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秋,郭影秋担任云南省政府副主席。当时云南省政府主席是陈赓,省委书记是宋任穷。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几乎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由于历史遗留下的“大汉族主义”的不利影响,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积怨颇深,各少数民族之间也存在矛盾,常有相互械斗的事情发生。此外,少数民族大多生活贫困,生产力低下,有的尚处于“刀耕火种”的状态,这些都增加了工作的难度。郭影秋任职期间将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投入到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建设、发展中,他不但狠抓经济建设,还妥善处理民族矛盾,排解民族纠纷,并建议中央卫生部派来了医疗工作队,较好地解决了少数民族一些生活疾苦问题。他领导人们在边远地区修桥筑路,改进了山区的交通状况。由于他政绩斐然,深孚众望,1955年被推选为云南省长。
郭影秋虽然身居高位,但对教育情有独钟,对办好高等学府饶有兴致。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中央提出向科学文化进军,加强对高等学校的领导。社会上一些人则议论“共产党领导不了高校”,甚至有人公然要共产党“退出高校”。郭影秋主动向中央“请缨”,要求到教育部门工作。他从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出发,“不相信共产党领导不了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也不相信共产党人成不了业务上的内行”。1957年7月,当时的中央组织部长安子女找郭影秋谈话,转达了政治局的意见,决定调他担任南京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
对于郭影秋的此举,很多人不理解。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弃官从教”,他回答道:“省长、校长并没有大小、高低之分,只是职务分工上的不同罢了。无论干什么事,都同样是为人民服务……而且,我对教育工作很感兴趣,也有感情。特别到高等院校里与高级知识分子交朋友,同他们打成一片,既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又可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创造科研成果,岂非‘一举两得’吗?”他的话令人受益匪浅。
后来,周恩来总理十分赞赏地对云南籍的辛亥革命老人李根源说:“贵省的省长郭影秋,不愿当省长,自告奋勇到大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