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7辑
15556900000005

第5章 顾毓琇和冰心的世纪友谊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最后两颗彗星顾毓琇与冰心,已先后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以100岁高龄和99岁高龄与世长辞。两星间生前深厚的世纪友谊,光华四射,感人肺腑,其故事在海内外广为传诵。

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冰心就读于北京燕京大学,顾毓琇就读于北京清华学堂大学部。两星天资聪慧,加上文学根底雄厚,故其出手不凡的处女作,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后,深受读者欢迎,因而被茅盾和郑振铎,分别吸收到他们组织的中国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中。

冰心和顾毓琇,心仪已久,但还不识庐山真面目。直到1923年8月17日,两人才在美国邮船“杰克逊”号上,不期而遇。这时,两人都已大学毕业,分别获得奖学金和公费而留美深造;现在,同船作为期两周的横渡太平洋由上海抵达美国西雅图的航行。同船的还有公费留美的顾毓琇的好友梁实秋、吴文藻等清华同学一百余人,及冰心的燕大留美同学许地山等三人。

上船后的第二天,冰心便邂逅吴文藻而一见倾心。顾毓琇适时义不容辞地充当了两位知心人间的媒人和说客,对两位有情人终成眷属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漫长的航期,顾毓琇和梁实秋灵机巧动,在船上办起了举世罕见的海上壁报,取名“海啸”。顾毓琇经文友许地山介绍所认识的冰心,自然被邀之写稿,并参与其编辑会和座谈会。到了美国,顾毓琇精选出“海啸”中的十多篇诗文,寄给文学研究会的《小说月报》刊出。

梁实秋初识冰心时,觉得冰心不是一个容易令人亲近的人,冷冰冰的好像要拒人于千里之外;但以后渐渐地熟悉了,便觉得冰心不是恃才傲物的人,不过有几分矜持罢了。而冰心则评论梁实秋:“不但能说会道,写起来或译起来,下笔千言,雅而不俗。”

轮船抵美后,冰心入威尔斯女子大学,顾毓琇入麻省理工学院,这两校都位于波士顿。吴文藻则入新罕布什尔州的达特茅思学院。到1924年秋,梁实秋也从珂罗拉大学转学到波士顿的哈佛大学来。冰心和顾毓琇在波士顿中国同学会的各种集会上,频频接触,各显神通。有时,冰心发表中文演说;有时,顾毓琇担任主席。该会于1925年春,在波士顿公演顾毓琇编导的中国古装话剧《琵琶记》中,顾毓琇饰宰相,冰心饰宰相之女。梁实秋饰剧中男主角蔡中郎。

冰心曾随信寄给吴文藻一张《琵琶记》的入场券,吴回信说功课太忙,不能来。但剧后的第二天,吴和顾毓琇、梁实秋等中国留美同学多人,到冰心的休息处来看望冰心了,并合影留念。

那时,顾毓琇和梁实秋,邀约波士顿一些爱好文学的中国留美同学,组织了一个湖社,每月聚会一次。大家泛舟于波士顿附近的慰冰湖上,作专题演讲和学术讨论,并在笑声中野餐。冰心也参与其中,共同度过难忘的欢乐岁月。

在留美几年中,冰心和顾毓琇在写作上相互砥砺,共同切磋,各有所成。冰心写出其传世之作《寄小读者》,先后发行近三十版,并译成英、法、日、德文字,在海内外广为流传。而顾毓琇则先后写成中国古代名人现代话剧《荆轲》、《项羽》、《苏武》和《西施》等,从而奠定其“中国现代戏剧宗师”地位。顾毓琇在科学上也有卓越成就,作为现代电机分析六位权威之一。

冰心、吴文藻和顾毓琇在美学成之后,都先后回到了北平。冰心、吴文藻任教于燕京大学,顾毓琇任教于改制后的清华大学。抗战前夕,梁实秋也来北平,任教于北京大学。但由于当时华北局势险恶,影响了他们四人之间的交往。

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四人都到了战时陪都重庆。吴文藻任最高国防委员会参事;冰心和梁实秋同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冰心和吴文藻在重庆郊区歌乐山所住的“潜庐”,和顾毓琇任教育部政务次长时所住的重庆郊区青木样“蕉舍”距离较近,因此两家来往密切,其中顾毓琇的次子慰庆和冰心三女吴青经常互相串门。冰心将她的《寄小读者》中关于病中感怀文字,专门亲笔写成条幅赠给顾毓琇。顾毓琇一直把条幅珍藏起来,以后传给他的孙子顾宜凡,现在悬挂在美国芝加哥顾宜凡家中的客厅里。梁实秋则住在重庆北碚郊区的“雅舍”里,常邀冰心、吴文藻前往做客。梁实秋在其“雅舍”里,写出其扛鼎之作《雅舍小品》,畅销一时,先后发行三十多版,从而戴上“中国文坛散文代表”的桂冠。顾毓琇从1940年起,业余兴趣由戏剧转向诗词,从此诗兴洋溢,如狂澜巨浪,不可阻挡,迄于晚年。顾毓琇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最优秀的词学家之一,并荣获“国际桂冠诗人”称号。顾毓琇和梁实秋,在重庆和他俩在清华时的同室同学吴景超和王化成有幸重逢,满足了他们四人于1922年合影时,相约20年后再合一影的夙愿。

抗日战争胜利后,顾毓琇辞去重庆中央大学校长职,到上海市任教育局局长。梁实秋任教于北平师大,于1948年去台湾师大任文学院长,教余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又登上了“莎翁译著专家”的宝座。吴文藻时任驻日代表团政治组长,冰心则随吴文藻到了日本任教于东京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顾毓琇于1950年7月携眷由香港乘轮经东京转赴美国麻工及宾大讲学时,在东京和冰心、吴文藻相会,知道冰心、吴文藻即将回到北京。在文革中,冰心和吴文藻双双下放劳动,但到1971年,转机从天而降,双双调到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工作,不再受冲击。但在文革初期,顾毓琇在美国风闻冰心和老舍同时遇难,无任哀悼之余,马上函告台湾的梁实秋。梁旋即含泪写了一篇情深意切的悼念文章,寄给冰心的家人。殊知那时冰心正平安无恙地劳动于作协设在湖北威宁的干校。冰心读到这篇悼文后,很受感动,随即写了一文给梁实秋。而后来梁实秋却于1987年以85岁高龄,先冰心而去了。

1973年,周总理邀请顾毓琇夫妇回国观光,顾毓琇夫妇带着孙子顾宜凡,到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和阔别24年的冰心、吴文藻夫妇重聚;彼此庆幸今生还能再见,感谢上天赐福。以后顾毓琇于1983年、1986年、1989年、1991年及1992年再访北京时,都要到中央民族学院看望冰心。吴文藻已于1985年病逝。1992年顾毓琇夫妇会晤冰心时,谈得很久,还合影留念,似乎预感到这是他们的诀别。从1993年起,顾毓琇遵医嘱不再远行,顾毓琇便通过吴青经常和住进北京医院的冰心通信。冰心写字越来越少了,但她每年都要和顾毓琇互寄贺年片。

1997年春,顾毓琇提供资料,《冰心与吴文藻》一文成稿,1998年2月28日,备受世人尊敬的文坛世纪老将冰心,便以99岁高龄仙逝。逝世前任中国作协名誉主席及民进中央名誉主席。顾毓琇那天从电波里,得知冰心仙逝的消息后,当晚即飞函吴青致唁。随即嘱其孙子顾宜凡,专程由美乘机回到北京,代表他参加冰心的追悼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