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党务通:党委、支部建设与实务全书
15569600000048

第48章 党的统一战线工作(1)

统一战线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肩负的历史使命,领导和团结本阶级、各个阶层和政治派别,并同其他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以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结成联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做好统战工作,将直接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和祖国统一的进程。

一、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

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对于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

(1)新时期统一战线是统一祖国和振兴中华所必需。我国的统一战线成员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文化层次比较高,在海内外有比较广泛的社会联系,他们有爱国心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改革开放出力的强烈愿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争取祖国统一的不可缺少的依靠力量。

(2)新时期统一战线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所必需。新时期统一战线包括各阶层、各党派和各社会团体,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没有他们的参加,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3)新时期统一战线是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政治局面所必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还存在着具体利益矛盾,随着改革的深入,还会出现新的冲突和矛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功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在一个共同目标下把各方面的力量团结起来。

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特性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呈现出如下特点。

1、统战工作的长期性

做好统战工作是党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这是因为:

(1)我国有统战工作长期存在的社会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我国社会除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之外,还存在着不同的阶层、社会集团和社会力量。这些不同阶级、阶层间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又有各自的具体利益,相互间的矛盾长期存在。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党和国家要统筹安排和兼顾他们的切身利益,以便解决好这些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客观矛盾,增强党的群众基础,而做好这些工作的最适宜的方式就是统一战线。

(2)我国有统战工作长期存在的组织基础。在我国,共产党员始终是人口中的少数,要完成党的总任务,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没有广大党外人士的紧密配合是不能成功的。所以,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广大群众和党外人士的积极性、创造性,用统一战线把他们团结起来,为党的战略目标而共同奋斗。我们党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共事的原则是长期的,只要中国共产党存在,就存在这种合作共事关系,就有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3)“一国两制”方针的长期性,决定了统战工作的长期性。统一祖国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即使祖国统一之后,“一国两制”也将长期存在下去。整个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同时,允许一些特殊地区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不是搞一段时间,而是几十年上百年不变。这就是说,“一国两制”是我国的长期的基本国策,而为实施“一国两制”而奋斗的统战工作必然也是长期的。

2、统战工作的广泛性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之后,在爱国主义旗帜下,我们的统一战线包括了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从政治思想方面来说,统战对象既有赞成社会主义的,也有不赞成社会主义的;有左派,有中间派,也有右派;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也有信仰宗教的;有我党以前的朋友,也有我党以前的敌人。

从经济上说,有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也有不劳而获的资本家;有大资产阶级、大商人,也有个体经营的小商小贩。

从年龄上说,既有老一代的统战对象,也有第二代、第三代的中青年。

由于统战对象的扩大,统战工作的范围和领域也在扩大。“三资”企业的出现,乡镇企业的发展,使统战工作有了新的领域。特别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已成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对象。大批来我国旅游、观光、探亲访友的“三胞”成为新的统战工作对象。同时,文教卫生、科技、体育等领域越来越成为统战工作的重要方面。海外统战工作的开展,也为统战工作拓宽了领域。

由此可见,统战工作已形成立体交叉的网络,工作范围之广达到了空前未有的程度。

3、统战工作的复杂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也出现了一些新矛盾。由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者成分的存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使公有制与某些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同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层、党派、社会团体,由于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上的差异,也会产生具体利益上的矛盾,会给统战工作增加难度。又由于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和深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在不断加强,各政党、各阶层、各社团在改革中其民主意识、政党意识、参政议政能力有了较大增强,他们要求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讨论,要求对执政党实行民主监督。

尽管总目标是一致的,但仍有各自的不同要求,这将会增加统战工作的复杂程度,统战工作的复杂性,也体现在“一国两制”实施后的复杂局面中,香港、澳门已顺利回归祖国,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已成为现实,港、澳、台的代表参加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其他政治机构,国家政治生活将会出现复杂情况,统一战线也将会出现新局面、新格局。

三、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功能

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出现了新格局,统一战线工作的功能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协调功能

统一战线是由各阶级、阶层、社会团体及各民主党派组成的政治联盟,它们之间既有共同目标的一致性,又有具体利益的差异性。统战工作的职能,就是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巩固、增强一致性,减少差异性,发展趋同性,调节和化解矛盾。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各阶级、政党和不同集团,既有相同的根本利益,又有各自的具体利益,还有不同的政治利益的要求,这就需要协调。统战工作正具备这种功能。

2、沟通功能

我国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都联系和代表着一部分群众,它们在反映群众意见、宣传党的政策、团结统战对象、调整各种关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一种机制来发挥这方面的作用。统战工作就是党内与党外、领导与群众、政府与团体之间进行联系和沟通的渠道,通过统战工作可以直接地、经常地、及时地了解到各方面的意见和群众的呼声,将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的进程情况以及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及时向广大群众、各界人士通报,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3、团结的功能

统一战线工作说到底,就是无产阶级联合同盟者去争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工作。因此,统一战线必须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爱国统一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奋斗。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中华民族大团结、大统一的爱国主义旗帜下,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努力把所有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团结起来。这样,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4、自我教育功能

自我教育是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我们通过开展对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的工作,就能够转变统战对象的思想,实现有效的自我教育。统战对象的层次不同、觉悟程度不同、智力结构不同,因此,教育要有针对性,要采用不同途径和不同渠道来进行。要让统战对象在学习中实现自我教育,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实现自我教育,从而增强能力,开阔视野,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任务

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也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双重任务。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为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

为顺利地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社会稳定、国家稳定是重要前提。而这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统一战线的工作。今后,我们应该更充分地发挥统一战线在稳定国家政局中的作用,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决反对政治多元化,反对多党制;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反对民族分裂的阴谋,确保民族地区的稳定;团结、依靠宗教界爱国人士,发挥爱国宗教组织的作用,打击和分化敌对势力;加强知识分子工作,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稳定局势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我们的积极工作,使统一战线成为发展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重要力量。

2、为实现党的战略目标服务

党的十六大重申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战略目标,既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方向,也是大力开展统战工作的出发点。为实现党的战略目标,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我们需要整个社会乃至海外侨胞、华人的共同奋斗,党的战略目标才能实现。因此,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动员所有的统战对象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将成为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3、为实施“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党的统战工作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积极开展海外统战工作,坚持“放开视野、广交朋友、宣传政策、争取人心”的方针。以爱国主义为政治基础,敢于跨越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障碍,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华人团结合作,求大同,存小异,调动他们维护、促进祖国统一和振兴中华的积极性。在不断巩固港澳回归祖国伟大成果的同时,要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做好台湾的工作,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我国的各民族、各党派、广大知识分子、原工商业者、台属、台胞、归侨、侨眷以及起义投诚的台湾国民党的军政人员,同台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一些人有雄厚的财力,有些是政界名流,在海外有重要影响,通过他们去做台湾当局和台湾人民的工作,将会起到我党所起不到的作用。只要我们在实现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基础上,加大统战力度,坚持不懈地努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指日可待的。

五、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党的统战工作的基本方针。这十六字方针是一个以民族利益为重、以共同理想为目标、实事求是、发扬民主、互相信任、亲密合作的方针。

所谓“长期共存”,就是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共存亡。我们党的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在这个目标实现之前,只要阶级和阶级差别还存在,共产党就会存在并担负领导责任。而民主党派作为我国社会中政治力量的组成部分,既有其存在的客观根据和必然性,又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也将长期存在,与共产党一起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奋斗。这是我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的政治基础。

所谓“互相监督”,体现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政治上的平等关系。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但共产党不能做“家长”,而要平等地对待民主党派。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肯定会有缺点或出现错误,党内也会出现腐败现象。因此,党不仅需要来自党内的自我监督,也需要来自民主党派的党外监督。这种监督是相互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这种监督的目的,并不是要彼此伤害对方,而是要互相帮助,克服缺点,共同维护人民的利益,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阻力,以便顺利地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所谓“肝胆相照”,反映了党同民主党派赤诚相见的朋友关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因此,我们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在朝党和在野党、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的关系,也不是轮流执政或竞选执政的关系。我党把民主党派作为依靠力量,以诚相待;民主党派承认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没有取代共产党的意图,从而与共产党形成了稳定的、亲密的合作关系。

所谓“荣辱与共”,表明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国家生活中利益上的一致性和共同奋斗的决心。国家的盛衰兴亡是全体人民的责任,盛则共荣,衰则共辱。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民主党派也是在为着民族的利益而斗争的过程中,集合在共产党的周围,民族事业、人民的利益把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同呼吸、共命运、齐奋斗的挚友关系。

在统战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作用;要充分尊重各民主党派在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的平等;要努力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制度化和经常化;要积极支持和帮助民主党派搞好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的特点和优势。

六、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原则

几十年来,我党在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在统一战线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是制定和执行统一战线具体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在统一战线内部观察、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准绳。这些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1、坚持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