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非常丰富的古典舞蹈。印度人很容易从他们各自独特的曲风、服装和化妆模样,区分某种舞蹈来自何地区,每一种古典舞蹈,均是源自民间,因此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但迷人优雅的肢体动作和手势所呈现的独特气质,则是一致的。
印度古典舞蹈和西方芭蕾舞或其他的民族舞蹈大不相同;印度的舞蹈,可追述到数千数百年前,绝大部分的印度舞蹈和宗教信仰有关,舞者是人和神的介面。舞蹈风格基本上是依循千百年形成的传统风格,但舞者和舞蹈大师对传统的舞蹈仍不断地依自已的想象力,将创新舞码编入传统舞码,让传统的舞蹈多姿多彩。
一、婆罗多舞蹈
婆罗多舞是印度最具代表性的古典舞蹈,据说是发源于南印度坦米尔拿督邦的省会坦贾武尔。婆罗多舞的元素是结合情绪,音乐和节奏的舞动之表演艺术形式。
印度舞蹈
婆罗多舞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圣者婆罗达所著有关印度舞蹈的理论“那亚沙土亚”,这种舞蹈的目的是要以舞蹈酬神。舞者必需要谦诚无私,以供奉神明的情境起舞。到18世纪,舞蹈家将特定的主题音乐融入婆罗多舞,当时是以独舞为其特色。不久,由于统治者的权力伸入庙宇,婆罗多舞走出了庙堂和世俗的娱乐结合,使婆罗多舞一度中落。20世纪初,热衷印度传统文化的学者专家,从印度的数百座古老石刻、壁画、碑文临摹学习,婆罗多舞才得以重生。现在我们欣赏的婆罗多舞,不仅是独舞为主,也有双人或团体表演的方式,不拘泥女性舞者,也有男性舞者。
婆罗多舞的服装非常精致讲究,布料是丝织品,从头到手到脚,都配戴着精巧的饰品,女性舞者的长发上亦戴上鲜花,非常的美丽。
婆罗多舞当然是以祈愿,奉献神为主,但也融入了史诗故事。因此,一场婆罗多舞的演出,可长达一个多小时,舞者要在不同的情境,自然优雅的交替转换,非常独特,也彰显婆罗多舞的精致和难度。
二、奥里西舞蹈
印度奥里西舞是东印度奥里西邦的传统舞蹈,奥里西舞有两千年的历史,回顾过去,奥里西舞的历史,历尽沧桑,坎坷不平。
印度的古代文献资料中,13世纪在奥里西邦的寺院,已有奥里西舞的雕像,奥里西舞和宗教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据相关资料显示,奥里西舞有三种不同的表演形式:马哈利是以女性舞者并隶属庙宇,仅为神而舞;拿他基是专为皇室表演的;戈弟宝由年轻的男子以男扮女装表演。一直到16世纪,奥里西舞广受好评及敬重。17世纪,印度被英国占领,传统文化开始遭受冲击,奥里西舞,逐渐由教育程度不高的舞者传承,舞者肢体动作、手势,越来越不专业,变得庸俗不堪,女舞者和色情挂勾,于是奥里西舞逐渐走向衰败。
在印度独立后期,一群印度传统文化复兴运动的学者,出于对奥里西舞的热爱,结合官方及非官方的资助及一群专业的舞蹈家,将奥里西舞重新整理,但在20世纪前,奥里西舞仍以口传技,能找到的文字资料有限,只得从印度古文献及庙宇古迹雕刻石像中取材,去伪存真,从此奥里西舞在舞台上有了新的风貌,这时人们喜称奥里西舞为新古典舞蹈,并成为印度文化的象征。当然,由于经过不同文化的冲击洗礼,今日的奥里西舞曲和古代原汁原味的奥里西已不尽相同了。奥里西舞从庙宇中走出,少了神灵之气,但多了一些戏剧的元素。
三、卡塔克舞蹈
卡塔克原意为说书人,是印度北方重要的古典舞蹈。卡塔克舞的历史足迹,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但由于当时的统治者信奉伊斯兰教,在当时外来政权的干预下,逐渐融入波斯和伊斯兰教文化。卡塔克舞蹈充满印度伊斯兰教之独特风格。舞蹈的主题,通常以宣扬教义为主,逐渐发展成以舞蹈的肢体语言,传达各种神话故事及史诗。卡塔克舞蹈最大的特色是,舞者在脚踝上绑着近百个小铜铃,以脚尖舞动旋转,以脚来打拍子,伴随讨人喜欢的热情的舞动。
卡塔克舞另一大特色是当正式的舞剧进行到某一段落,舞者及鼓手可依双方的默契做即兴的演出,即兴的长短也由观众的互动来决定,它是舞蹈的高潮。
卡塔克舞蹈的服装和伊斯兰式一脉相承,女舞者穿紧身衬裤,外加宽大的裙子,绑头巾戴帽子脚踝绑铜铃,男舞者则和女舞者大同小异。
卡塔克舞蹈千百年来历经沧桑,后人不断努力还原和吸收不同的元素,使得卡塔克舞蹈的舞姿更为优雅,丰富多元。今天卡塔克舞蹈不但广受印度人的喜爱,也深受西方人士的青睐,成为印度名种舞蹈中最多人学习的舞蹈。
四、酷奇普地舞蹈
酷奇普地舞蹈是印度东南方安德拉邦当地发展出来的一种古典舞蹈。酷奇普地舞蹈的名号是出自于在安德拉邦,奎师那地区酷奇普利的村落而得名的。酷奇普地舞蹈可追述到公元3世纪,酷奇普地舞蹈也是印度地方舞蹈,经由代代相传延续到今天成为印度古典的传统舞蹈。
酷奇普地舞蹈传统上表现戏剧表演的剧情如古语吟唱,吟唱由另一组的人担纲。在正式表演前团长会以特定的仪式来开启,并介绍给近距离席地而座的观众。然后乐师以鼓和钹启动节奏,带着象神面具的舞者,由移动的布帘中出现在观众前,各角色通常会先跳一段敬神舞,然后舞者以印度舞蹈独特的手式,做角色的自我介绍,及极力表现自已的技巧和特色。通常在一出剧码中有近百种的手式变化出现。
酷奇普地舞蹈另外有一种壶舞的节目,女舞者将装满水的壶顶在头上,脚尖上还顶着圆盘,用熟练的脚力旋转圆盘,在全身摇摆中,顶上的壶水不会滴一滴水。
酷奇普地舞蹈和婆罗多舞近似,没有华丽的服装和浓艳的化妆。重要的角色由女士以不同的化妆来区别。首饰是酷奇普地舞蹈重要装扮,从头到脚,从颈部到手臂、手腕都有不同的金属或珠宝花饰等不同的配饰,非常独特。
酷奇普地舞蹈音乐属于南印度卡纳提克风格。常见的伴奏乐器有魔力单根、小提琴、印度竖笛、钹等等。
五、曼尼普里舞蹈
曼尼普里舞蹈的历史颇为有趣,公元2世纪,由于当时曼尼普里舞蹈风格太过于本土,因此国王并不太喜欢。
直到15世纪曼尼普里舞蹈日趋成熟,经由当时的曼尼普里舞蹈大师Vaishnavism率团再度进宫,在当时的国王御前表演,国王很欣赏,力表支持,后来的国王也继续成为曼尼普里舞蹈的最大支持力量。
曼尼普里舞蹈是印度东北曼尼普里邦的传统舞蹈,是非常热情的敬神舞。通常是在寺庙和庆典时表演的,曼尼普里舞还和当地的曼尼普里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曼尼普里舞蹈配有不同的音乐,但基本都是北印度的风格。
今天,曼尼普里舞蹈,已成为举世公认的高水准的印度古典舞蹈,对学舞蹈的舞者而言,曼尼普里舞蹈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