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富过三代守住财富
15589500000028

第28章 拒绝平庸

从古到今,没有人不希望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最大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透过表面现象,在卓越的创业者和守业者的背后,他们总是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制胜法宝,并以此屹立不倒。

在我们周围,做得一般的创业者和守业者比比皆是,而做得特别出众的创业者并不多,为什么?因为平庸是常人的通病。

许多创业者和守业者往往都有这么一些“优点”:安于现状,自以为是,固步自封,盲目乐观,正是由于这些“优点”,导致了他们的企业流于平庸,不是昙花一现,就是苦苦挣扎。

无论是创业者,还是守业者,拥有短期的辉煌并不难,难的是保持永续辉煌和不败战绩,最可怕的是往往自我感觉良好,滋生了“可以休息”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常常把自己带向“衰落”。

瑞士手表企业曾在世界占统治地位长达100多年,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占据了全球3/4的市场份额,垄断了4/5以上的利润!

然而,10年后,其市场份额却衰退到了10%,并裁减了5万名制表工人。

时至今日,在世界手表业占统治地位的,再也不是昔日风光无限的瑞士企业,而是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日本企业,而在1968年,日本手表在世界市场所占的份额几乎是零。

那么,为什么瑞士手表企业会这样快就被日本手表企业给摧垮了呢?

原来,瑞士手表企业并不是被日本手表企业打败的,而是被自己打败的。

今天,人们手腕上带的最多是石英表,而不是高精度机械表,准确率却比机械表好上千倍。这种新型的石英手表本来由瑞士科研人员发明的,可在1967年,当他们提出这项发明时,却遭到了本土企业家们的嘲笑和拒绝,而且瑞士的众多手表制造商们当时是那么的自信,甚至根本就没对这种新想法加以保护。

后来,瑞士的科研人员在世界手表博览会上展出这种手表时,一个名叫精工的日本人从石英手表展台前走过,看了几眼,回去后迅速批量生产推向市场,由于价廉物美,风靡全球。

为什么瑞士企业家们对自己人发明的美丽的石英手表不接受呢?这就是成功让他们变得太自以为是了,他们被自己长期以来的辉煌成就遮挡了双眼,在他们面临新鲜事物的时候,本能地拒绝了。

正所谓“好上加好是优秀,优秀上更好是卓越”,企业家和企业走向平庸的过程,是不断堕落、落后和惨遭淘汰的过程,因为对所有认为过去成功的东西将来也会继续成功的人来说,“成功是失败之母”,这是他们共同面临的、无法打破的怪圈,只要你没有向上成长的欲望,总认为自己已经达到顶峰,总想保住自己以往的纪录,始终保持着平庸心态,你就不能迈向卓越,更不用说保持曾经无人可替代的强势地位。

从这个角度看,一个人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练自己,愈挫愈奋、不屈不挠,因为一切均在变化中,创业者和守业者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对此,全球最大的比萨饼连锁店“必胜客”创始人富兰克·卡纳利介绍自己的创业心得时说道:“我做过的行业不下50种,而这中间大约有15种做得还算不错,也就是说大约有30%的成功率。可是,你总是要出击,而且在你失败之后更要出击。你根本不能确定你什么时候会成功,所以你必须先学会失败。”

的确,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正所谓: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没有永远的成功,没有永远的失败,只有放弃努力的懦夫,只有拒绝前进的懒汉,我们只要前进,就一定拥有前途。

一位拳击运动员技术和经验都欠缺,但他非常想战胜对手,于是就想到了耍小聪明,可还是接二连三失败,他就去问自己的教练:

“我为什么得不了分?为什么战胜不了对手?”

教练拿起一支粉笔,在地上画了一条长5英尺的线,问:

“你看怎么才能把这条线弄短些?”

“用粉笔擦掉一段,不就短了吗?”他说。

教练摇了摇头。

用东西遮住线的一部分,不就短了吗?她又说。

教练又摇了摇头。

“把线截成好几段,不就短了吗?”他想了想,说。

教练还是摇了摇头。

“那怎么做呢?”他问。

教练拿过粉笔,在那条线的下面又画了一条线,比刚才那条线要长,对他说:

“现在你看刚才那条线,感觉怎么样?”

“短了。”他说。

教练点点头,说:

“对了。提高、增长你自己的线,总比截断对手的线要强。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战胜不了对手的原因吧!”

由此可见,我们不必祈求容易的成功,而要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我们不必奢望侥幸的成功,而要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这样一来,我们何愁人生不会获得真正的转变?

因此,永远不安于现状,时刻保持奋发向上的干劲,创业者和守业者带领每个员工永争第一,这样的个人或企业一定能够成为人人推崇的卓越人士或卓越企业。否则,陶醉于自我的“优秀”中,安享“太平盛世”,裹足不前,这样的个人或企业最终会被自己的“优秀”打败、击垮,由强盛变为衰败……

下面是两个兄弟不同的创业经历:

上个世纪40年代,福建某贫穷的乡村里,住了两个12、3岁的孤儿,俩人决定离开家乡,到海外去谋发展。

大哥似乎幸运些,他漂洋过后海来到了富庶的美国旧金山,弟弟则跋山涉水到了比中国更穷困的菲律宾。

60年后,兄弟俩幸运地聚在一起衣锦还乡,今日的他们,已今非昔比了。做哥哥的,成了旧金山的华侨实业家,拥有两间餐馆,两间洗衣店和一间杂货铺,而且子孙满堂,有些承继衣钵,又有些成为杰出的工程师或电脑工程师等科技专业人才。

弟弟呢?居然成了一位享誉世界的银行家,拥有东南亚相当分量的山林、橡胶园和银行,儿孙各自开创自己的事业,形成庞大的家族企业。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们都成功了,但是,为什么兄弟俩在事业上的成就,却有如此的差别呢?

这一次,兄弟相聚,不免谈到分别以来的遭遇。哥哥说,我们中国人到白人的社会,既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干,只能靠双手了,给白人煮饭吃,为白人洗衣服,总之,白人不肯做的工作,我们华人统统顶上了,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事业却不敢奢望了。例如我的子孙,书虽然读得不少;也不敢妄想,只能安安份份地去担当一些中层的技术性工作来谋生,至于要进入上层的白人社会,肯定很难办到。

看见弟弟这般成功,做哥哥的,不免羡慕弟弟的幸福。弟弟却说,幸运是没有的,初到菲律宾的时候,担任些低贱的工作,但发现当地的人比较愚蠢和懒惰,于是便顶替了他们,干他们不干的事业,慢慢地不断收购和扩张,各种生意便逐渐做大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人的命运常常决定于他的想法,并由此创造了自己有得有失的人生,从一定角度看,成功的命运来自长远的眼光,长远的眼光首先来自拼搏的心态。

绝大多数企业家总是喜欢回味自己过去经历过程中的得失,殊不知却忘记了一切已经发生了变化,对创业者和守业者来说,吸取经验和教训对于竞争是有一定好处的,然而,创业和守业情况千变万化,假如总是回顾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自然对发展是很不利的。关于现在不能照搬过去的经验这一点,似乎没有什么不明白的,不过对于不必太在意过去的教训这一点,似乎让人困惑,其实,教训对于过去可能是为时过早,但是对于现在或者恰逢其时,每个经营者重要的是不固定某个思维模式,而是对一切新生事物都要尽可能地开放。

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它们真正的价值在于借鉴,假如一个人总是囿于被约束的某种思想上,是不可能走向卓越的。

正如一位企业经营者所言:“成功,极富诱惑力的字眼,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在竭力追求,但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又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要想长盛不衰,只有学‘不死鸟’,自我革命,再赢一次。”

无论是第一代创业者,还是第二、三代守业者,要做到这点,就必须经常警惕自己“我还不是最好!”,永远保持创造性张力,把“追求更好”作为企业一贯坚持的行动纲领,并将此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意识中,跨越过去和现在的门槛,真正获得未来。

为此,我们只有勇于改变,放下包袱,不沉迷于过去的成绩,在别人否定自己之前,先否定自己,在别人打倒自己之前,先打倒自己,不断超越和突破自我,这样的企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演进。

而且,卓越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没有稳扎稳打的精神,谁都只能一事无成。在通往卓越的道路上,不少优秀企业失败就在于实力不够,却妄想一口吃天,结果适得其反。大家都知道急躁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却有太多的企业这样盲目地做了,或许是迫于自己野心的膨胀,它们对“长大”的反应不是太迟钝而是太迅速,以至于我们回顾起它们辉煌时期的情形时会发现,许多时候,它们不过是在泡沫中陶醉与生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优秀到卓越,任何企业都需要从每一步开始。万丈高楼平地起,务实是优秀企业走向卓越企业最根本的保证。无论个人,还是企业,要实现卓越的梦想,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明白自己不能平庸,必须从现实中寻找不断突破自己的途径,而不是迷恋于幻想与做白日梦中,每个人只有学会走,然后才能跑,而不是相反。换言之,未来取决于现在,拔苗助长和妄自尊大只会让自己陷在失败的泥潭中难以自拔。

总而言之,创业者和守业者只有拒绝平庸,才能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当然,这不可能是一步登天,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单一明确的行动、宏伟的计划和一劳永逸的创新,也绝对不存在侥幸的突破和从天而降的奇迹,这一过程是创业者真正蜕变的过程,犹如一条在地上爬动的蛹虫,只有经过艰难、痛苦的挣扎后,才会变成一只色彩绚烂的蝴蝶,尽情翱翔在天地之间。