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党务通:党委、支部建设与实务全书
15569600000125

第125章 十六大以来重要的理论观点(18)

对西部开发实行投资诱导政策要采取综合措施,中央和地区同时着手采取诱导投资的优惠政策。从中央来说,要采取特别优惠的政策,放水养鱼先予后取,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

(1)运用有效的财政手段,如转移支付,投资补贴、财政贴息贷款、税收减免等方式支持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2)借鉴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经验,充分发挥国家投资融资政策在地区发展中的调控作用,适当压缩国家对东部沿海的直接投资比例,支持西部地区从事国家鼓励发展项目建设;

(3)运用产业政策手段,对鼓励和支持的产业发展进行制度安排(如创立风险基金、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等)、组织构建(如建立民办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和制定竞争规则,着力创造有吸引力的产业发展环境;

(4)针对东西部产业发展上的差异性、互补性,国家应制定相应政策,支持和引导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加强经济协作,鼓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输出资金、技术和人才,使东西部通过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互惠互利,联动发展,从而加快资产结构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

(三)推进西部大开发要有新举措

党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强调,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1、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适应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条件下国际国内市场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西部地区的实际,努力探索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逐步推进,以保证西部大开发有序、快速、高效地展开。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转换政府职能,通过经济、政策、法律等手段,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环境。

2、西部地区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这是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要加快进行西部地区大开发,就必须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多的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强公路、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以及电网、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打通西部地区与中部和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通江达海、连接周边的运输通道。同时,要坚持把水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放在突出位置,这不仅是缓解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的迫切需要,而且是涉及西部地区大开发全局的重要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快水利设施建设。

3、西部地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这是进行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根本。只有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西部地区的丰富资源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也才能改善投资环境,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步伐。尤其要看到,改造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改善全国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如果不加紧、加快实施在西部地区恢复林草植被、治理水土流失,那么,长江、黄河日渐淤积,洪水灾害不可能得到根治,广大中下游流域将永无宁日。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突出抓好生态环境的建设,把它作为西部地区大开发的切入点。

4、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这是进行西部地区大开发的重要条件。振兴西部地区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开发西部地区科教要先行,特别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5、西部地区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

这是进行西部地区大开发的关键。西部地区要根据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不同的资源和物种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培养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下大力气调整农业结构,着力发展特色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畜牧业;要合理开发和保护矿产资源,加快工业调整、改组和改造步伐;要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和成效,直接关系到西部地区大开发的进程,一定要切实抓紧抓好。

十九、振兴东北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考虑作出的重大决策,仍然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东北振兴开局良好,但可以说仍处在打基础、探索经验的阶段。基础打得牢不牢、敢不敢于大胆创新从而闯出一条振兴的路子,关系着“十一五”东北振兴任务能否完成、关系着东北振兴的目标最终能否实现。党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指出,要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就要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

(一)东北振兴要解放思想,确立新思路

2004年,在国家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出现转机,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三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133、9亿元,同比增长12、3%,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十六届五中全会仍然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决策,更使东北人坚定了重振雄风的决心。但是,东北振兴,则需尽快破除三大思想痼疾,确立新思路。

1、破除三大思想痼疾

(1)破除“等、靠、要”思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实施以来,一部分人仍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在等、靠、要。一些地方官员和企业过于依赖国家,希望从国家那里得到更大的政策、项目和资金,甚至相互攀比,看谁得到的实惠多,个别地方仍没有真正走出“项目怪圈”。东北振兴的首要问题是地方和企业要先解决好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国家的支持下,积极挖掘内部潜力,提高自身素质,使国家的政策和投入产生真正的效益。

(2)破除“官本位”思想。政府要转变观念已经提出几年了,但实际情况难如人意。一些地方领导对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嘴上说要支持、服务,心里却总想着自己或政府能得到多少好处,根据“收益”提供支持。“官本位”思想使“权力就是效益”的情况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滋生腐败的土壤,也影响了外来投资者到东北的投资信心。东北地区的政府在引导企业参与东北振兴上还存在很大不足,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东北人在性格、观念和思维方式上仍需进一步改进,要坚持“走出去”的战略,不断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3)破除“大字号”情结。东北人过去一直以“大”自居,大工厂,大粮仓,大森林,大煤矿……当然这些确实是值得东北人自豪的地方。但实际上是粗放经营、粗放管理,科技含量也不高。因此,在振兴东北中要不言“大”,要言“强”;不谈“多”,要谈“精”,提高自身素质。

2、振兴东北要有新思路

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最重要的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在指导思想上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调整、促进企业改组改造。要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消除经济发展和调整改造的体制障碍,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机制。通过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

(2)坚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正确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企业重组,都应主要依靠市场来决定。政府主要是制订规划和政策,营造投资、创业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3)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振兴老工业基地,主要依靠充分发挥广大企业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内部潜力,激发内在活力。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讲求效益。

(4)坚持立足现有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要着眼于加快科技创新和进步,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作用,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少上新项目、少铺新摊子,在改组、改造现有企业上下大工夫,注重整合现有资源,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

(5)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振兴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要搞好总体规划,综合治理,区别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既要加强紧迫感,积极进取,又要从长计议,量力而行。

(二)东北振兴的四个关键:创新、转型、开放、就业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要抓好四个关键工作:

1、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根本出路。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通过改革创新,增强经济活力。

2、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要任务。要继续发展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国家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扶持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

3、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途径。要积极吸引外资参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扩大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吸引国内各类生产要素进入东北市场。

4、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保证。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就业再就业的方针和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三)实现东北振兴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强调,要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加强对东北三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和规划工作。加快转变工业增长方式,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鼓励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产品开发和深加工能力,优化产品结构。研究制定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措施,依托重大工程,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提高先进技术装备的设计、制造和成套水平,增强能力。进一步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健全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除少数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可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外,鼓励其他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等形式,逐步改制为多元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对国有小企业继续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进行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鼓励非国有企业、个人和境外投资者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推动非上市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调整和股权交易,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

2、东北振兴要发展现代农业

在东北振兴中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国家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发展现代农业,是保持东北地区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把东北三省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现代农业基地。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土地使用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消除不合理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城市、小城镇转移步伐。

3、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

确定以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为接续替代产业,畜牧业为突破口,以园区建设为起点,重点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拉长产业链,发展产业群,形成集团军,实现三次产业搭接和融合的发展思路;坚持“工业兴市”的理念,加快支柱产业发展;坚持以项目为核心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积累一批较大项目,同时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对新上项目一律要采取市场机制;坚持发展第一生产力,为转型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以促进就业为重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困难问题。

4、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努力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切实解决他们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企分开,推进投资、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要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注重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对内开放,积极吸引国内其他地区的各类生产要素进入东北地区,支持大型企业跨地区重组,加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协调。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十一五规划的重点。要加强领导,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更新思想,转变观念;科学论证,搞好规划;深入调研,制定政策;善于借鉴,真抓实干,使东北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青春活力,再造新的辉煌。

二十、要促进中部崛起

在党的重大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中部崛起”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规划。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一)中部地区现状分析

中部地区是指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山西六省。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实施中部崛起,那么有关中部地区的现状是什么?

1、地理位置重要

首先,区位承东启西。中部六省地处中国的中部,形似一只大海螺。在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新形势下,中部六省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在全国区域经济板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次,交通四通八达。中部六省拥有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境内铁路纵横交错,京广、京九铁路纵穿南北,陇海铁路横贯东西。境内水运以内河航道为主,长江、黄河两大主航道横贯东西,上百条河流与之相连,境内民航方便快捷,以武汉、郑州、长沙、太原、南昌、合肥为中心的民用机场开通了国内上百条航线,并可直达港、澳、台地区,部分机场还开通新加坡、韩国等国际航线。

2、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