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党务通:党委、支部建设与实务全书
15569600000094

第94章 党史常识(2)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42人,其中有表决权的84人。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分析当时的革命性质和革命形势,规定党的斗争任务和策略方针。瞿秋白、周恩来、刘伯承及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分别在会上作了报告,大会通过了政治决议案、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土地问题决议案和农民、职工、妇女、青年运动决议案等。

大会认为,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总的任务是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工农民主专政,并且发布了十大纲领。大会指出,当前的革命形势是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反革命势力还相当强大,因此党在当前的策略是争取群众,准备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

大会批判了右的投降主义错误和“左”的盲动主义错误,选举了第六届中央委员会。选出中央委员23人:杨福涛、顾顺章、向忠发、彭湃、徐锡根、卢福坦、李涤生、张金保、苏兆征、关向应、罗登贤、毛泽东、杨殷、周恩来、李源、蔡和森、项英、任弼时、余茂怀、王藻文、瞿秋白、李立三、张国焘;选出候补中央委员13人:徐兰芝、王凤飞、王灼、唐宏经、刘坚予、夏文法、史文彬、李子芬、周秀珠、甘卓棠、邓中夏、罗章龙、王仲一。大会决定不再设立中央监察委员会建立中央审查委员会,还选举了中央审查委员会正式委员3人:孙津川、刘少奇、阮啸仙;候补委员2人:叶开寅、张昆弟。刘少奇任书记。会议决定恢复中央军事部,杨殷任部长。毛泽东没有出席大会,但仍被选为中央委员。

这次大会在党的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不足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根据地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等缺乏必要的认识。

1928年7月19日六届一中全会在莫斯科举行。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政治局,选出政治局委员7人:向忠发、苏兆征、周恩来、瞿秋白、蔡和森、张国焘、项英;政治局候补委员7人:关向应、李立三、罗登贤、彭湃、杨殷、卢福坦、徐锡根。全会选出中央政治局常委5人: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政治局候补常委3人:李立三、杨殷、徐锡根。7月20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选举向忠发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周恩来为中央常委秘书长。

1929年6月25日至30日召开的六届二中全会,批准了中央政治局开除王藻文中央委员和开除王仲一候补中央委员的决定,补选恽代英为中央委员。

1929年8月,中央军事部部长杨殷壮烈牺牲,周恩来兼任军事部部长。

1929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通过了开除陈独秀党籍的决议,批准了江苏省委开除彭述之、汪洋楷、马玉夫、蔡振德四人党籍的决议案,并通报全党。

1930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央军事部正式更名为中央军委,把全国红军的指挥权集中于中央军委。从此,开始有中央军委的正式名称。

1930年9月24日至28日,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在上海举行。全会根据六大以后党的中央委员及政治局委员的牺牲和病故等变化情况,补选了中央委员7人:温裕成、李维汉、陈郁、徐锡根、陆文治、贺昌、邓发。补选了候补中央委员8人:袁炳辉、陈云、林育英、王克全、朱德、黄平、恽代英、陈潭秋。补选了中央审查委员2人:宁迪卿、康生。改选后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是:向忠发、项英、周恩来、瞿秋白、李立三、关向应、张国焘;候补中央政治局委员是:罗登贤、徐锡根、卢福坦、温裕成、李维汉、顾顺章、毛泽东。中央政治局常委是:向忠发、周恩来、瞿秋白。总书记仍为向忠发,实际主持中央工作的是瞿秋白。

1931年1月7日,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举行。全会按照米夫以远东局名义和中央政治局事先议定的名单,补选了中央委员和改选了中央政治局:李维汉、贺昌退出中央委员会,增补王明(陈绍禹)、沈泽民、夏曦、韩连会、王尽仁、沈先定、刘少奇、徐畏三、曾炳春9人为中央委员;瞿秋白、李立三、李维汉退出中央政治局,新选刘少奇、王明、王克全、任弼时、陈郁等人为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3人:向忠发、周恩来、张国焘。常委会主席仍由向忠发担任,但中共中央的领导权实际由王明所操纵。

1931年1月27日,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开除罗章龙中央委员及党籍的决议案》,并随即付诸实施。

1931年9月,由于在上海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都已不到半数,根据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提议,在上海成立了临时中央政治局,由博古(秦邦宪)、张闻天、康生、陈云、卢福坦、李竹声等6人组成。博古、张闻天、卢福坦3人任中央常委,博古负总的责任。

1934年1月15日至18日中共临时中央在瑞金召开了六届五中全会。全会补选中央委员2人:王稼祥、凯丰;候补中央委员5人:彭德怀、杨尚昆、李富春、李维汉、孔原。全会改选了中央政治局,改选后的中央政治局委员11人:博古、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项英、陈云、王明、康生、任弼时、张国焘、毛泽东;政治局候补委员5人:刘少奇、朱德、关向应、邓发、凯丰。全会决定设立中央书记处,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为书记处书记,博古负总责。全会还选举了中央党务委员会,由董必武、刘少奇、邓发、林伯渠、邓颖超5人组成,董必武为书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周恩来为最后决策的负责者。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中央总的责任。随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

1935年8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召开会议。全会决定增补徐向前、陈昌浩、周纯全为中央委员;何畏、李先念、傅钟为候补中央委员。增补陈昌浩、周纯全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5年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五人团”,作为全军最高领导核心,由彭德怀、林彪、毛泽东、王稼祥、周恩来组成。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在组织上进一步健全了中央军委。决定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由11人组成,他们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任弼时、叶剑英、张浩、贺龙、刘伯承、徐向前、林彪。毛泽东为军委主席,朱德、周恩来为军委副主席。

1937年12月9日至14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撤销总书记这一职务,由书记处集体领导,并增补王明、康生、陈云3人为书记处书记。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会议增补林伯渠、董必武、吴玉章为中央委员。

1943年3月16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开会议。会议对中央领导机构作了如下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主席。会议决定中央书记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会议还决定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之下,设立宣传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作为政治局和书记处的助理机关。宣传委员会由毛泽东、王稼祥、博古、凯丰4人组成,毛泽东任书记,王稼祥任副书记。组织委员会由刘少奇、王稼祥、陈云、张闻天、邓发、杨尚昆、任弼时7人组成,刘少奇任书记。会议又决定刘少奇参加中共中央军委,并任军委副主席。

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在延安举行。会议根据刘少奇的提议,全体通过原中央政治局主席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会议决定恢复张金保的中央委员资格。

(七)党的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名党员。这次大会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的前夜召开的。当时中国共产党正面临如何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等关键问题。

毛泽东主持大会,并作了《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和《愚公移山》的闭幕词。大会听取了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通过了政治、军事等决议案和新党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这次大会是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大会正确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经验,确定了毛泽东思想是全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团结,为争取抗日战争和人民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选出中央委员44人,候补中央委员33人。

1945年6月19日中共七届一中全会在延安举行。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选出中央政治局委员13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康生、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5人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选举任弼时为中共中央秘书长,李富春为副秘书长。

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清涧县枣林沟村举行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留在陕北代表中央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成立中央工作委员会,由刘少奇、朱德率领,刘少奇为中央工委书记,朱德为副书记,董必武、彭真、康生、陈伯达为常委,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会议前一天成立的后方委员会,叶剑英为书记,杨尚昆为副书记,转移到晋绥解放区,负责中央机关的后勤保障工作。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举行。全会决定递补候补中央委员廖承志、王稼祥、陈伯达、黄克诚4人为中央委员。

1949年1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经中央决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由11人组成:朱德、王从吾、安子文、刘澜涛、谢觉哉、李葆华、刘景范、李涛、薛暮桥、梁华、冯乃超。朱德任书记,王从吾、安子文任副书记。

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在任弼时病假期间,由陈云代理任弼时的中央书记处书记工作。并决定撤销刘子久、黎玉候补中央委员资格。

1950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同志逝世,陈云正式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

1954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秘书长。

195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成立党的军事委员会的决议。决定同过去一样,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之下成立一个党的军事委员会,来担任整个军事工作的领导。决定由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组成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彭德怀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

1955年3月21日至31日,中共中央召开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会议决定撤销高岗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和饶漱石的中央委员职务,并开除他们的党籍。会议还决定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选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5人,候补委员6人,董必武为书记,刘澜涛、谭政、王从吾、钱瑛、刘锡五为副书记。

1955年4月4日,中共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补选林彪、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6年8月22日,中共七届七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递补候补中央委员王首道、邓颖超、陈少敏为正式中央委员。

(八)党的八大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50多个兄弟党的代表应邀参加了大会。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列席了会议。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指出,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刘少奇作了政治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周恩来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

在八届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邓小平当选为总书记。这次大会,是在我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会。大会分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但由于当时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1969年4月28日中共九届一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林彪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会议选出中央政治局委员21人:毛泽东、林彪、叶群、叶剑英、刘伯承、江青、朱德、许世友、陈伯达、陈锡联、李先念、李作鹏、吴法宪、张春桥、邱会作、周恩来、姚文元、康生、黄永胜、董必武、谢富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4人:纪登奎、李雪峰、李德生、汪东兴。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5人:毛泽东、林彪、陈伯达、周恩来、康生。

1972年8月,中共中央批转了《关于林彪反党集团罪行的审查报告》,决定永远开除林彪、陈伯达、叶群、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人的党籍。

(十)党的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