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学校,当时聘请了一批批进步人士,比如,在他生前所办的社会大学,由董事会推举他本人任校长,李公朴任副校长,学校聘请翦伯赞、华岗、邓初民、许涤新、侯外庐、章乃器、胡风、何其芳、艾芜、曹靖华、孙起孟、方与严、孙铭勋、张友渔、田汉、乔冠华、郭沫若、邓发、梁漱溟、熊复等社会名流和名人讲课。在当时,即使是许多正规的大学,在师资力量上也没法和陶行知的学校相比美。同时,陶行知的学校也收录了很多进步人士的孩子上学,为革命培养了一批批的人才,比如,新中国成立后,曾在晓庄师范学习过的刘季平、董纯才曾先后任我国教育部副部长,戴白韬曾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曾任上海山海工学团团长的张劲夫,离开学校后参加了抗战,解放后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1940年曾在育才学校读书。中央音乐学院著名教授陈贻鑫、著名音乐家杜鸣心、就是陶行知亲自送给育才学校的音乐教师贺绿汀培养起来的。中央美院著名教授吴必端也受到过陶行知的关注。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学生受到陶的关怀。在陶的培养下,他们经过学习,先后有许许多多的青年奔赴抗战前线和延安,有的为革命献出了生命,还有的在全国各地参加革命工作。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陶行知是利用学习武训的办法为进行革命工作服务,利用武训,学习武训,对于陶行知来讲,是一种掩护。因此,国民党反动派也说陶行知的学习武训纪念武训实则是一种把戏。
周恩来在陶行知逝世的当天,曾经向党中央报告说,十多年来,陶行知一直跟着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走,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确,他从坚持办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大众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到办民主教育,都坚持了明确的政治方向。他从20世纪20年代所办的晓庄师范起,学校就建有地下党支部。30年代办的山海工学团和育才学校也都建有地下党组织。40年代在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中工作的中共党员就更多了,陶行知对他们都十分敬重和爱护。陶行知本人和周恩来、董必武、吴玉章、邓颖超等人的关系更为密切。1945年,毛泽东同志到重庆谈判,陶行知作为人民代表,受到毛泽东同志的接见。毛泽东同志离开重庆时,陶行知带领育才学校师生到机场欢送。同时,陶行知还通过文幼章、戴爱莲、翦伯赞等海内外关系,积极地向海内外关系宣传武训,其一是掩护自己,其二是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李士钊与武训
李士钊,曾用名李士杰,山东聊城叶家园子人,著名武训研究专家、作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他早年就读于私塾、省立中学、聊城省立第三师范和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他自幼崇敬武训,后追随陶行知创办上海武训学校,发起武训纪念会,编辑出版武训史料集,建国后,又因影片《武训传》这一特大历史公案株连,而不幸蒙冤三十多年,可以说,李士钊与武训荣辱与共,以致于人们一提到武训,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这位热心武训研究的李士钊。
武训茹苦兴学的事迹,是李士钊自幼非常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武训是山东省冠县(原属堂邑县)柳林镇武庄人。武训舍身忘我的兴学事迹,远播海外,在家乡一带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解放前,鲁西农村不识字的老太太,小孩子,都能随口唱几段武训兴学歌谣。李士钊自幼便听到长辈和乡邻对武训的赞颂。上学后,他读了陶行知编的“平民千字课”,其中有一篇《乞丐办学堂》的课文:“山东有个好人,名叫武训。”武训那种奇操苦行,舍身忘我的兴学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他。
收集武训资料,编辑武训传记
1933年,17岁的李士钊进入聊城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学习,又在各种教育典籍和报刊上,读了不少有关武训的资料,了解了武训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他认为,武训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远在欧洲教育史上的裴斯托拉奇以上。因此,产生了宣传和研究武训的兴趣。
1934年10月,李士钊挎着自己用五块银元从上海函购来的方盒子“贝贝波浪尼”牌照相机,步行到堂邑,参观了设在文庙内的“武训中学”,拍摄了一些照片。同年12月,李士钊特向学校请了三天假,跑到百里之外的临清,参加武训九十七周年诞辰大会,听取了大会报告,拍摄了大会场景,对武训产生一种钦慕之情。之后,他还特地到武训故乡参观,拜谒了武训墓,参观了武训故居,采访了武训的后人。
1936到1937年,李士钊看到天津《大公报》上连载的段承泽注文,孙之俊作画的《武训的画传》,就逐日地把它们剪贴在一起。他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收集采访了武训的大量史料,于1948年12月在上海编辑出版了《武训的传记》。这本书为著名导演孙瑜编导电影《武训传》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追随陶行知,创办上海武训学校
1946年,中国人民长期遭受战争艰难困苦煎熬,文化落后愚昧无知的状况亟待解决。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欲租房在上海创办一所社会大学。可是,由于大家知道他是全国闻名的民主战士,不敢租给他。
李士钊毛遂自荐,陶行知欣然允诺。李士钊找到抗日名将张自忠的胞弟张自明。讲明情况后,大家认为陶行知办讲学堂,并用武训命名学校的意见,可以考虑。几经协商,终于达成租赁协议。遗憾的是,就在这时,陶行知因脑溢血而猝然与世长辞。谁当校长,大家推荐郭沫若。但郭沫若认为不妥,就推荐李士钊出任上海武训学校校长。在陶行知的葬礼上,李士钊请董必武老人为学校题写了楹联和校牌。同时,由姚雪垠,孟秋江分别担任中文系、新闻系的主任。为了办好学校,李士钊聘请许多知名人士来校任教,如郭沫若、臧克家、孙起孟、方与严、田仲济、赵纪彬、张文郁等。
发起武训纪念活动
1946年12月5日,李士钊在上海发起组织了武训纪念大会。会场悬挂《武训画传》百余幅。他本人不仅担任大会主席,而且郑重邀请孔祥熙做重要演讲,这样就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于进步人士的封锁和迫害。
1949年12月,全国性的纪念武训活动仍由李士钊主持。这次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他以上海武训学校校长的身份参加了大会。会前,他在北海悦心殿进行了预展,展出了段承泽与孙之俊合作的《武训画传》104幅,还有武训诞辰107、108、109周年的纪念资料。他深有感触地说,在人民的首都北京纪念武训,实在感到愉悦万分。
与画家孙之俊合作编绘新《武训画传》
1945年冬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重庆的时候嘱托李士钊“一定要找到画家孙之俊,重新编绘一本《武训画传》”。1949年,也是一个冬天,李士钊在北京与孙之俊相遇。他们二人都认为有重新编绘的必要,于是“决定用人民的历史观点重新为武训合作这一篇传记(即《武训画传》)”。1950年2月,他们二人重新修订文字,废弃原来不满意的画版,重新创作绘制了一部新的大型《武训画传》。1950年8月11日,郭沫若欣然为这本画传作序并题写了书眉。1951年元旦,《武训画传》在上海由万叶书店出版了。这部画传形象地再现了武训伟大而奇特的一生,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武训研究史上一部扛鼎之作,也是李士钊和孙之俊两位心血和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