就是随同北师大来到西安的。1938年春,西安临大迁往汉中,黎锦熙亦随之来到城固小县。不久,西安临大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次年又复名国立西北大学,与陕西早年两度兴办的西北大学相呼应。此时,学校内部结构亦有调整变化,原有的工学院、医学院、师范学院、农学院,先后独立设校或与他校合并,而黎锦熙却万变不离其宗,始终坚守在西北大学的教学岗位,设杏坛,施绛帐,奏弦歌,课业授徒,沾溉后学。

作为国内著名的语言学家、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奠基人、文字改革的先驱者之一,黎锦熙的汉语教学见解独到、内容丰赡、游刃有余,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步步深入、成果迭出。他在国文系,出任系主任,无疑是执牛耳者,在全校范围也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影响。1938年秋,他受命撰写了《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校歌》,歌词是:并序连黉,载燕都;

联辉合耀,文化开秦陇。

汉江千里源蟠冢,

天山万仞自卑隆。

文理导愚蒙,

政法倡忠勇,

师资树人表,

实业拯民穷,

健体名医弱者雄,

勤朴公诚校训崇。

华夏声威,神州文物;

原从西北,化被东南;

努力发扬我四千年国族之雄风!

歌词前六句,追溯了西北联大的前身北师大、平大、北洋工学院,它们都创立于光绪末年,此时已有四十年,因时势所迫,遂联为一体,由平津迁来西北,又从西安转移到汉中,说不定还会向天山进发呢。中间六句,介绍联大的内部实力和宗旨,学校设有文理、法商、师范、农、工、医诸学院,以“公诚勤朴”为校训。后五句,表明学校的使命和目标所在,结尾落到发扬中华民族雄风上。整个歌词雅俗共赏,大气磅礴,既有凝重的历史感,又有鲜明的时代感,既有微观的描述,又有宏观的开拓,有力地彰扬了高等教育振兴民族的终极目标,充溢着巨大的感召力。这首校歌经联大常委会议决议修正通过后,已托作曲家制谱,却因学校改组,联大易名,终告流产。黎锦熙心有不甘,情有独钟,遂于1944年5月,以歌词为纲,撰写了一部简明的《国立西北大学校史》,每句歌词就是一个小标题,以具体、详尽而又凝练的笔触,抒写了西大的方方面面,成为了解西大校史的经典性文献。黎锦熙自重其校史写作曰:“斯亦史家创体也欤!”

从1940年始,黎锦熙又涉足陕西地方志的修撰工作,被聘担任编修方志总纂,为陕西地方志建设和发展中国方志理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首先,他编撰了《城固县志续修工作方案》,这是他方志“四原则”和取材“三宗”,以此为核心形成一整套体系,开创了民国时期新型方志的先声。为实践他的理论原则,黎锦熙于1942年至1944年,先后撰成《洛川县志》27卷、《同官县志》32卷、《黄陵县志》21卷、《宜川县志》27卷,相继铅印出版。时任陕西省主席的邵力之称誉他的新志“不仅依此续编,而且应时创格,实已踏入科学方法的途径,而富有时代精神的特色,这是更值得赞美的。”

在黎锦熙的带动下,西北大学先后在兴办地方企业、医疗卫生事业、陕南地质勘探考察、地方考古、地方社会调查、培训地方师资力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而开创了西北大学为陕西和西北地方建设做贡献的先河。

1978年3月,黎锦熙逝世于北京。西大学报当年第三期特别发表黎锦熙《纪念鲁迅先生》诗作,永远感念黎锦熙的道德文章和人格风范,以示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