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党务通:党委、支部建设与实务全书
15569600000095

第95章 党史常识(3)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49人,代表全国2800万名党员。毛泽东主持了大会的开幕式。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政治报告。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选举了党的中央委员会。大会愤怒声讨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一致拥护永远开除林彪、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人的党籍,撤销他们党内外一切职务和他们所采取的全部措施。

这次大会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使一些“四人帮”的骨干分子混进了党的中央委员会,并使王洪文当上了党中央副主席。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势力又得到加强。

1973年8月30日中共十届一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会议选出中央政治局委员21人:毛泽东、王洪文、韦国清、叶剑英、刘伯承、江青(女)、朱德、许世友、华国锋、纪登奎、吴德、汪东兴、陈永贵、陈锡联、李先念、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姚文元、康生、董必武;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4人:吴桂贤(女)、苏振华、倪志福、赛福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9人: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董必武。

1973年12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同意毛泽东提出的让邓小平任军委委员、政治局委员的意见。12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中共中央决定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待十届二中全会追认:中共中央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委委员,参加中央军委领导工作。

1975年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张春桥为总政治部主任。

1975年1月8日至10日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选举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全会同意李德生辞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职务。

197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取消军委办公会议,成立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会,由叶剑英、王洪文、邓小平、张春桥等11人为常务委员,军委常委会由叶剑英主持。

1976年2月2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讨论通过,华国锋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陈锡联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1976年4月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依据毛泽东的提议,一致通过华国锋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

1976年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同志逝世。10月6日,中央政治局决定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及其在北京的骨干进行审查。10月7日,中央政治局决定华国锋任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待十届三中全会追认。

1977年7月16日至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一致通过追认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一致通过恢复邓小平的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职务。决定永远开除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十一)党的十一大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0人,代表全国3500多万党员。大会是在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情况下召开的。华国锋主持了大会并作了政治报告,叶剑英作了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和新党章。大会规定了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为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这次大会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在揭批“四人帮”和动员全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华国锋的错误影响,大会没有能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反而加以肯定,因而未能从理论和党的指导方针上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

1977年8月19日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华国锋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会议选出中央政治局委员23人:韦国清、乌兰夫、方毅、邓小平、华国锋、叶剑英、刘伯承、许世友、纪登奎、苏振华、李先念、李德生、吴德、余秋里、汪东兴、张廷发、陈永贵、陈锡联、耿飙、聂荣臻、倪志福、徐向前、彭冲;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3人:陈慕华(女)、赵紫阳、赛福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5人: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查和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所作的错误结论,为他们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增选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增补黄克诚、宋任穷、胡乔木、习仲勋、王任重、黄火青、陈再道、韩光、周惠9位同志为中央委员,将来提请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予以追认。决定建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常务书记、副书记、常委和委员。名单如下:第一书记:陈云,第二书记:邓颖超,第三书记:胡耀邦,常务书记:黄克诚,副书记11人:王鹤寿、王从吾、刘顺元、谭启龙、袁任远、章蕴、郭述申、马国瑞、李一氓、魏文伯、张策。常委23人:马辉之、王建安、王维刚、方志纯、孔祥祯、帅孟奇、吕剑人、刘型、刘建章、刘澜波、李土英、李楚离、张子意、武新宇、周扬、周仲英、唐天际、曹瑛、曹广化、阎秀峰、韩光、傅秋涛、曾涌泉。委员61人:马信、王大中、王文轩、王若水、王苏民、王朝文、王直哲、毛铎、文正一、平杰三、朱云谦、宋穆之、卢仁灿、刘英、刘丽英、刘敬之、刘鸣九、安建平、严东生、多吉才让、李坚、李之琏、李立功、李华生、李振海、杰尔格勒、杨心培、杨长春、杨秀山、何东昌、何延一、何善元、阿木冬·尼牙孜、吴波、汪文风、宋诚、张中、张凯、张旗、张兆美、张承先、张瑞华、陈林、段云、范儒生、周太和、周凤鸣、郑爱平、胡德华、饶正锡、侯维煜、徐少甫、徐深吉、浦安修、殷继昌、黄荣、黄甘英、黄民伟、彭儒、曾三、蹇先任。

1978年12月2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党中央设立秘书长、副秘书长,作为中央日常工作机构。胡耀邦任中央秘书长,胡乔木任中央副秘书长,姚依林任中央第二副秘书长。

1979年9月25日至28日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增补王鹤寿、刘澜涛、刘澜波、安子文、李昌、杨尚昆、周扬、陆定一、洪学智、彭真、蒋南翔、薄一波12位同志为中央委员,提请党的十二大予以追认。选举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赵紫阳、中央委员彭真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80年2月23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决定增加中央政治局常委人数,并选举胡耀邦、赵紫阳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恢复设立中央书记处,选举胡耀邦为中央书记处总书记,万里、王任重、方毅、谷牧、宋任穷、余秋里、杨得志、胡乔木、胡耀邦、姚依林、彭冲11位同志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全会决定撤销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强加给刘少奇的“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和把他“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错误决定,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批准了汪东兴、纪登奎、吴德、陈锡联4人的辞职请求,免除或提请免除他们所担负的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

1980年11月10日至12月5日中央政治局在北京连续召开9次会议。会议经过充分讨论,一致决议:向六中全会建议,同意华国锋同志辞去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向六中全会建议,选举胡耀邦同志为中央委员会主席,邓小平同志为中央军委主席。在六中全会前,暂由胡耀邦同志主持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常委工作,由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军委工作。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改选和增选了中央主要领导成员:同意华国锋辞去党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主席,赵紫阳、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组成,他们是: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华国锋;增选习仲勋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十二)党的十二大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全国3900万名党员。邓小平致开幕词。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李先念致闭幕词。胡耀邦的报告,总结了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条战线拨乱反正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分析了我国当前的政治和经济形势,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方针和任务。大会通过的新党章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左”的错误,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七大和八大党章的优点。

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选出了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十二届一中全会上,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这次大会在政治上,确定了新时期的方针任务,在组织上,实现了新老合作和交替,在思想理论上,在保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1982年9月12日至13日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选出中央政治局委员25人:万里、习仲勋、王震、韦国清、乌兰夫、方毅、邓小平、邓颖超、叶剑英、李先念、李德生、杨尚昆、杨得志、余秋里、宋任穷、张廷发、陈云、赵紫阳、胡乔木、胡耀邦、聂荣臻、倪志福、徐向前、彭真、廖承志;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3人:姚依林、秦基伟、陈慕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6人: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中央书记处书记9人:万里、习仲勋、邓力群、杨勇、余秋里、谷牧、陈丕显、胡启立、姚依林;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2人:乔石、郝建秀。

全会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主席:邓小平,副主席: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常务副主席)。

全会批准了中央顾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主任、副主任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主任:邓小平,副主任:薄一波、许世友、谭震林、李维汉,常务委员24人:王平、王首道、邓小平、伍修权、刘澜涛、江华、许世友、李井泉、李维汉、肖克、肖劲光、何长工、宋时轮、陆定一、陈锡联、段君毅、耿飚、姬鹏飞、黄火青、粟裕、程子华、傅钟、谭震林、薄一波。

全会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第一书记:陈云,第二书记:黄克诚,常务书记:王鹤寿,书记:王从吾、韩光、李昌、马国瑞、韩天石;常务委员11人:马国瑞、王从吾、王鹤寿、李昌、李之琏、李正亭、陈云、黄克诚、韩光、韩天石、蔡顺礼。

1983年10月11日至12日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选举产生了由16人组成的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胡耀邦为主任,万里、余秋里、薄一波、胡启立、王鹤寿为副主任,王震、杨尚昆、胡乔木、习仲勋、宋任穷为顾问。全会决定递补候补中央委员杨泰芳、郎大忠为中央委员。还决定增补魏文伯、奎壁、张苏、杜星垣、贾庭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并提请下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追认。

1985年9月16日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同意一部分老同志不再担任3个委员会成员的请求,并提请全国代表会议审议。请求不再担任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的有64位同志,不再担任中顾委委员的36位同志,不再担任中纪委委员的31位同志。

1985年9月18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了局部调整中央领导机构成员问题,同意64位同志不再担任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36位同志不再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31位同志不再担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会议增选了中央委员56人,候补中央委员35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56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31人。

1985年9月24日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局部调整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成员。增选田纪云、乔石、李鹏、吴学谦、胡启立、姚依林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增选和调整后的中央政治局由22人组成。委员:胡耀邦、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万里、习仲勋、方毅、田纪云、乔石、李鹏、杨尚昆、杨得志、吴学谦、余秋里、胡乔木、胡启立、姚依林、倪志福、彭真;候补委员:秦基伟、陈慕华。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5人组成:胡耀邦、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

全会根据习仲勋、谷牧、姚依林的请求,同意他们不再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增选乔石、田纪云、李鹏、郝建秀、王兆国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增选和调整后,中央书记处由11人组成。总书记胡耀邦,书记胡启立、万里、余秋里、乔石、田纪云、李鹏、陈丕显、邓力群、郝建秀、王兆国。

全会批准了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增选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主任人选。增选的中顾委常委是王震、李一氓、李德生、宋任穷、黄镇,增选的副主任是王震、宋任穷。增选和调整后的主任、副主任和常务委员是:主任:邓小平,副主任4人:王震、薄一波(常务)、许世友、宋任穷,常务委员22人:王平、王震、王首道、邓小平、伍修权、刘澜涛、江华、许世友、李一氓、李德生、肖克、宋任穷、宋时轮、陆定一、陈锡联、段君毅、耿飚、姬鹏飞、黄镇、黄火青、程子华、薄一波。

全会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增选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书记、常务书记、书记人选。增选的中纪委常委是王德瑛、肖洪达、陈作霖、傅杰、强晓初,增选王鹤寿为第二书记,韩光为常务书记,强晓初、陈作霖为书记。

1986年9月28日召开的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递补尹长民为中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