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特色
启功是一位独具风格的当代旧体诗人。他在童年时代即对诗词有浓厚的兴趣,并能背诵下大量的作品。青年时代经常参加同族长辈主持的笔会,与师友谈诗论词,酬唱应和,打下坚实的创作功底。执教以后,在治学、授业、书画创作之余,常就生活中遇到的人物、事件、器物、风景、书画作品等抒发情感,进行评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词作品。
1989年,他的第一本诗集《启功韵语》出版,他在自序中说,“这些‘诗’是许多岁月中偶然留下的部分语言的记录”,是“一些心声友声的痕迹”。1994年和1999年,第二、三本诗集《启功絮语》、《启功赘语》又陆续出版。之后这三种诗集又合订为《启功丛稿·诗词卷》及《启功韵语集》。启功的诗很好地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创作观:格律严谨工整,语言典雅丰赡,意境深远含蓄,学力深厚坚实,深具古典风韵;同时又能坚持“我手写我口”的原则,不为古人所囿,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密切贴近现实生活,参用当下词汇,深具现代气息。特别是一些诙谐幽默的诗,很好地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为古典诗词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启功的书法作品,很多是书写自作诗词的,而他的画作,均有自己诗词佳句的题跋。诗、书、画在同一幅作品中展现,达到了和谐统一。观其画,赏其书,吟其诗,使人神舒意畅,回味无穷,能够再次领略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古人称这类作品为“三绝”,而启功堪称是当代“三绝”之冠。启功的诗集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专家们评论他的诗词“功力深厚,风格鲜明,完美地运用龄诗词的固有形式,巧妙地运用了现代新语词、新典故以及俚语、俗语,形成了他诗词的独特风格,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特点,为诗词创作如何继承与创新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启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学者。启功自幼聪颖过人,才华出众,记忆力惊人,涉猎的书籍非常广泛,且过目不忘,直到老年还能准确说出某事出自某书某章。戴姜福老师是一位博学之人,深通古典文学和传统小学,在他的教授下,启功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后来启功又受教于陈垣,深得考辨之学的要领及严谨的治学精神,走上了专业规范的治学道路。陈校长又教诲启功搞学术研究应发挥自己的特长,于是启功从研究书画艺术入手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最初几篇学术论文,如《急就篇研究》、《董其昌书画代笔人考》,都是在陈校长亲自指导下完成的。
而随着多年的教学实践,启功对古典文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历史学、文献学、版本目录学、宗教学,也都进行了广泛的涉猎与研究。而在所有的研究中,启功仍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能在扎实严谨的论证中处处显示出自己独辟蹊径的聪明才智,常能发别人所未发,道别人所未道。如诗词格律讲解起来十分繁琐,而启功的“竹竿”理论能举重若轻地将此问题化繁为简。他学问广博,可谓诸子百家无所不知,三教九流无所不晓。启功常自戏为“杂货铺”,实则是博学多闻,而且能打通各学科的界限,成为一名通学博儒。如他晚年所开设的“古籍整理基础”课,就属于这类性质,而启功则戏称为“猪跑学”。
启功的著作颇丰:20世纪50年代的《读红楼梦札记》和程乙本《红楼梦注释》,至今仍是红学研究的必读书目;60年代的《古代字体论稿》将文字研究和书法研究结合在一起,是文字学的重要论著;60年代的《诗文声律论稿》以简驭繁,是研究诗文声律的独诣之作;80年代的《汉语现象论丛》对中国古典语言,特别是诗词语言,提出了种种令人深思的问题;80年代的《说八股》对八股文的特点和功过做了实事求是的评价。2004年出版的《启功讲学录》,虽是学生的整理稿,但也体现了他博雅通学的学术特点。而历时多年的《启功丛稿》,更是其学术之大成,其中有关碑帖、艺术的考辨文章,更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道其万一。启功之学问真可谓博大精深。
启功还是一位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活动家。他以卓越不凡的才能、崇高的思想品德和对国家的无私奉献,赢得了各方面的敬重和爱戴。
1980年,启功当选为“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兼宣传部副部长,曾任“九三”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任、顾问。1982年,恢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委员资格,1986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以后连任第六、七、八、九、十届常委,并兼任政协书画室主任。1983年秋,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组织一批专家支援西部地区的文化建设,启功时已年过七十,仍不辞辛苦,报名参加,先后到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讲学,为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献出一片爱心。1992年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99年任馆长,为文史馆的建设和文史资料的整理出版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02年,任西泠印社社长。
启功还兼任中国佛教协会顾问、故宫博物院顾问、国家博物馆顾问、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务。他以饱满的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参政议政,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加强中外友好合作,奔走往来于港澳地区和友邻国家。
启功曾多次应邀赴日本、新加坡、韩国参观访问,举办书画展和进行学术交流,多次去香港讲学,参加文物鉴定。他还应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邀请,出席学术会议和鉴定古书画,赴英国、法国考察博物馆,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启功在艺术和学术上所取得的高度成就,究其根源和他高尚的人格分不开。
启功对国家和民族抱有一颗热诚的赤子之心。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幼有宗教经历、又身为民主党派重要负责人的公民,他极力维护民族团结,爱国爱教,投身于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和祖国的统一大业之中。他坚决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的改革开放政策,热情讴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在政协会议上积极献言建策,在各种外交场合维护国家的利益与尊严,宣传介绍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他还以一颗博爱之心、忧世之心,密切关怀着国家的发展建设。每遇到自然灾害,即踊跃捐献善款。他无时不真诚地祈祷人民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进而由衷地祈祷世界的和平。每当谈及国家和世界尚有贫穷和苦难、丑陋和暴力时,其同情焦虑之心溢于言表,仁爱之心令人感动。
启功是一位性情中人。他为人善良、诚恳、注重情谊。他对妻子至爱,对母亲至孝,对师长至敬。他能接受他们的爱,深知没有他们的爱,就没有自己的一切;更能爱他们,深知这是对他们的最好报答。他书画艺术的成就和诗词创作的感人力量都与此相关。他知恩图报,谈及自己的成绩,总口必称陈老校长的恩德,对凡是帮助过他的人以及他们的后代,都尽其所能地予以回报。他对朋友至诚,能向他们敞开心扉,不存蒂芥,不管自己地位多高,都与他们保持纯洁童贞的友情;他对晚辈、学生关爱至切,和蔼可亲,悉心教诲。他常说自己就是在别人的关切和师长的耳提面命中成长起来的。启功的诚挚之心,深厚之情,深深感动着每一个和他交往过的人。
启功操守纯粹,道德高尚,为人方正,举止得体,对事业锲而不舍地追求,对工作孜孜不倦地努力。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讲究礼貌,平易近人。他从不摆名人架子,尊重一切人,包括普通劳动者和晚辈学生。“直如矢,道所履,平如砥,心所企”,这首砚铭正是他做人的原则。“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这是他另一方藏砚的铭文,启功取其“坚净”二字当作自己书斋的名称,而这二字也正是他道德操守的生动写照。
启功性格洒脱,心胸超旷。他从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更不计较钱财,对这些身外之物总抱着“难得糊涂”的态度。每遇人生坎坷总能以乐观的精神、旷达的心胸加以化解,即使在“反右”和文革中遭受极不公正的待遇,也能积极向前看,从不怨天尤人。“宠辱无惊希正鹄”,“何必牢骚常满腹”,这样的诗句在他的诗中经常出现,心胸之宽广令人佩服。他言谈风趣,应对机敏,出语幽默,喜开玩笑,凡与他谈话的人无不感到是一种享受,无不为他的人格魅力所倾倒。
启功与诗词
启功从小受到良好的诗词训练,在他还坐在祖父腿上的时候,祖父就已经教他背诵古典诗词了,直到晚年,这些作品启功还能倒背如流。据调查,他能背诵下来的诗词作品要数以千计。
启功在少年时期还参加了当时很多著名的诗社,包括著名学者溥心余主持的诗社。在诗社中,他们分题限韵,当时唱和,启功从中受到了良好的创作训练。但那时,他的作品模仿因袭的成分比较多,因为那位溥心余就是以作空唐诗著称。
到了三十岁以后,启功的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比如说在语言上,既有那种华丽的、古雅的古典语言,又能够很自然的运用很多现当代语言;在风格上,既有那种含蓄典雅的作品,又有活泼幽默的作品。前者是对古典的继承,后者是自己的创新,而且在很多作品中,他能够把两者结合起来。这样的作品在诗歌史上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因为有些人只知模仿,而有些人只强调创新,又没有传统的国学作为底蕴,像启功这样能把二者结合起来的人是很少的,这样的创造原则应该是当代旧体诗词创作的根本出路。
启功出了三种诗集,最后合成为《启功韵语集》。在诗中,启功有很多继承传统因素比较多的作品,用典较多,如果不加注解,很难读懂。启功韵语集共收录了大约六百篇作品,应该说,几乎篇篇都是优秀的作品,特别是那些自我嘲讽的作品,艺术价值最高,充分体现了他的幽默风格和超脱的品格,比如《自撰墓志铭》,凡是见到的人读了以后,无不大笑,被他的幽默所感染。但他的幽默绝不是耍贫嘴,找噱头,里面包含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比如说:“瘫趋左,派曾右”,这短短的六个字不但说出了自己的身体状况,而且也道出了自己的政治遭遇,既含蓄又幽默。可是,有些年轻的诗人竟然对启功的诗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启功的诗有很多是顺口溜,生活气息不够,其实,这是一些偏见,启功自己从来不否认,自己的诗就是顺口溜。
启功与书画
启功出生在书香门第,自幼便在祖父的督促下练习书法。启功6岁临《九成宫醴泉铭》,11岁学《多宝塔碑》,20余岁学赵孟頫《胆巴碑》,后改学董其昌、米芾,再后杂临碑帖及历代名家墨迹,而以习智永《千字文》墨迹最久。
启功书法结构精严,笔画清朗刚健,布势轻重有别,主宾相济,风神俊秀且雅俗共赏,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启功书法的成就主要在于行楷方面。启功的书法一直是沉浸在简牍一脉的“帖派”传统中,因此有人称其书为“现代的馆阁体”。
当今书坛对启功书法的评价是:“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它渊雅而具古韵,饶有书卷气息;它隽永而兼洒脱,使观者觉得很有余味。因为这是从学问中来,从诗境中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