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珠姑和鲁招官,两个青梅竹马的表妹
周老三建人有一个很有趣的绰号,叫“病鸡”,那是因为他自小体弱又多病。如果爷爷在爸爸在大哥在二哥在,那么家里的事儿远用不着他这个老三操心。可是,家中不幸的事儿一桩接一桩。爷爷坐牢了,爸爸死了,四弟死了。接着,大哥走了,二哥也走了。
他也想走,想跟他哥们一样走出家门去读书——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家里一堆人都在那个学堂,他最知道的也就是那个学堂。况且,还是因为“咱朝中有人”,如果考得顺利,入学也容易一些。
放寒假了,叔祖周庆蕃、小叔周伯升、二哥周作人都从南京回来了。周建人看见他们,心更痒痒。
他不像他大哥当初想让作人进水师学堂,绕着弯子先找升叔再找庆蕃叔祖,他很有主见地“越级”找叔祖,直截了当地说:“我也要到南京去读书。”
叔祖问他:“你几岁了?”——对啊,什么学校都有年龄要求。
要想达到目的,有时就得撒个无足轻重的小谎。他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把年龄拔高了,说:“我16岁了。”——实际上,他实足刚满14岁。
或许是往学堂拉人头拉得多了习惯了,叔祖没有迟疑,说:“好啊,只要有人肯去,学堂总是欢迎的。到了暑假,你可以去考一考。应该没有问题的。”
乌拉!
得了允诺,周建人更来劲儿了。他有自信他考得上,叔祖不也说没有问题嘛。他7岁的时候就由族叔周伯撝(谦叔)开了蒙,后来又进了会稽县学堂(这所学校是模仿西方教育制度建立的,也有洋味儿,跟纯正洋学堂的水师学堂有不少共通处)。简言之,他有基础。再说了,家里还有专为他开的小灶:升叔负责辅导他英文,二哥负责辅导他汉文。
自觉地用功,是真用功。
周建人以为肯定没问题,却偏偏有了问题。问题在于,他妈不让他走。
经过百天倒计时,考试的日子到了。傻孩子周建人兴奋地收拾了行李,把要用的东西、备考的书放在一个网篮里。为什么说他傻呢?之前,他从来没有把他的打算告诉过他妈。
你什么都不说,就自顾自地把行李都打包好了,你怎么知道你妈一定会同意会答应呢?我妈怎么可能不同意不答应呢?大哥二哥,她不都同意都答应了嘛。谁告诉你,你妈同意答应了你大哥二哥,就一定要同意答应你呢?这还用说吗?这还真的用说。我不信。你不信,那你就试试。
周建人就去问他妈:“姆娘(绍兴人这样称妈),我也要到南京去了。”——这不像是征询,好像是通知。
他妈一听,大惊,因为事先没有征兆,太出乎她意料了。她问:“怎么,你也要去吗?”
他这才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如实交代:“是的,庆蕃叔祖回家过年的时候,已经和他约好,他叫我尽管去好了,没有问题。”
他妈似乎还是没有反应过来,又问:“你真的要去?”
他奇怪地反问:“我为什么不去?两个哥哥不是都出去读书了吗?”
他妈突然就哭了,眼泪哗哗的。她边哭边说:“你也走了,那我怎么办?”
他一时语塞。
他妈继续边哭边说:“你们都走了,只留我一个人在家里,我一个人今后要怎么生活?我一定会少活几年的。”
建人愣住了。
找个外人来劝劝吧。
小舅舅识大体,来劝,对他姐说,千万不能这样阻挠松寿。他的理由是,两个大的都出去了,将来羽毛丰满了,各自飞走了。硬把这个小的留在家,他是要变成篰底鸭的。他说他见多了那些篰底鸭。
放人吧,放他走吧。小舅舅苦劝。
不放,就是不放。建人妈不松口。
唉,为了老娘,算了吧。
孝顺又听话的周建人想想也是,他们兄弟都走了,留下一个妈,也确是个问题。那时女人没地位,不能抛头露面,家里不能没有男人。遇着个事儿,没老的男人,像他这样小的男人也行。到底是男人,总不能让老妈,一个不姓周的外姓小脚女人冲锋陷阵。不像话。
不久,大哥从日本,二哥从南京,一起回来了。“乌大菱壳”又聚首,谈得昏天黑地。鲁迅鼓动作人日后也到日本去留学,作人热烈响应。周建人趁机提出他也想到南京去读书——他的目的很明显,请外援。
没想到啊没想到,两哥早就被老妈“收买”了。一听建人提到去南京的事儿,鲁迅和周作人一下子不作声了——他们的妈跟他们说起过,也让他们劝劝小弟。周建人见哥们这样子,也聪明地意识到:还是没戏。
沉默了半天,大哥开口了,你能不能留在家里呢。建人有些不高兴,我为什么要留在家里。大哥劝,你留在家里照料照料家务。二哥劝,你也可以陪伴陪伴姆娘。大哥说,书,不一定非到学堂里去读。二哥接茬说,是啊,你也可以自学嘛。大哥又说,姆娘身边还有个儿子,她也放心些。二哥又说,姆娘由你照顾着,我们在外面也放心。
重点是,大哥说,将来我们学成回国,赚一个钱,我们兄弟大家合用。二哥说,我们兄弟一向友爱,将来永远生活在一起。大哥又说,对的,我们永远生活在一起,不要分家。二哥强调说,不分家。
当时,还在气头上的周建人很有骨气地回了一句,我不要你们养活。
大哥发誓说,你难道不相信我的话吗,我是说话算数的。
周建人妥协了。为了家庭,他扛起了炸药包。
鲁瑞是感激小儿子的,这孩子毕竟是牺牲了小我成全了大我。
给他找个好媳妇吧。算是回报。
1906年,周家发生的事儿很多。老大鲁迅和朱安成亲,这说过了。三兄弟的大姑妈周德意外淹死,这也说过了。周德临死前,在回娘家时,曾经提到过她唯一的宝贝女儿马珠姑的婚事。
当时,她对继母蒋氏提议,让她的女儿珠姑做个还娘家囡。
还娘家,就是嫁回到娘家。怎么才能嫁回到娘家,很简单,就是把女儿嫁给舅表兄弟。马珠姑的舅表兄弟,不就是鲁迅三兄弟嘛。鲁迅已经成亲,不论;周作人刚去了日本,也不论。只剩下周建人。偏偏马珠姑和周建人年龄最接近,珠姑比建人小两岁。
也就是说,周德的真实意思是,让马珠姑嫁给周建人。
对这样的提议,继母蒋氏不吱声;弟媳鲁瑞也不吱声。她们心中也有小九九。
蒋氏的小九九:周德不是她亲生的闺女。马珠姑也就不是她亲生的外孙女。周伯宜不是她亲生的儿子,周建人也就不是她亲生的孙子。尽管她很疼爱鲁迅三兄弟,但她自觉他们有亲妈,他们的婚事轮不到她这个非亲奶奶插嘴。别多事。
她自己有个亲生的外孙女金珠姑。记得吗?她的亲生女儿叫周康,因为难产被红蝙蝠接走了。她也很想让金珠姑做还娘家囡,嫁给周老三——两人年龄相仿,金珠姑比建人小三岁。这样一来,这个失了母亲的亲外孙女就能朝夕守着自己了,那死了的康丫头也能放心瞑目了,自己呢,身边也终于有个亲的了。多完美。
鲁瑞的小九九:自从外甥女鲁琴姑抱憾而逝后,她一直觉得愧欠了哥哥对不起娘家,有心要补偿。怎么补?琴姑之后三个妹妹,意姑、林姑都嫁了,只剩下招姑。这孩子自小跟三兄弟认识,她带他们回娘家拜岁时,孩子们常见面。从年龄上说,招姑和建人最接近,他俩最合适。
鲁迅舅一点儿也没有吸取琴姑的教训。两家虽然对建人和招姑的亲事达成了默契,但也还是口头上的,没有落实到白纸黑字。如果周家又一次反悔,那他也还是只有独自生闷气的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