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点击:
从小就认为自命不凡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不懂得容忍,很难体验到别人的感情,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而这些刚刚崭露头角的小“天骄”还没有真正迎来真正的考验,这种自恋的倾向越严重,对自己的期待越高,目标就越难以达成。
也许,你的孩子房间里摆满了各种奖杯和奖状,甚至需要专门在房间里开辟一块地方来摆放它们,作为炫耀。当然,在父母的眼中,孩子们是最棒的。然而,所有这些认可却造就了这样一代孩子,他们不知如何去应付那些奖杯和奖状后面的现实生活。
在学校里,老师们为了照顾孩子的情绪,原本成绩是B可以改成为A,原来的评价应该是“良好”而改为了“优秀”,在某些比赛中所有的参加者都可以获得冠军。但是,我们在照顾孩子情绪的同时却忘记了告诉他们学习的真正意义。近年来,在美国的教育历史上,单纯的自信心的培养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当孩子回答错一个问题的时候,老师并不是正面批评,而是问“这是另一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吗?”
这些只是一些让人感觉良好的花招,但是如果过分地利用这种技巧教育孩子,鼓励他们自命不凡的心态,他们期望这个世界围着他们转,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最好的东西,理所当然过最好的生活。那就会违背家长在最初教育孩子的初衷。
自命不凡的孩子们觉得自己是万物的中心,应该得到关注,这种认识从小就根深蒂固地植入了他们的内心。他们不懂得容忍,所有的要求都被满足,他们被宠坏了。家长们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感觉,否则他们就会失望。关心孩子的感受这种冲动原本也不错,但是如果对于孩子的需要过于敏感,有时就会产生反作用了,孩子会因此失去培养他们情感和韧性的人生体验。
有一位在美国教高中的老师说道:“这是我所见到的最难管理、最麻烦、最娇惯的一代。”这正是那种鼓励自命不凡的家教方式的恶果。
有一位5岁的小女孩总是在班里的课堂上捣乱,她拒绝和其他的同学合作,从来不排队,在需要安静的时候故意哇哇大叫,甚至会讲脏话,这位母亲感到非常尴尬。当老师把这一切告诉小女孩的妈妈时,这位母亲显得很尴尬。原来,这个小女孩在家里对妈妈照样讲脏话,,因为小女孩知道自己的母亲会容忍她。这位母亲在不自觉地向女儿暗示了这一点,才让小女孩觉得自己在家里是唯我独尊,而且即便是到了外面也是如此。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些自命不凡的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呢?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这开始于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高兴。我们要到服装店买孩子喜欢的衣服,要到文具店带孩子挑选文具,要到糖果店带孩子买他们喜欢的零食,此外为了孩子能高兴,我们要给他们买各种玩具,各种漫画,甚至是各种首饰。逐渐的,这些可怜的父母开始扮演着这样一种角色:让自己的孩子高兴的人。谁会知道你要扮演这个角色到多久呢?等到他们长大了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居然还在为他们心理咨询付钱!
家长们总是试图通过改变世界来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过分的赞扬其实隐藏着别的信息——他们担心孩子不会总是表现得那么好。父母本来是想通过赞扬来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到最后却让孩子变得自高自大、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在这种环境之下长大的孩子多少都会自我感觉良好,但是早晚有一天他们会长大的,他们会看清事实真相的,到了那时,当他们发现自己和同龄的孩子差距得太多,心里是否就好受呢?
常青藤家训
孩子这种自恋的人格一旦发展过度,则有对他人的统治欲望,甚至自信过度,听不得批评。这样难免就被宠坏了,自我价值虚高。如此的人格,早晚会处于失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