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讨论-练习”是叶圣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较为理想的阅读教学模式,其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既是对中外先进教育理论的综合,又是他长期实践和思考的结晶。当年,他在四川教育科学馆任教研员的时候,曾用这一模式上过观摩课,获得很大成功。这一模式,贯穿了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叶圣陶认为预习就是让学生独立阅读,给学生充分感知教材的自由。让学生通过多用心力来尝试,获得有价值的心理感受。叶圣陶说,在预习阶段“他动了思维,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不甚相合,就作比较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有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足以鼓励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因此,叶圣陶认为预习是阅读训练的最主要的阶段,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所不能或缺的。独立阅读为独立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培植学生自悟意识和增加独创“基因”的最有效的方法。
讨论是叶圣陶阅读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是体现他阅读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看来,讨论是集体阅读的重要形式,它具有重要的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它是进一步发动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阅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一步;是师生之间思维成果(即所培植起来的自悟意识和独创“基因”)进行网络式的交流的形式;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过程,是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掀起“思想风暴”的过程。在激烈的不同观点的交锋中,最容易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为此,他要求教师不要自先下结论,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避免盲目信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1950年,叶圣陶在《教学举例》中指出,“可以让学生研究一下,这篇文章有没有毛病?从前教国文的老师总爱做文章的辩护律师,永远是‘文章好呀,好文章!’咱们现在不必再当这义务律师了。文章有不好处,就说不好。”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尤其可以让学生练习眼光,提高识力。此外,讨论,能最自然地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可以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获得综合训练,可以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使全班得以“水涨船高”,尤其可以有效地促进独立阅读的深化。对于如何组织好讨论,的确是一个十分不容易的问题。叶圣陶对讨论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作了较为具体的说明。如教师如何切实引导,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如何提供讨论的要点或提纲;如何明确自己的身份,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敢想敢问,善想善问等等。
在叶圣陶看来,练习是知识的迁移、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巩国所不可或缺的环节。他认为,练习是促进学生长育的事情,“从知识到习行(即能力)不是一步就跨得过去的,中间还有一个努力历练的阶段”。只有通过实践与历练,“书本上的经验融化在我的生活里,才像吃东西吸收了营养长成新鲜的血肉”。叶圣陶对于练习在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尽管,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思维是人脑的机能。但是,认为思维能力的高低、优劣取决于脑的大小,全是先天注定的,这是错误的。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人是在改变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可见,人的思维是可以改变的,思维能力是可以训练的。叶圣陶所说的训练,是指,听、说、读、写全面训练。对于如何进行训练,他也提出了一些原则,如必须讲求方法、态度认真、严格训练、一丝不苟、锲而不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