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英国
15579900000025

第25章 英国的美术(1)

英国美术的最早遗物,是英格兰南部的索尔兹伯里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的巨石文化。另外,在整个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残留着移居和入侵的外来民族的武器、墓碑、镶嵌画。5—6世纪,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及日耳曼人侵入大不列颠岛,从6世纪末起基督教开始传播,至10世纪末存续着盎格鲁撒克逊美术。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7—9世纪盛行的装饰抄本,表现出移居民族之一的克尔特人以线条为主的强烈抽象性图样传统,也反映了混合着罗马等地中海国家诸文化要素的装饰样式,由此,英国美术在欧洲美术史上构筑了独立地位。当时装饰抄本的代表有《达罗书》《林迪斯法内书》《凯尔斯书》。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1066—1087年在位)征服英格兰,引入了法国罗马式建筑,它在英国被称为诺曼样式。继之而来的是哥特式建筑,至16世纪初,它分为早期英国式、装饰式、垂直式三阶段,产生了伟大的建筑群。达勒姆大教堂、林肯大教堂、埃克塞特大教堂、格洛斯特大教堂,分别是诺曼样式、早期英国式、装饰式、垂直式的代表作。这时的绘画除装饰抄本外,还在小祭坛画上留下一些优秀作品。

16—19世纪,英国的文艺复兴来得很迟缓,在美术方面主要体现在建筑上,其次才是雕塑和绘画。

一、建筑

从16世纪初,大型的宗教建筑活动停止了,代之而起的是公共建筑和乡村建筑。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开始在农村庄园里建造舒适的世俗建筑。混合着传统的中世纪建筑和大陆文艺复兴手法的建筑风格──都铎风格出现了。都铎风格是一种过渡时期的风格,主要表现在居住建筑方面,如布拉姆霍尔大厦、亨格拉夫大厦,都是非常美丽的建筑物。这时候的府邸由于不需要防御土匪侵扰而从险要地方搬到了平原地区。布局趋于整齐、定型,房间也增多了。室内装饰受到大陆文艺复兴的影响趋于精细、安逸。墙面爱用木板装饰,上有浮雕,图案精致,墙上悬挂烛架、武器和鹿角等作装饰。到16世纪后半叶,庄园府邸建筑达到高潮,这种建筑豪华而舒适,风格更为单纯而和谐,不过仍是都铎风格的继续。到伊丽莎白时代,建筑风格越来越接近大陆风格。这时府邸建筑的重要特征是大窗子的出现,最开朗、最有生活气息的府邸是哈德威克府邸(1590—1597)和兰利特府邸(1567)。这时期府邸建筑总结了整个16世纪的成就,甚至大大超过大陆上同时期的府邸建筑,虽然也汲取了大陆文艺复兴建筑的经验,但却是彻底英国式的,具有开朗、亲切、舒适、朴实的风格。这种建筑渗透着资产阶级对人生的乐观和肯定,为资产阶级世俗生活服务。

17世纪初叶,伊丽莎白的后继者们为了抵制资产阶级鼓吹的议会制,力求加强国王的权威,在威严上压倒所有的府邸而开始兴建宫廷建筑。由I.琼斯和他的学生J.韦布所设计的白厅(1619—1621)开始建造了,后由于革命的爆发,只建成了大宴会厅。此外,琼斯的另一重要作品是格林威治的女王宫(1618—1635),后来女王宫又被包括在韦布设计的大格林威治宫(1661—1667)中。17世纪前半叶统治着英国建筑潮流的是皇家的宫廷建筑,而琼斯就是这个潮流的代表。与16世纪后半叶的府邸比较,他的创作显然是装腔作势,缺乏生活情趣的。

18世纪的英国是在资产阶级与大地主相互妥协的条件下发展的。这时既没有像凡尔赛宫那样的豪华建筑,也没有严格的学院派原理。这时期英国建筑的特点特别表现在上层名流的郊外别墅和城堡的样式中,其中最著名的有霍华德府邸(1702)和布伦海姆府邸(1705)等。英国建筑的艺术传统是从琼斯开始,18世纪时J.伍德、W.肯特和J.吉布斯发展了它。18世纪前期,在英国小型庄园府邸、园林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流行着帕拉迪奥主义,其中最典型的建筑有梅里沃斯府邸(1723)、牛津的拉德克利夫图书馆(1739—1749)。

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英国城市建筑的主要潮流是古典复兴,如巴斯城和英格兰银行的兴建就是对罗马建筑的复兴,而苏格兰的爱丁堡则是希腊风格复兴的重要作品。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在庄园府邸建筑中流行着浪漫主义,它表现为:中世纪建筑的复活,如沃波尔府邸(1753—1776),表现了对“东方情调”的向往,W.钱伯斯也设计了中国式的克欧花园。

19世纪30—70年代,是英国浪漫主义建筑的极盛时期──哥特复兴时期,代表作英国国会大厦就建造于此时。

二、雕塑

在16世纪初雕塑不像建筑那样富于创造性,而是文艺复兴时代装饰与中世纪肖像的混合物。1570年前后,大批从低地国家逃来英国的难民控制了英国市场。他们在泰晤士河南岸的萨瑟克开设家庭店铺,并在英国各地修建墓碑。这些墓碑多半用雪花石膏做成,上施彩绘,装饰华丽,虽然偶尔用卧像代替跪像,但设计上变化不大。在凡·戴克时期,墓碑建造主要掌握在石工雕塑家手中,其中最知名的是斯通。他在阿姆斯特丹从师H.凯塞尔数年,早期作品继承了古老的传统,但多少带些法国风格的寓意性,晚期作品则显露出对古代雕塑的兴趣。

17世纪后期,伦敦重建,雕塑题材也随之广泛,但质量不高,多是大陆风格的回响。如J.布什内尔为皇家交易所做的雕塑,多模仿贝尔尼尼。吉本斯和西伯学习阿姆斯特丹的奎利纳斯学派,虽然墓碑设计变得生动了,经常有穿着古典服装的立像出现,但刀法却枯燥乏味。只有石工雕塑家E.皮尔斯例外,他是一个富于思考的艺术家,为雷恩爵士做的巴洛克风格的半身像异常精美,是17世纪英国最好的雕像之一。

到18世纪,一些知名的佛兰德斯雕塑家因为在本国得不到保护而迁居英国,如赖斯布拉克和谢马克斯。他们的作品给英国雕塑以很大影响,使得死气沉沉的英国雕塑进入了欧洲艺术的潮流。1723年赖斯布拉克为肯辛顿宫做了高浮雕《罗马的婚礼》,同时也用古代风格为英国贵族诺丁汉伯爵做了一座半身像。这时的墓碑雕塑人物形像虽然都穿上古罗马服装,在金字塔形的背景前摆着各种不同的姿势,但手法依然是巴洛克式的。谢马克斯是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雕塑家,虽然有时也运用豪华壮丽的巴洛克手法,但他的作品大部分仍是仿古的。赖斯布拉克和谢马克斯都是多产的雕塑家,他们不但做墓碑、半身像、立像,还做壁炉架。赖斯布拉克最好的墓碑为哈博罗勋爵墓碑,上面的母与子形像异常安详、美丽动人,显然继承了鲁本斯,和佛兰德斯雕塑家迪凯努瓦的传统。

在1720—1755年间,英国的雕塑中,半身雕像比半身画像为好。鲁比利亚克的墓碑雕刻在处理手法上更像洛可可风格。他的最好的作品是半身像,特别是那些男人像,感觉细腻,形像真实,很好地传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他的半身雕像设计各不相同,而且还运用了巴洛克手法,这一点在以后的一些雕塑家的作品中也可以找到。如J.诺勒肯斯的雕塑风格多样,从以共和主义者为模特的严肃的古典风格到迎合C.J.福克斯性格的巴洛克风格都有。

18世纪英国的雕塑虽不如法国或意大利的,但艺术水平在逐步提高中,特别在皇家美术学院建立之后,通过训练和奖学金制度,又与新古典主义趣味的传播正相吻合,英国雕塑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8世纪后期新古典主义纪念碑,过多地充斥着女人哀诉场面而显得单调乏味,如J.培根的作品,虽然还残留着一些洛可可的优美趣味,但同18世纪后期大部分英国雕塑家的作品一样是枯燥呆板的。

三、绘画

在16—17世纪最受人欢迎的是肖像画,因为它可以真实地记下人们的容貌,廷臣贵妇们都希望有一幅自己的画像传诸后代。在这种要求下,许多外国画家来到了英国。第一个来英国的是德国的荷尔拜因等人,其后有荷兰的莫尔、米滕斯、安特卫普的谢拉埃尔父子、佛兰德斯的容松等人。荷尔拜因先后两次来英国,画了亨利八世及其廷臣贵妇的许多肖像,其中有油画、素描,晚期作品还揭示了英国的宫廷生活。他对英国绘画的影响是深远的,特别在细密画上的影响更大,伊丽莎白时代最知名的英国肖像画家希利亚德就承认他模仿的是荷尔拜因的风格。荷尔拜因还在卡片上描绘精致而细小的肖像画。这种色彩艳丽、不用阴影表现体积的作品非常符合伊丽莎白一世的口味,可以说他的艺术是伊丽莎白时代的反映。

青年像

16世纪以后,荷尔拜因的光辉消失了。他的技法只在细密画中被沿用着。佛兰德斯画家埃沃尔特大约在1549年从安特卫普来到英国,早期作品具有安特卫普风格主义传统,虽然写实,却带寓意性;中期作品近似荷尔拜因,如《达克雷夫人》(1555),有的还有莫尔的影响,如《玛丽王后》(1554);16世纪60年代以后的一些作品有伊丽莎白晚期的风格,过于强调服装的装饰性。他是装饰庆典和假面舞会的画家,虽不是一流的,但却是16世纪中叶英国绘画史中的关键人物。

17世纪上半叶,英国绘画的变化比建筑更大,然而这不是由英国人引起的,而是许多外来画家影响的结果。英国的文艺复兴比意大利来得晚,文艺复兴的精神还是由鲁本斯得之于提香,传之于凡·戴克,而后输入英国的。

鲁本斯1629年在伦敦住了9个月,在英国一些政府建筑中画了一些壁画,这些作品对英国装饰画的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凡·戴克之前,荷兰画家米滕斯已经给沉闷的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美术带来了生气。当然,给英国绘画影响最深的是凡·戴克。他于1620年和1621年两次访英,留下少许作品。1632年重访英伦时声誉卓著,并成为英王的宫廷画家。凡·戴克在英国的逗留给许多英国人带来了巴洛克的荣光,他为查理一世作的画像就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这些作品给人们留下了加洛林王朝豪华优雅的印象,英王给予他丰厚的年金。朝廷的重视、不断涌来的订单使他长期留居英国直至逝世。由于他的影响,英国绘画的纤巧的中世纪风格才一扫而光,代之而起的是风靡一时的巴洛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