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同时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规定了具体培养目标。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用系统论观点分析,生活教育理论是一个由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构成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具体表现为一个目的、三大原理、七条原则、七项措施,分析如下:生活教育目的。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是“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是对学生进行“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合”的“全面教育”。
所以说,生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指向社会的、民族的、整体的,为人民生活向前、向上需要的,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的教育。
其次是指向社会个体的,即培养人的多方面的素质的教育。
总之,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同时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规定了具体培养目标,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培养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从而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
生活教育三大原理。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何谓“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所以说“生活教育”包含的主要精神是:生活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生活即教育”主张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进行批判。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第二基本原理。何谓“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陶行知为什么主张“社会即学校”呢?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他说,“社会即学校”这一原则,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而“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
所以说“社会即学校”反映了学校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是为了改革学校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病,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即当今讲的社会终身教育体系。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也是陶行知最早提出生活教育中基本原理和校训。什么是“教学做合一”呢?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有两种含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所谓‘做’是包含了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教学本质是学习,而‘学习’也就是实践,学而后能教人”。这一点,就是说“教学做合一”。
所以说“教学做合一”的实质是:“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为要避去瞎做、瞎学、瞎教,所以指出“在劳力上劳心”,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这一原理将“做”放在第一位,是完全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思想的。
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意图之一是改变旧传统教育脱离实际弊端,又是为了把学生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死教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有“行动能力”、有“生活力”、“有创造力”的轨道上来。
生活教育原则。根据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之物质》一文提出的生活有六大特质,即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人们给出了生活教育的七大原则:实践性原则。陶行知说:“人类和个人的知识的妈妈都是行动。行动产生理论,发展理论。行动所产生发生理论,还是为的要指导行动。引着整个生活冲入更高的境界。”陶行知在这里明确指出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的认识规律,他明确指出“学习”就是实践,“教学做合一”的“做”则是更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
科学性原则。陶行知说:“教育必须科学……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包含并着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否则不能前进。”“任何教师必须擅长一门自然科学,没有自然科学训练的,不配做现代的教师。”“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
前进性原则。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与时俱进”的,“要随时随地地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些活的学生,养成活的人生”。抗战时期,陶行知提出:“拿抗战的生活来克服妥协的生活。”抗战胜利后陶行知提出:“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
全民性原则。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办的教育。”陶行知提出“冲开校门、冲开村门、冲开城门、冲开国门”,实现“不论宗教信仰、种族、财富及所属阶级有何不同,男孩与女孩机会均等,男子与女子机会均等,成人与儿童机会均等”的全民教育。
终生性原则。陶行知说:“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生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是毕业;学习为生活,生活为学习。只要活着就要学习。”
陶行知提出终生教育的主张,要求人们活到老学到老,是难能可贵的,也符合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即终身教育学习趋势。
创造性原则。陶行知说:“我们要打倒传统的教育,同时要提倡创造的教育。”“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我们的教育非但要教,并且要学、要做,教而不学、学而不做,叫做“忘三”。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
陶行知一贯反对死读书、死教书的旧教育,提倡活学活用的创造教育。他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全面性原则。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
这表明生活教育的目的是根据社会人生的需要,促进身心手脑的全面发展。陶行知从乡村教育五目标(“康健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到民主教育目的(“民主教育应该是整个生活的教育……他应该是健康、科学、艺术、劳动与民主积成的和谐的生活,即和谐的教育”)及实践,都充分体现了体、劳、智、美、德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因为“生活教育”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生活教育六项措施。为实施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曾提出过各种各样措施,采取过多种方法,并躬行实践,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具体措施有:要改造城乡教育,以培养学生“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使每一个乡村有充分的新生命;要普及全民教育,以达到个个识字,人人明理;提倡普及科学教育,推广现代科学技术;创办新型的试验学校,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创办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要培养大批立志改造社会、改造乡村的新型教师队伍,这一教师应该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是一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满天下”,“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人;创造适合国情,适合生活需要的大教育体系,使社会与学校打成一片,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打成一片,社会大学是这一主张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